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太宰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

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

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历史人物

  • 周公旦:周朝周成王太宰
  • 宰孔:周朝周襄王太宰
  • 王子虎:周朝周襄王太宰
  • 師曠:春秋時期晉平公太宰
  • 鮑叔牙: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太宰
  • 田恒:春秋时期齐国齐平公太宰
  • 伯嚭:春秋时期吴国夫差太宰
宋國

華督 向帶 魚府 西鉏吾 皇國父

楚國

子商 伯州犁 蒍啟彊

两晋(太師)
  • 司馬孚、何曾、司馬亮、司馬肜、司馬顒、司馬羕、郗鑒(贈)、司馬晞、司馬德文
南朝(太師)
  • 刘宋:劉義恭
  • 南齊:褚淵(贈)、蕭子良(贈)
  • 梁:蕭紀、蕭偉(贈)、王克、蕭泰、蕭方智
  • 后梁:蕭綸(贈)
  • 陈:王通、謝哲、蕭睿、王質、陳昌(贈)
十六国
  • 漢、前趙:劉歡樂、劉延年、劉易、劉景、劉雅
  • 成漢:李國
  • 後趙:赵鹿、李農
  • 前燕:慕容恪
  • 後秦:姚紹
北朝(太宰、太師)
  • 北魏:杜超、拓跋壽樂、常澄(贈)、常英、馮朗(贈)、李峻、王叡(贈)、元天穆、爾朱仲遠、元寶炬
  • 西魏:万俟洛、元欣
  • 北齊:厙狄干、韓軌(贈)、高岳(贈)、可朱渾元(贈)、高淹、高歸彥、高淹、段韶、侯莫陳相、高湝、和士開(贈)、高潤、高普、高孝珩
宋朝(左僕射)
  • 何執中
  • 鄭居中
  • 余深
  • 王黼
  • 白時中
  • 李邦彥
  • 張邦昌
  • 徐處仁
少宰(右僕射)
  • 刘正夫
  • 余深
  • 王黼
  • 李邦彥
  • 张邦昌
  • 吴敏
  • 唐恪

参考文献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太宰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