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周公旦


周公旦


周公旦姓,氏,名,諡,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为诸侯国鲁国之祖,创“礼乐制度”。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概述

周公據說曾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武王克殷之後,分商都畿地區為邶、鄘、衞三國,設三監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後憂勞而逝,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輔佐其子周成王。

管叔(文王三子)、蔡叔(文王五子)聯合商族殘餘勢力與徐國、奄國等東夷外族(《史記·管蔡世家》載聯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區對抗周公,周公稱之爲“三監之亂”。他們說“公將不利於孺子”、“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周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周國要有大難降臨。

周公出師東征,三年後戰事平息,《逸周书·作洛》載“王子禄父北奔”,周公殺管叔;流放蔡叔;廢霍叔(文王八子)為庶人,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周公自稱「周公東征」。

周公在戰後,建造了成周雒邑,稱為「東都」,以便管制殷朝頑軍。 《尚書大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死後葬於畢

周公攝政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后摄政称王,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的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现在存在多种观点,一是认同周公曾经摄政称王,荀子、尸子、韩非、翦伯赞、金景芳、宫长为、郭伟川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周公并未称王,仅仅是代行王权,司马迁、廖平、王国维、钱穆同意此说;三是认为周公摄政,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则称王,郑玄持此说;四是认为周公和周成王并行称王,顾颉刚持此说;五是认为周公既没有摄政,也没有称王,王慎行、马承源持此说;六是认为周公有摄政,但没有称王,杨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赵儒迎、杨朝明持此说。梁启超则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

《尚书·金縢》篇载周武王在克商后的第二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太王、王季、文王,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诵(成王)年幼,周公旦当政称王。

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周公僭位称王之事,辩解成周公辅佐成王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131—132。《司土簋》铭文有,“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图于衛”。《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顾颉刚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

《尚书·周书》记述周公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篇记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周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王”称呼。《康诰》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康叔于衛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称“弟”。《酒诰》篇、《梓材》篇的性质与《康诰》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洛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称王七年。《韩非子·难二》载,“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礼记·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认为周公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的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132:140。《逸周书·度邑》载,“王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周公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

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在商代习见、周先公亶父传于三子季历、文王不传于伯邑考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133。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138

青铜器铭文记载

上海博物馆藏小臣單zhì,《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一二·六五一二”。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克服商的武庚叛乱后,来到成师,周公赏赐小臣單的事件。从铭文可以证实周公辅佐周成王扑灭叛乱的史实。

周公與禾

《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曾记载,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唐地出现了吉祥兆,田間长双穗禾,进献于周成王,成王将它转献周公并作《馈禾》詩,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詩表示嘉许,便是嘉禾一辭的來源。

周公與梦

「夢神」

「夢周公」一詞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這裡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的理想,後人則把「周公」和「夢」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孔子的一句「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世多以「周公」形容人進入夢鄉。

周公解夢

「周公解梦」是傳統的夢文化,依據夢的內容預測未來。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周公解夢》中,分夢為十五類:直夢、象夢、因夢、想夢、精夢、性夢、人夢、感夢、時夢、反夢、借夢、寄夢、轉夢、病夢、鬼夢、美夢。

民間傳說

「夢周公」、「夢見周公」——民間傳說,一個人將要發生甚麽重要的事情,周公會來投夢。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來周公被稱為「夢神」。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家庭

父母
  • 父周文王
  • 母太姒
兄弟
  • 長兄伯邑考,早卒
  • 二兄周武王發
  • 三兄管叔鮮
  • 五弟蔡叔度
  • 六弟衛康叔
  • 七弟郕叔武
  • 八弟霍叔處
  • 九弟毛叔鄭
  • 十弟冉季載
  • 十一弟郜叔
  • 十二弟雍伯
  • 十三弟曹叔振鐸
  • 十四弟錯叔繡
  • 十五弟畢公高
  • 十六弟原伯
  • 十七弟酆侯
  • 十八弟郇伯
子女
  • 伯禽,封魯國君主
  • 周平公君陳,襲周公位
  • 凡伯,封凡國君主
  • 蔣伯齡,封蔣國君主
  • 邢朋叔,封邢國君主
  • 茅叔,封茅國君主
  • 胙伯,封胙國君主
  • 祭伯,封祭國君主

周公後代

  • 周公旦第75代孫,東野沛然,於康熙2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
  • 周公旦第77代孫,姬肇勛,於乾隆4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襲封。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延伸阅读

  • 林泰輔 著,錢穆 譯:《周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 艾爾曼(Benjamin Elman):〈明代政治與經學:周公輔成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周公解夢大全(Rekday):〈周公解夢大全〉

参见

  • 周公东征
  • 儒家
  • 孔子
  • 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氏)
  • 周公家族咸陽世系
  • 周公家族
  • 鲁国
  • 周邑
  • 褒鲁侯
  • 曲阜周公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周公旦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