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宋灭后蜀之战


宋灭后蜀之战


宋灭蜀朝之战,為北宋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针对后蜀发起的一場统一战争,以蜀国灭亡而告终。

战役背景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北宋平定荆湖一带,基本切断了后蜀与中原地区其他各国的联系。而此时的后蜀君主孟昶,在一心想要立功来给自己树立威信的知樞密院事王昭远的怂恿下,派兴州义军裨校赵彦韬、兴国军讨击使孙遇和杨蠲等人前往北汉,准备联兵伐宋,过度的自大轻敌,使得后蜀完全忽视了北宋随时可能攻伐而来的危险。

同时因后蜀的地理位置使之长期远离战火,四川地区局势较为太平。虽然孟昶自登基以来立志吸取前蜀败亡的教训,并使后蜀很快走向繁荣富裕,但在长时期和平后,统治者也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朝廷也日渐奢靡。

战役准备

北宋

乾德二年十一月,太祖赵匡胤派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武信軍節度使崔彦进、樞密副使、左衛大將軍王仁赡率步騎兵三萬自凤州翻越秦岭入蜀;同时派遣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江寧軍節度使刘光义、左神武將軍、樞密院承旨曹彬率軍自归州沿长江西进,两部步兵骑兵合计六万人。同时以給事中沈义伦、均州刺史曹翰负责战时物资转运。

蜀朝

相比起北宋方面,蜀朝方面的准备略显仓促,蜀主孟昶在得知宋军来袭之后,派知樞密院事王昭远、武定軍節度使赵崇韬、山南西道節度使韩保正、李进四人率军抵抗,王昭远和赵崇韬率軍三萬自成都北上,扼守廣遠、劍門關,韩保正和李进率軍數萬駐守興元府。

战役过程

北路战事

兴州之战

十二月,王全斌部攻克后蜀军的乾渠渡、万仞、燕子等据点,直接攻克兴州,获取大量军需物资。后蜀守军退保西县,宋军顺势继续前进,攻克石圌、鱼关、白水阁等二十余个后蜀军据点。

率军赶来的韩保正发现兴州失守之后,直接退保西县。此时宋军将领史延德已经率军抵达西县,韩保正不敢出战,布阵自守。宋军发动攻击,击破韩保正部,生擒韩保正和李进。

嘉州之战

崔彦进部率军越过三泉山,抵达嘉州,在此大败后蜀军。后蜀军烧掉了栈道,并撤退至葭萌。

利州之战

嘉州之战后,王全斌采取康延泽的计策,分兵前进,一小部分兵力由崔彦进率领,修复了被后蜀军烧掉的栈道,随后进击并攻破了金天寨和小漫天寨;而大部队则由王全斌等率领,经罗川抵达深渡,在此与崔彦进会师。后蜀沿嘉陵江布阵,被宋军将领张万友击溃。后蜀军队撤退回大漫天寨,并于次日被宋军攻破。后蜀将领王昭远、赵崇韬率军来拒,三战三败,逃至利州北部,从桔柏津渡过嘉陵江,并随即烧毁浮桥,撤退至剑门关防御。王全斌率部随即进入利州,获取大量军粮。

剑门之战

抵达成都

剑门之战后,蜀朝君主孟昶见大势已去,遂派趙國公、司空、尚書省左僕射、門下侍郎、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文館大學士李昊撰写降书。王全斌率部赶到魏城时,降书由后蜀通奏伊审征交予宋军。六天后,孟昶于升仙桥正式向宋军投降。

东路战事

夔州之战

夔州之战过后,刘光义部溯江而上,沿江各州望风而降。

抵达成都

刘光义部在王全斌部进入成都几天之后抵达。

战役结果

蜀朝此役过后灭亡,北宋共取得四十六个州、二百四十个县、五十三万四千零二十九户。整个战役历时仅六十六天。此役过后,王全斌原准备顺势攻取云南,被宋太祖制止。

战役影响

此次战役使得北宋得到了当时颇为富庶的巴蜀地区,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为后来的灭南汉和灭南唐战争打下了基础。

同时,留守蜀地的王全斌骄奢淫逸,欺压当地百姓,并且克扣后蜀降军装备及钱财,导致后蜀降军哗变,公推全师雄为首领。王全斌在招抚时犯下重大失误,导致哗变愈演愈烈,使得当地仍然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动乱。

注释

参考资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宋灭后蜀之战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