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臺灣大道


臺灣大道


臺灣大道(英語:Taiwan Boulevard;臺灣話:Tâi-uân Tāi-tō)是臺灣臺中市一條掌握臺中都會區經濟動脈的道路,共分為十段,為臺灣目前分最多段的道路之一 。由原「中正路、台中港路、中棲路」三條幹道整併而成,原台中港路段當地人尚會用舊簡稱「中港路」;第一到九段屬於省道台12線,第十段為台中港港區道路,總長約24.2公里,寬約50~140公尺。起自舊臺中車站(連接建國路),串聯臺中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台中交流道(朝馬地區)、台中工業區、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基地、國道三號龍井交流道、沙鹿市區,終點至臺中港區(臺中港中突堤檢查哨)。臺灣大道起點正為台12線之終點。台中捷運藍線即沿此路規劃興建。

歷史

清治時期,臺灣省城(今臺中市中區)至沙轆街(今沙鹿區)已有路可通行。在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櫻橋通已建設成型,昭和14年(1939年)臺中州再將原為12公尺寬的兩線道路台中沙鹿道列為指定道路。二戰之後,櫻橋通改為中正路,中正路週邊區域為當時臺中主要的都市發展區域(日治市區改正區域),而五權路段後到今日台中港沿線均為農田鄉村景觀。

1956年,臺灣省公路局開闢由東海大學往返臺中市區的班車;1958年,臺中港路舖設柏油路完成。1960年7月1日命名為「台中港路」、「中棲路」﹔1962年臺灣道路依公路法予以分級編號,臺中港路與中棲路編為縣道134號。

1970年代,為配合十大建設臺中港的興建與中山高速公路臺中交流道的設立,開始將台中港路拓寬成50公尺的八線道路。1978年,全段道路升格為省道臺12線路段的一部份,並將終點自台中港路、五權路口延伸至中正路上臺中車站前。

2002年,臺中縣政府(已在2010年12月25日與臺中市合併)及臺中市政府與企業界、學術界人士為了促進臺中以及中臺灣的城市發展,首度發起了臺灣大道的計劃,希望能以此大道為主軸,使大臺中地區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2011年10月,臺中市政府民政局正式開始執行將中正路、台中港路、中棲路統一路名計畫,經民調之後定名為「臺灣大道」,並首度使用主副名稱,也就是臺灣大道和原來的路名共存。2012年7月1日,「臺灣大道」正式掛牌,與原地址(路名)並列兩年至2014年7月1日。

2013年6月,為配合臺中捷運綠線工程,拆除臺灣大道、文心路口的人行陸橋。8月,沿臺灣大道設置的臺中市快捷巴士藍線優先路段(台中車站至靜宜大學)陸續動工,原車道進行調整。

2014年7月1日,臺灣大道全線路牌整編已完成,全面使用新路名。原路名中正路、台中港路與中棲路正式走入歷史。

2015年7月1日,為因應同年7月8日台中BRT藍線路線轉型為臺灣大道幹線公車,臺灣大道與館前路、朝富路、福康路、國際街/東園巷、都會南街/新庄街、水裡社路、六陽巷及靜宜大學等8個路口實施快車道禁止匯出慢車道管制,並在相關路口處設置禁止匯出標誌、禁止匯出標字、車道包絡線,以及上游路口設置提早匯出標誌等交通管制設施維護臺灣大道的行車安全。此外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表示除本管制之外也同時要求專用道上的公車行經路口處,必須禮讓匯入及匯出的車輛,避免交織衝突發生。

2018年4月21日起,臺中市政府交通局為防止車流堵塞,宣布臺灣大道文心路口的臺灣大道西向車流、惠中路臺灣大道口的惠中路南向車流,實施禁止左轉。

至今臺灣大道仍有部分道路用地為私人土地未行徵收,包括部分的中央分隔島與公車專用道的候車站(如茄苳腳站、福安站、市政府站等)的聯外道路。

利用狀況

由於臺灣大道貫穿台中市中心,又是台中市內最重要的省道,再加上其為往來台中市區、台中車站、朝馬、台中工業區、台中科學園區、台中交流道及台中港的必經道路,週邊又聚集許多大型百貨公司(勤美誠品綠園道、金典綠園道、廣三SOGO、大遠百、新光三越、老虎城)、飯店(全國大飯店、台中金典酒店、長榮桂冠酒店、永豐棧麗緻酒店、裕元花園酒店)、學術教育機關(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西區中正國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忠明高中、忠明國小、逢甲大學、東大附中、東海大學、靜宜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及辦公大樓,臺灣大道已是臺中市最繁忙的主要幹道,大多數的重要道路都匯集於此。

又隨著七期重劃區(臺中市政府新市政中心)、遠東百貨台中店、中科園區臺中基地及臺灣大道計畫的逐漸開發完成,加上台中市擁有全國最高的汽車使用率,以及台中地區人口年年激增,臺灣大道車流量跟著水漲船高;因此每逢假日或上下班尖峰時間經常會有大塞車出現,是許多台中市民(尤其是西屯區居民)的交通夢魘,尤其以忠明南路、文心路、朝富路、惠來路及河南路等路口的塞車情況最為嚴重。早期中港路上的許多路口還經常出現車輛違規左轉的情形,使得原本已經十分混亂的交通更加雪上加霜。

為解決臺灣大道日趨嚴重的塞車問題,相關單位提出多個解決方案,例如部分路口(如:五權路、公益路、忠明南路、文心路、安和路)禁止左轉、加開公車路線、取消安和路以東、文心路以西路段的慢車道停車位、增加紅綠燈的秒數、增設公車專用道等,並逐步在臺灣大道兩側增建多條跨筏子溪的道路(福科路、朝馬路、向上路以及未來的市政路)。此外公車捷運系統與台中捷運藍線亦為方案之一。

行經行政區域

(由東至西)

  • 中區
  • 北區
  • 西區
  • 西屯區
  • 龍井區
  • 沙鹿區
  • 梧棲區

分段

  • 一段:建國路(舊臺中車站前)─五權路
  • 二段:五權路─文心路
  • 三段:文心路─環中路
  • 四段:環中路─國際街
  • 五段:國際街─西屯路
  • 六段:西屯路─晉文路(弘光科技大學附近)
  • 七段:晉文路─沙鹿區區界/縱貫鐵路海線(沙鹿大橋旁)
  • 八段:沙鹿區區界/縱貫鐵路海線─港埠路
  • 九段:港埠路─臨港路
  • 十段:臨港路─台中港港區(台中港中突堤檢查哨)

車道數

  • 公車專用道:從二段到七段英才路口處設置於快車道雙向最外側,但朝富路至安和路段處未設專用道。
  • 二段-十段全線快車道禁止右轉、慢車道禁止左轉(永福路口除外)
  • 一段:雙向四車道(內側車道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二段
    • 五權路—民權路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台灣大道幹線公車候車站或快慢車道分隔島
    • 民權路—忠明路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四車道,台灣大道幹線公車候車站處為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台灣大道幹線公車候車站或快慢車道分隔島
    • 忠明路—文心路
      • 快車道:雙向六車道(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四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台灣大道幹線公車候車站或快慢車道綠化分隔島
  • 三段
    • 文心路—朝富路
      • 快車道:雙向六車道(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四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台灣大道幹線公車候車站或快慢車道綠化分隔島
    • 朝富路—黎明路
      • 光明陸橋: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橋下:雙向六車道
      • 設置中央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綠化分隔島
    • 黎明路—環中路
      • 光明陸橋: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橋下:往東四車道,往西二車道
      • 設置中央安全島
  • 四段
    • 環中路-交流道
      • 快車道:雙向六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台中交流道段無慢車道,慢車道引導繞行
      • 設置中央安全島
    • 交流道—安和路
      • 快車道:往東四車道,往西五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往東一車道(實體分隔),往西二車道(標線分隔,機車優先)
      • 設置中央安全島
    • 安和路—國際街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五段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六段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七段
    • 晉文路—英才路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英才路—沙鹿區區界/縱貫鐵路海線
      • 快車道:雙向六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八段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九段
    • 快車道:雙向四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二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 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 十段
    • 快車道:雙向六車道(全線禁行大型重型以下機車)
    • 慢車道:雙向四車道
    • 設置中央綠化安全島

臺中市擁有「快慢車道分隔島」的道路不多(有市政路、環中路、太原路、環中東路太原路交流道以東的路段、環河路,以及位於海線地區之中清路、向上路、臨港路、港埠路),而臺灣大道一至四段上的「快慢車道分隔島」大部分皆有行道樹遮蔽。因此,臺灣大道可說是全台中市最寬敞的通衢之一。

沿線設施

(由東到西)

本道路大眾運輸

臺中市公車

  • 依路線編號分類:
臺灣大道幹線公車 專用道候車站

行駛專用道的公車路線有300~310路,以及部分市區公車。

  • 以下資訊更新時間為2022年1月26日。

公路客運

  • 中鹿客運:9018
  • 國光客運:1852
  • 和欣客運:7511

注釋

參考資料

  • 臺灣大道路牌與原道路路牌 對照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大道專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臺灣大道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