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井手薰


井手薰


井手薰(日语:井手 薫いで かおる Ide Kaoru,1879年2月6日—1944年5月11日),日本岐阜縣人,建築師,其祖父是江戶末年屬於勤皇派的松平藩武士橘曙覽,他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任內,設計興建多處臺灣官署及民間建築,其設計理念與風格影響臺灣建築界。參與設計的官署有總督府,司法大廈等。他相當注重建築物與當地氣候風土的關係,提倡鋼筋混擬土建材以對抗地震、白蟻等問題。並也參與台灣的文化活動,包括出席臺陽美術協會的成立、參與台灣美術展覽會的組織,也是黃土水作品的收藏者。1932年日本政府針對「總督府舊廳舍」(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臺)的存廢問題曾有過一段激辯,當時井手薰多次發文支持總督府舊廳舍的建築保存。

生平

井手薰約在1900年進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06年7月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科,畢業後立即進入「東洋汽船株式會社」擔任嘱託,經手了「天洋丸」「地洋丸」運輸船的內部裝潢,並在同年12月以一年志願兵的身份,入伍金澤第九師團工兵第九大隊。1907年11月底退伍後,才加入東京「辰野葛西」聯合事務所,於日本近代建築大師辰野金吾麾下從事設計建築。井手薰也在1909年(明治42年)12月擔任陸軍工兵少尉。

1910年,由於得到辰野金吾的推薦而前往臺灣,以嘱託身份輔助森山松之助的臺灣總督府廳舍工程,並在1911年正式成為臺灣總督府土木部營繕課技師,1914年8月成為臺灣總督府廳舍工程的工事主任,後於1929年5月13日擔任總督官房營繕課長一職,期間曾經到歐美考察一年多,回臺後兼任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市區計畫委員等職務,任職總共13年。他於1940年7月8日退休,在此之前長期任職於營繕課。而除了官職之外,當臺灣建築界重要的民間社團「臺灣建築會」於1929年成立後,他亦出任會長一職。

井手薰亦精於建築觀念的論述,作品散見於《臺灣建築會誌》、《臺灣時報》、《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技術協會誌》等刊物,亦曾提出「臺灣建築地方化的主張」,且具備「注重專業技術者之社會責任」等特質,相對於日本的地理氣候,台灣環境的高溫潮濕,因此井手薰對於混凝土的大膽主張,使得許多作品迄今仍有相當好的現況。

作品

參與設計

  • 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 1917年飛行員Art Smith抵台時,台北飛行後援會贈與的金屬勳章為森山松之助與井手薫共同設計

主要設計

  •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支店(1915年,今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 三十四銀行(1915年,於80年代拆除,原址現為華南銀行營業部,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8號)
  • 臺北幸町教會(1916年,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
  • 原樺山資紀銅像基座(1916年,基隆車站前,臺座上銅像在戰後改為蔣中正)
  • 花蓮港昭和紀念館(1920年)
  • 淡水高爾夫俱樂部之屋(切確年代未明,已知至少在1927年之前建成,現已拆除)
  • 臺北高等學校校舍與講堂(1928年)
  • 臺北帝國大學校舍群(1928年)
  • 建功神社(1928年,今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警察會館(1930年,現已拆除)
  • 臺灣教育會館(1931年,今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 臺灣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1932年,今阿里山氣象站)
  • 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講堂(1932年,現已拆除)
  • 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1934年)
  • 臺北公會堂(1935年,今臺北中山堂)
  • 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1936年,位於石門古戰場)
  • 台北市役所(1940年,今行政院中央大樓)

作品照片集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井手薰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