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腹斑蛙


腹斑蛙


腹斑蛙(學名:Babina adenopleura)為赤蛙科 拇棘蛙屬的兩棲動物。 腹斑蛙發現於台灣和八重山群島(琉球群島,日本)。 中國大陸是否有此物種尚未確定,越南和泰國的記錄則疑似其它物種(例如, Hylarana caldwelli). 八重山群島的族群可能是一種全新、尚未被描述的物種。

描述

腹斑蛙 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青蛙,體長可達 6—7厘米(2.4—2.8英寸)。背面為淺棕色至棕綠色; 腹面淺白色。 從鼻孔尖端向後穿過上眼瞼,沿著背外側褶皺到臀部,有一條淺金棕色線。上頜有黃色條紋。身體兩側是淺棕色至灰褐色,有一些深色斑紋。虹膜上半部為金色,下半部為金紅色。

繁殖季節是3月至9月。雄性鳴聲響亮,於日落後開始求偶鳴叫,並可延續整夜,甚至在日出後繼續。雌性在池塘邊緣附近產卵。

棲地與保育

腹斑蛙'自然棲息地是低海拔地區水草密集的稻田,沼澤,溝渠,池塘和湖泊。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威脅評估裡,一般評為無危的常見物種,無論如何棲息地的破壞仍可能對其造成威脅。

參考文獻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腹斑蛙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