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臺北市 (州轄市)


臺北市 (州轄市)


臺北市(日语:台北市臺北市たいほくし Taihoku shi */?)是臺灣日治中後期(1920年-1945年)設置之州轄市,隸屬於臺北州,為臺北州州治、以及當時臺灣的首府,因而有「島都」之稱,與被稱為「帝都」的首都東京相呼應。此為臺北建市之始,創立時的轄屬範圍包含今臺北市的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及大安區,1938年擴大至今松山區、信義區一帶。

臺北市大致上可以分為城內、大稻埕和艋舺三個市街區。城內主要居住內地人(日本人),而大稻埕與艋舺主要居住本島人(臺灣漢人)。除了經濟上的各種設施,臺北市也有公園、圖書館和博物館等當時文明都市的文化設施。街道上紅磚或鋼筋水泥造的三層房屋,並排著20公尺寬的柏油路。市區的中央是7.6萬平方公尺大的新公園。包圍城內區域的是三線道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

行政區劃

街庄原名

1920年(大正九年)初創立時轄區原屬:

  • 大加蚋堡之臺北城內、艋舺、大稻埕、下崁庄、崁頂庄、龍匣口庄、林口庄、大安庄、古亭村庄、頂內埔庄、下內埔庄、六張犁庄、大龍峒街、番仔溝庄、山仔腳庄、西新庄仔庄、中庄仔庄、中崙庄、三板橋庄、牛埔庄、下埤頭庄、朱厝崙庄、上埤頭庄
  • 擺接堡之加蚋仔庄
  • 芝蘭一堡之大直庄

1938年併入之七星郡松山庄轄區原屬:

  • 大加蚋堡之錫口街、中陂庄、五分埔庄、三張犁庄、興雅庄、頂東勢庄、下塔悠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
    • 錫口街改稱松山

1920年-1922年

1920年10月1日臺北市成立,管轄範圍包括原臺北廳直轄全部4區24個街庄及士林支廳所轄之士林區1個街庄,並改制為大字,即臺北城內崁頂龍匣口古亭村林口三板橋(以上位於今中正區)、艋舺下崁加蚋子(以上位於今萬華區)、大稻埕大龍峒番子溝(以上位於今大同區)、山子腳牛埔西新庄子中庄子下埤頭朱厝崙上埤頭大直(以上位於今中山區)、中崙(位於今松山區)、大安頂內埔下內埔六張犁(以上位於今大安區)等25個大字。

  • 臺北城內大字下有府前街、府後街、府直街、撫台前街、北門街、西門街、石防街、東門街、南門街、文武廟街、書院街、小南門街等小字。
  • 三板橋大字下有東門外、埤頭、埤子腳、大竹圍、莿子埒等小字。
  • 艋舺大字下有舊街、直興街、頂新街、廈新街、大眾廟口街、北皮寮街、土地後街、半路店街、歡慈市街、布埔街、久壽街、竹子寮街、大溪口街、帆寮口街、王公宮口街、江瀕街、將軍廟街、蓮花街、祖師廟橫街、祖師廟前街、後菜園街、八甲街、萬安街、西門外街、新起街、新起橫街、新起後街、後街子街、粟倉口街、凹斛子街、龍山寺街、大厝口街、竹篙厝街、料館口街、育嬰堂邊街、書院邊街、大厝後街等小字。
  • 下崁大字下有頂石路、中石路、下石路等小字。
  • 加蚋子大字下有堀子頭、客子厝、後庄子、中崙、港子尾、下庄子、八張犁等小字。
  • 大稻埕大字下有河溝頭街、千秋街、稻新街、北門外街、興仁街、南興街、頂奎府聚街、建成後街、維新街、怡興街、得勝外街、建成街、得勝街、太平街、蘆竹腳街、法主公街、城隍廟前街、六館街、建昌街、媽祖宮口街、南街、永和街、朝陽街、建興街、朝東街、新店尾街、井子頭街、九間子街、長樂街、中街、李厝街、中北街、怡和巷街、日新街、長興街、隆記後街、震和街、普願街、珪瑜粹街、杜厝街、獅館巷街、益保裕街、國興街、大橋頭街、枋隙後街、依仁里街、枋隙街、上牛車磨街、下牛車磨街、下奎府聚街、牛埔子街、詔安厝街、北門口街等小字。
  • 大龍峒大字下有大龍峒、下牛車磨等小字。
  • 下埤頭大字下有下埤頭、東勢等小字。
  • 大直大字下有大直、劍潭等小字。
  • 大安大字下有龍安坡、十二甲、坡心等小字。

1922年-1938年

1922年(大正十一年)4月1日,臺北市西半部15個大字撤除,重新劃分成64個町;東半部10個大字維持原建制不變。

  • 町:明石町、大宮町、建成町、書院町、太平町、西園町、文武町、三橋町、旭町、御成町、兒玉町、新榮町、大龍峒町、日新町、蓬萊町、宮前町、有明町、表町、古亭町、新起町、千歲町、乃木町、北門町、元園町、泉町、樺山町、壽町、新富町、築地町、八甲町、堀江町、柳町、入船町、上奎府町、幸町、水道町、東門町、馬場町、本町、大和町、永樂町、河合町、榮町、末廣町、富田町、濱町、圓山町、龍口町、老松町、川端町、佐久間町、西門町、南門町、東園町、綠町、龍山寺町、大橋町、京町、下奎府町、大正町、錦町、福住町、港町、若竹町
  • 大字:西新庄子、中庄子、下埤頭、朱厝崙、上埤頭、大直、大安、下內埔、六張犁、中崙

1938年-1945年

1938年4月1日,松山庄劃入臺北市,臺北市增加松山、頂東勢、下塔悠、上塔悠、舊里族、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等9個大字,共計19個大字。

歷任首長

臺北市市尹

1920年7月30日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以律令第三號發布〈臺灣州制〉,以律令第五號發布〈臺灣市制〉,於10月1日施行。 設立臺北州,下轄臺北市。市置市尹,綜理全市事務,對外代表市,無任期限制。設有市助役、市會計役與市委員輔助市尹。另市尹為處理政務需要,經州知事之批准,得設置町委員,任期一年。1935年4月1日臺灣總督中川健藏以律令第三號發布〈臺灣市制〉,確立臺北市的(公)法人地位。

臺北市市長

1940年10月28日官制改正,市尹改稱市長,並另添置市助役至兩名。

組織

昭和15 1940 助役

 文書課:秘書係 文書係
 會計課:經理係 調度係
 庶務課:庶務係 財政係 地理係
 兵事課:兵事係 防空係
 稅務課:賦課係 徵收係
 學務課:庶務係 學務係
 社會教育課:庶務係 教化係 軍事扶助係
 社會課: 社寺係 社會事業係
 勸業課:庶務係 商工係 調查係 市場係 觀光係 農務係 畜產係
 土木課:庶務係 土木系 公園係 下水道係 都市計畫係 區劃整理係
 營繕課:庶務係 營繕係 
 衛生課:庶務係 保健係 清掃係 防疫係
 水道課:庶務係 業務係 工務係
 自動車課:庶務係 運輸係 工務係
 中央卸賣市場
 家畜市場
 動物園
 

市會議員

第一屆(1935年-)

  • 民選:蔡式穀、唐澤信夫、安田勝次郎、陳逸松、古川二郎、松田繁義、西川純、鈴木讓三郎、佐藤龜久次、飯田清、楊海盛、瀨戶山兼斌、菱村彥十郎、岩田此一、堀田真猿、劉天祿、周宗源、林朝北
  • 官選:倉岡彥助、吉田碩造、水越幸一、金子光太郎、貝山好美、重田榮治、村崎長昶、小林惣次郎、後藤薰、近藤勝次郎、大澤貞吉、八十川清、謝唐山、楊漢龍、陳振能、呂阿昌、張園、陳清波

第二屆(1939年-)

  • 民選:石堂明治、三好正雄、川本澤一、森方男、林水田、早川齊、蔣渭川、陳春金、周延壽、西川純、鈴木讓三郎、瀨戶川兼斌、佐藤龜久次、陳錫慶、林江洽、潘迺賢、緒方武歲、李瑞漢、蔡式穀、神村三郎
  • 官選:倉岡彥助、安田勝次郎、貝山好美、八十川清、重田榮治、村崎長昶、柏雄福太郎、陳復禮、池田又四郎、蘇穀保、後藤薰、中島清四、桑田剛助、近藤勝次郎、楊漢龍、中島道一、高敬遠、張園、肥後誠一郎、黃逢時

機關

  • 臺灣總督府
  • 臺北州廳
  • 臺北市役所
  •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 臺灣總督府氣象臺
  •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 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
  •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
  • 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
  • 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 州立農事試驗場:位於大安十二甲75番地,1940年代遷至鷺洲庄
  • 州立種畜場:位於大安十二甲76番地,1940年代遷至深坑庄木柵
  • 州立役馬利用講習所:1938年3月23日成立,位於大安十二甲76番地
  • 州立公務員鍊成所:1942年9月27日成立,位於大安十二甲185番地
  • 高等法院、臺北地方法院(原址為司法院司法大廈)
  • 臺北刑務所
  • 臺北郵便局
  • 臺北放送局
  • 臺北鐵道工場
  • 臺北北警察署
  • 臺北南警察署
  • 臺北消防署:1943年3月15日成立
  • 臺北婦人病院

教育

高等教育

  • 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
  • 台北高等學校(校址在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 台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台北經濟專門學校(原台北高等商業學校位於幸町,今台灣大學管理學院,1987年遷至台大校總區,舊址暫由台大社會科學院使用,將來社會科學院完全遷出後,預定轉交進修推廣部使用)
  • 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今臺大醫學院)
  • 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台中高等農林學校(今中興大學)

中等教育

中學校

  • 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今建國中學,日籍學生併入仁愛中學,仁愛中學後併入和平中學)
  • 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今成功高中,日籍學生併入和平中學)
  • 州立台北第三中學校(戰後台籍學生轉入建国中学就學,日籍學生在原校址就學,稱為和平中學,和平中學結束後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附屬中學,今師大附中)
  • 州立台北第四中學校(借用台北第一中學校宿舍上課,原預定遷入現和平高中之校址,戰後未遷,學生轉入建國中學就學)
  • 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戰後由北市府接管,今大同高中)

高等女學校

  • 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中)
  • 州立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戰後與剩餘的台北第一、第四高女學生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舊址現為立法院院區)
  • 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
  • 州立台北第四高等女學校(戰後與剩餘的台北第一、第二高女學生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舊址為今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
  • 私立靜修女學校(今靜修高中)

實業學校

  • 州立台北工業學校(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 州立台北第一商業學校(今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日間部)
  • 州立台北第二商業學校(和第一商業學校同一校址,採夜校制,今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夜間部)
  • 私立開南商業學校(今開南高中)
  • 私立開南工業學校(今開南高中)

實業補習學校

  • 台北商工專修學校(今大安高工)
  • 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台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今金華國中)
  • 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
  • 私立台北女子高等學院→私立台北女子專門學校(戰後停辦,原址為國語實小)
  • 私立吉見裁縫學院(校址在今金甌女中)
  • 私立成淵學校(今成淵高中)
  • 私立修德實踐女學校(私立臺北中學校女生部,原址為東和禪寺)
  • 私立南進女子實務專修學校→城北商業實踐女學校:三橋町20-1番地
  • 私立宮前女學校(原臺北神學校高等女學部)

師範學校

  • 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
  •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台北師範學校(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初等教育

  • 臺北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國民學校(今北市大附小)
  • 臺北師範學校附屬第二國民學校(今國北教大實小)
  • 臺北師範學校附屬第三國民學校(臺北師範學校內)
  • 末廣尋常高等小學校→末廣國民學校(今福星國小)
  • 旭尋常小學校→旭國民學校(今東門國小)
  • 壽尋常小學校→壽國民學校(今西門國小)
  • 南門尋常小學校→南門國民學校(今南門國小)
  • 樺山尋常小學校→樺山國民學校(戰後廢校,原址為警政署)
  • 建成尋常小學校→建成國民學校(戰後廢校,原址為建成國中、臺北當代藝術館)
  • 錦尋常小學校→昭和國民學校(今龍安國小)
  • 幸尋常小學校→幸國民學校(今幸安國小)
  • 松山尋常小學校→雙葉國民學校(今興雅國小)
  • 川端國民學校(今螢橋國小)
  • 龍山公學校→龍山國民學校(今龍山國小)
  • 老松公學校→老松國民學校(今老松國小)
  • 太平公學校→太平國民學校(今太平國小)
  • 日新公學校→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
  • 大橋公學校→大橋國民學校(今大橋國小)
  • 蓬萊公學校→蓬萊國民學校(今蓬萊國小)
  • 大龍峒公學校→大宮國民學校(今大龍國小)
  • 朱厝崙公學校→中園國民學校(今中正國小)
  • 東園公學校→東園國民學校(今東園國小)
  • 大安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今大安國小)
  • 永樂公學校→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
  • 宮前公學校→宮前國民學校(今中山國小)
  • 堀江公學校→堀江國民學校(今雙園國小)
  • 圓山公學校→圓山國民學校(今大同國小)
  • 松山公學校→松山國民學校(今松山國小)
  • 西松山公學校→若松國民學校(今西松國小)
  • 河合公學校→河合國民學校(今延平國小)
  • 明治國民學校(今雙蓮國小)

其他

  • 州立台北盲啞學校(今台北市立啟聰學校)
  • 私立台北神學院(今台灣神學院)

幼稚園

  • 私立台北幼稚園
  • 私立愛育幼稚園
  • 私立台北樹心幼稚園(校址在今西本願寺樹心會館)
  • 私立大正幼稚園
  • 私立城南幼稚園
  • 私立艋舺幼稚園
  • 私立文化幼稚園
  • 私立錦幼稚園
  • 私立大稻埕幼稚園
  • 私立國民幼稚園
  • 私立台北大谷幼稚園
  • 私立幸幼稚園
  • 私立育英幼稚園
  • 私立稻江幼稚園
  • 私立台北鐵道幼稚園
  • 私立松山幼稚園
  • 私立愛心幼稚園
  • 私立培育幼稚園

書房

  • 慈惠夜學義塾
  • 尚樂義塾
  • 聚養齋書房
  • 育英書房
  • 映竹齋書房
  • 培德書房
  • 美學書房
  • 稻江義塾:由稻垣藤兵衛創立
  • 青年義塾
  • 淡盧書房
  • 培英義塾:由西班牙多明我會會士楊多默創立
  • 修養書房
  • 文安雅書房
  • 六張犁書房

青年學校

  • 青年學校
  • 壽青年學校
  • 南門青年學校
  • 建成青年學校
  • 太平青年學校
  • 台北青年學校
  • 日新青年學校
  • 老松青年學校

醫療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今臺大醫院舊館)
  • 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今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 臺北鐵道醫院
  • 臺北更生院
  • 臺灣總督府養神院(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前身)

休閒

  •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 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
  • 臺北市動物園
  • 臺北市圓山遊園地
  • 萬華遊廓
  • 臺北公會堂
  • 臺北武德殿

宗教

  • 臺灣神宮
  • 臺灣護國神社
  • 建功神社
  • 臺北稻荷神社
  • 臺北天滿宮社

軍事

  • 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原址為中正紀念堂)
  • 臺灣山砲兵大隊(原址為國家兩廳院)
  • 臺灣陸軍倉庫→臺灣陸軍貨物廠(原址為信義計畫區)
  • 臺北衛戍病院
  • 臺灣總督府陸軍志願兵訓練所(原址為六張犁社會住宅)
  • 臺北第一青年特別鍊成所
  • 拓南工業戰士訓練所:位在馬場町231番地

外交機構

  • 美國領事館
  • 中國領事館
  • 和蘭領事館

註釋

參考資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臺北市 (州轄市)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