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臺北捷運


臺北捷運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及新北市,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以及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主要功能為提升臺北都市動線和機能,並促進臺北都會區整體繁榮與發展。營運機構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則另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自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以來,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2條單站支線與1條纜車線,路線里程136.9公里、營運里程131.1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亦為國際地鐵聯盟成員。

歷史

緣起

1968年6月,中華民國交通部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但因經費與需求低而未執行。1970年,臺北都會區交通量日漸龐大,臺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啟動。1975年臺北市政府與行政院經建會、交通部以三對等負擔經費方式,由交通部統籌辦理「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並於1977年底完成報告。

1977年2月,交通部運委會最初規劃U1、U2、U3、S1和S2五條路線。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和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改善規劃報告,並借鏡香港地鐵的同月台平行轉乘設計,將市區路網修正為L型交會,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

1982年,臺北市府委託國立臺灣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1號線、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的規劃。

1984年9月,行政院正式宣布十四項建設計畫,內含臺北捷運系統初期計畫,86年行政院宣布興建由臺北市政府成立捷運工程局負責執行,另外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地方省市府及中央政府意見。

初期設計

1985年3月,經建會與臺北捷運顧問工程司(TTC)簽約,進行台北捷運系統的綜合研究。修正BMTC的路網,也將台北市府提出之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隔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第一版《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包含現今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橋線、南港線、木柵線之雛形。

1986年6月,臺北市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準備興建捷運,也修正路線規劃。1987年2月,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簡稱臺北市捷運局)正式成立,將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橋線、南港線、木柵線、維護軌修正成今日模樣,為第二版“初期路網”。1990年初,再加入土城線及內湖線,初期路網計畫完成。遠期路網留有環狀線、桃園機場捷運之雛形。此時即奠定北捷路網特色,由數個L型路線環環相扣,在市區呈現格狀路網,乘客可以多元選擇適宜轉乘車站到達目的地。

六線齊發

1988年7月,北投機廠正式舉行開工典禮。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其餘六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最後也由捷運工程局改為中期路網區間。

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木柵線除了土建工程出現瑕疵,試車時也問題不斷,於1993年試車時發生兩次的火燒車事件。負責木柵線機電工程的法國廠商馬特拉也成為眾矢之的。由於合約問題,在1993年的商務仲裁判斷下,臺北市捷運局須賠償馬特拉16億4千萬元。使得臺北捷運成為當時政治人物的爭辯話題,與臺北市民所詬病的對象,甚至傳出拆除臺北捷運的聲浪。除此以外,捷運局內部的弊端、經費透支問題和6條線同時興建所造成的沉重交通衝擊,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

初期路網

1994年7月27日,臺北捷運公司成立,臺北捷運自此形成興建、營運機構分離的模式。1996年3月28日,木柵線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通車的捷運路線。1997年3月至1999年11月,淡水線、中和線、新店線逐段通車,行駛模式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1999年12月24日,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當時稱為「雙十路網」,臺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成為最重要的轉乘站。2000年8月,板橋線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

2004年9月,因新店機廠附近住戶催生於機廠頂樓加蓋的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上車於七張站轉乘新店線。

2006年5月,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

二期路網

二期路網多數可追溯至BMTC之規劃,但是因為所需經費龐大,因此先行核定興建初期路網路線。於初期路網大致完工後,二期路網工程開始進行,包括內湖線、信義線、松山線、新莊線、蘆洲線、南港線東延段、土城線延伸頂埔段。

2008年12月,南港線東延段南港站通車。

2009年7月,內湖線通車,原木柵線在營運超過13年後自中山國中站連接內湖線延伸至南港展覽館站,並且全面更新為龐巴迪運輸系統。原稱為木柵內湖線(俗稱柵湖線),後於同年10月重新命名為文湖線(文山內湖線) 。

2010年11月,新莊線(局部)連接蘆洲線通車,來往忠孝新生站及蘆洲站,稱蘆洲線,蘆洲機廠同時投入調度營運作業。臺北捷運亦從軌道運輸標竿聯盟的地鐵系統提升到每年運量5億人次以上的國際地鐵聯盟水準。

2011年2月,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

2012年1月,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段通車,營運路線從忠孝新生至輔大,在臺北市與已經通車的蘆洲線共線,合稱新蘆線。同年9月,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古亭站段通車;開通近14年的中和線不再經新店線連通至淡水線,改銜接新蘆線,統稱為中和新蘆線。原北投站-南勢角站路線則改為北投站-台電大樓站。隔年年6月新莊線也從輔大站延伸營運到迴龍站,捷運新莊線車站全數通車。

2013年11月,信義線通車,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隔年,松山線通車,串連同為綠線的新店線;而淡水線全線亦改行同為紅線的信義線,直通超過15年的淡水線與新店線列車不再連通行駛。臺北市路線接近完工,臺北市中心形成三縱三橫的棋盤狀路網;五大路線回歸原路網興建時的設計,並經臺北捷運公司定名及加註路線編號。

2015年7月,土城線延伸至頂埔站完工通車,板南線至此全線完工通車,臺北捷運公司亦在官方網站公布四條高運量路線之列車時刻表。

2016年10月,數字路線名改為顏色代碼路線名,站內標示全面更換,並納入車站代號。

2019年3月31日上午11時35分,於中和新蘆線新莊站,達成了臺北捷運總運量第一百億人次。

2021年1月14日,新莊機廠投入調度營運,是最後一個啟用的高運量系統機廠。

其他路線路網

1996年10月,台北捷運紫線改由中央政府統籌改隸於中正國際機場捷運系統,並以BOT模式招標。之後在2000年代因長生公司倒閉,與桃園捷運藍線合併為行政院交通部之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系統計畫。

2000年初期,台北市捷運局提出淡海線及安坑線可行性評估;2012年12月,受新北市府委託展開三鶯線綜合規畫。隨後轉由新北市政府主導,多數改為新北捷運系統推動,僅三鶯線維持仍以「台北捷運系統」名義送交中央政府審查。

2006年,原訂以BOT方式之環狀線第一階段,改由政府主辦,由台北縣政府以地方主管機關之地位委託台北市政府規劃與興建。2010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主體工程開工。

2013年3月,中正紀念堂站開始為容納萬大-中和-樹林線車站而進行改建工程;該年底萬大線第一階段土建工程正式動工。

2020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正式通車,成為第一條全境位於新北市、以聯絡新北市各大市區為主要目的之主線。自通車日起由台北捷運公司代為營運3年。

2022年,民生汐止線由新北市政府另案送審,先行推動汐東捷運。

2023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的經營權交還新北市政府,包含人員移轉、契約權利移轉及財產移交等籌備,新北市政府與臺北市政府進行移交;同年5月,環狀線第一階段正式移交新北捷運公司營運,但票務系統繼續與臺北捷運系統連動。

路線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共六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共兩條支線,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線。興建中的則有萬大樹林線、環狀線南北環。此外,臺北捷運尚有多條規劃中的路線,通往臺北都會區各地。全部路線完工後,路網總長度將達到250公里,預計每日可運送360萬人。惟以下僅列出由臺北市捷運工程局主導規劃,作為地方主管機關之路線。

目前已經通車路線所行經的行政區,除了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尚有新北市淡水、永和、中和、新店、板橋、土城、三重、蘆洲、新莊等9個行政區,總共為21個行政區。目前規劃中與興建中的路線預計經過汐止、樹林、五股3區。

路線概覽

路線通車時間表

路線命名

在規劃時期,多以路線識別色來命名。初期路網通車營運後,由於尚未全線通車,故多以營運區間所主要提供服務的地域名稱為名。現在,以地區套用路線的名稱已經為臺北捷運系統的慣例,且使用者多已習慣。所以,即使全線通車的路線還是以地名為路線名,如已經全線通車的捷運棕線稱為「文湖線」,而非如同高雄捷運以紅、橘線般命名之,惟文書上可自行於括號內補充說明,例如:文湖線(棕線)。2014年10月,捷運松山線通車,不再有不同識別色路線跨越行駛情形,路線加註編號。2016年10月,因桃園國際機場捷運通車,路線編號停用,改以路線識別色縮寫並加入車站編號作為外籍人士參考之標記,各路線英文廣播也由數字改為顏色(指標、官網等則維持拼音方案,僅廣播以路線顏色為名。如淡水信義線正式英譯為Tamsui-Xinyi Line,但車內廣播則為Red Line)。

預定時程與進度

各興建中路線的預定時程,2024年7月2日更新,進度依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發布為準:

營運與服務

基本設施

臺北捷運各車站均設有詢問處,設於各站的穿堂層區,負責一般諮詢、販售各類票種及處理舊制押金式悠遊卡退卡與其他旅客事務等。詢問處均備有公共區總監控系統和控制中心聯繫,兼具維持車站系統和乘客安全的功能。

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驗票閘門、電梯和車廂內的輪椅專用區等。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安心候車區,保障夜間乘客搭乘捷運的安全。其他如電扶梯等設備均廣泛設置於每座車站,以連絡出入口、穿堂層和月台,曾宣傳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搭乘習慣,現已改成宣導「緊握扶手、站穩踏階」,無人搭乘時,自動進入怠速運轉狀態。

臺北捷運各車站月台皆設有LED顯示器和電漿電視,顯示列車預計到站時間。中和新蘆線、信義線和松山線新增了電子看板,透過LED箭頭燈號顯示相鄰車站的列車行駛概況。通訊方面,地下車站和路線內也設有行動電話基地台。

營運措施

初期商業活動因車站內完全設為禁食區,因此木柵線(今文湖線)各車站原本僅設一般書局、報攤等報章雜誌類小型商店。後因禁食區範圍縮小至付費區內,目前許多車站的非付費區得以設置各種類型的商店,部份車站周邊亦設有地下街或商場,提供多元的商業活動。

車站和列車內全區禁菸,禁食區(黃線內)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和檳榔,另禁止旅客於未經捷運公司許可下從事商業行為,違者會被依大眾捷運法處以1,500元新臺幣以上、7,500元新臺幣以下罰鍰。

為了視障旅客需求,月台設置視障優先椅,提供候車或等候導引服務。

目前與捷運車站連結並屬於捷運線(站)共構附屬的地下街、商場,包含中山地下街(R,雙連-台北車站)、台北車站地下商場(M,台北車站地下一樓)、K區地下街(K,站前廣場)、站前地下街(Z,忠孝東路)、臺北地下街(Y,台北車站-北門)、東區地下街(忠孝復興站-忠孝敦化站)、西門地下街、龍山寺地下街及龍山商場。

廣播系統

臺北捷運廣播系統自通車至今,早期由孫積祥(華語)以及陳惠卿(華語、閩南語)擔當,現今由謝佼娟擔當華語轉乘廣播

車站與列車的廣播

列車上具有預錄廣播系統,透過預錄廣播播報站名,而一般宣導廣播和緊急資訊,使用車側目的顯示器、到站顯示器和路線識別燈等來提示車廂旅客。當列車準備離站時,車門關閉前會透過月台廣播系統發出列車離站警示音 。

根據各語言平等的法令,臺北捷運的廣播從原本木柵線時期僅播放華語、英語演變為現今依序播放華語、英語、閩南語、客語的情形,亦曾考慮於部份車站增加原住民語廣播,但並未付諸實行。

2018年8月,淡水信義線及板南線部分車站增設日語到站廣播。2023年8月,部分車站增設韓語到站廣播。2024年,於終點站、轉乘站及部分車站增設日語與韓語廣播。

開門方向語音廣播

為服務視障乘客,提供車門開啟方向指引,2008年臺北捷運公司增加電聯車開門方向語音廣播服務(僅有華語)。全線(包含高運量和中運量)電聯車播音系統在2010年全部更新完成,內容為「左/右側開門」(相對於列車行駛方向)。

轉乘站提示廣播

2014年11月,隨著松山線通車後導入路線編號後,中、英文轉乘廣播內容為:「轉乘1號文湖(2號淡水信義/3號松山新店/4號中和新蘆/5號板南)線,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Line.」。

2016年10月起,取消路線編號更改為車站編號後,中、英文轉乘廣播更改為「轉乘文湖(淡水信義/松山新店/中和新蘆/板南/環狀)線,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Brown(Red/Green/Orange/Blue/Yellow) Line.」。

2017年12月起,新增轉乘其他系統之廣播,內容為:「轉乘臺鐵/高鐵/桃園機場捷運/淡海輕軌/安坑輕軌,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Taiwan Railway / Taiwan High Speed Rail / Taoyuan Airport MRT / Danhai LRT / Ankeng LRT.」

其它宣導廣播
  • 列車停靠特定站時,加上「下車時請注意間隙」和「Mind the gap」的警語。
  • 列車停靠同月台平行轉乘站時,加上「換車時請勿奔跑」的中文廣播警語。
  • 列車停靠人潮眾多的車站時,加上「你好,請儘量往車廂內部移動,以利其他旅客上下車。」廣播。
  • 車門關閉前,廣播「車門即將關閉」和「Doors closing.」
  • 區間車終點站時,會預先提醒續行前往末端的旅客提前換車。
  • 行駛站間距離較長時,適時播放其他內容之宣導廣播。
  • 當淡水信義線區間車停靠奇岩站時,由於下一站為區間車終點站北投站,因北投站月台配置的關係無法同月台平行轉乘淡水方向的列車,會在播完站名廣播後加上「您好,本列車終點站為北投站,繼續往淡水及關渡方向的旅客,請於奇岩站換車」的廣播提醒旅客換車。
  • 當中和新蘆線列車停靠松江南京站時,加上「並依轉乘指標前往正確月台搭車」的中文廣播提醒旅客。。
列車進站音樂

2016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台北聲音地景計畫。除了文湖線外,其餘路線皆於列車進站前播放各路線專屬之進站音樂,唯獨於平行轉乘車站與非地下車站,無設置進站音樂。

站體環境音樂

2018年,同於台北聲音地景計畫內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目前總共20個車站有環境音樂,分別為中山國中站、松山機場站、劍南路站、大湖公園站、象山站、台北101/世貿站、大安森林公園站、東門站、中正紀念堂站、中山站、圓山站、淡水站、小碧潭站、西門站、北門站、台北小巨蛋站、行天宮站、大橋頭站、龍山寺站、南港站。

月台上的列車入站廣播

2014年起,所有車站全設置入站廣播。為便於辨識,*各線上行月台全面採用女聲,下行月台全面採用男聲。以中和新蘆線為例:(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迴龍。/Platform 1 for Huilong.」)時,終點站即迴龍站,如要前往蘆洲線車站,可等候下一班往蘆洲方向列車(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蘆洲。/Platform 1 for Luzhou.」)。

指示設計

臺北捷運的標示皆為中英雙語,站名牌字體(月台、車站出入口)依據臺北市捷運局設定的標準,中文採調整過的特明體,英文則為Optima Bold。指標部分採黑體,中文字體以文鼎粗黑體與華康粗黑體為主。

2023年8月起,因應日韓觀光旅客增加的趨勢,臺北捷運西門、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等21座車站內的站名標示除了中、英文外,另外增加了日文、韓文的標示。

收費

臺北捷運依里程收費,單程票價為20~65元,同一組起迄站,皆按最短乘車里程計費。北北基桃TPASS月票1200元(30天),敬老愛心優待票4折。

常客優惠方案:以電子票證進站搭乘者,當月同一張卡可累積搭乘次數,台北捷運會在次月依搭乘次數階梯式回饋儲值金。


公車接駁

捷運站外大部分設有名為「捷運○○站」的公車站,可轉乘臺北市聯營公車或新北市公車,另外也行駛如「色N」(色=顏色,N=編號,如藍1、紅13等)等以顏色和編號組合命名的接駁公車系統,使用一卡通、悠遊卡、愛金卡的旅客於轉乘優惠容許時間(目前1小時)內搭乘捷運直接轉乘公車,或搭乘公車直接轉乘捷運,依不同票種可享有不同額度之優惠,此外,部分百貨公司、飯店、運動場所、醫院等機構也有行駛免費接駁車至附近的捷運站(詳見免費接駁車路線列表(便民路線、其他路線))。

運量

從捷運通車至路網建構以來,運量逐年增加,目前運量約每天200萬人次上下。

行動通訊

臺北捷運覆蓋了行動電話網路,臺北捷運的車站附有第四代行動通訊(4G)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等電信業者的行動網路。

自行車乘車服務

為便利自行車民眾搭乘捷運的便利性,於北捷路網大部分路線/車站提供開放自行車乘車服務,自行車民眾可搭乘電梯及無障礙坡道,向詢問處購買「人車同行票」,並僅限於頭尾車廂之1-1、1-2、6-3、6-4號門上下車(支線為1-1、1-2、3-3、3-4號門)。

  • 服務時間
    • 平日上午10:00~下午16:00,晚上22:00~營運結束
    • 假日全日
  • 下述車站為不開放車站名單
    • 文湖線各車站
    • 淡水站
    • 臺北車站
    • 忠孝新生站
    • 忠孝復興站
    • 南京復興站
    • 大安站

識別標誌

臺北捷運的識別標誌呈六角形造型,上下兩半互為依扶,隱含兩儀六合混元一體瀰漫宇內之意,二「人」字圖案,作雙向奔馳乃人來人往之意,並代表捷運系統堤供民眾運輸之效能,外型有如鳥之飛翔,有捷如飛之意,色彩以藍、白兩色顯示沉靜、清潔與速捷。

臺北捷運的品牌標誌(企業識別標誌)則以上述標誌為基礎調整。現行品牌標誌是第四代版本,自2021年3月25日起使用。


硬體設施

車站

目前臺北捷運共有131個車站,其中16個是轉乘車站;由於交會的各路線月台相互獨立,捷運公司和捷運局統計時,將台北車站、忠孝復興、民權西路、忠孝新生、大安、南港展覽館、中山、松江南京和南京復興等9個非平行轉乘站的各路線月台視為多個車站。

月台

月台設計採用側式月台、島式月台、側疊式月台、島式疊式月台、混合式月台等5種型式。各站月台長度,文湖線均有6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不過目前僅使用4節中運量膠輪系統車廂長的空間。至於高運量路線各站皆有6節高運量車廂長,僅小碧潭站為3節高運量車廂長。

月台門

臺北捷運公司實際上並未就各種型式的月台門作出特別的稱呼,僅有將營運後加裝的月台門形式稱為半高式月台門,以下將月台門區分為「全高式月台門」和「半高式月台門」。由於每次落軌事件均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在國際上地鐵系統裝設月台門已經成為標準設施,為了顧及乘客安全,曾在沒有月台門的車站派員加強巡邏,並自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半高式月台門,至2018年9月正式全數完工。

全高式月台門

全高式月台門在1996年第一條通車的木柵線全線均有裝設,月台門於列車抵達後和離去前,與車門同步打開和關閉。因應日益增加的乘客量及月台和行車安全,二期路網規劃之初將所有路線月台都預先裝設全高式月台門,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路線與區間如下:

  • 文湖線:南港展覽館站-動物園站
  •  淡水信義線:東門站-象山站
  •  松山新店線:北門站-松山站
  • 中和新蘆線:東門站-迴龍站/蘆洲站
  •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站、頂埔站。
半高式月台門

由於初期路網僅在月台兩端點設月台端點閘門,禁止與阻隔乘客進入,然後以紅外線越線偵測作為月台軌道侵入預警系統的防護替代。但隨著落軌事件頻傳,基於人身和行車安全的考量,所以先就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架設1.45公尺高的月台閘門,未料到影響到月台廣告燈箱的視線,後來因應廣告代理商要求調整燈箱高度,之後加裝的月台閘門都是1.4公尺高。分期逐步,初期路網全面增設月台門,並於2018年9月全數完工。 裝設半高式月台門的路線與區間如下:

  •  淡水信義線:淡水站-中正紀念堂站(含新北投站)
  •  松山新店線:新店站-西門站(含小碧潭站)
  • 中和新蘆線:南勢角站-古亭站
  • 板南線:南港站-永寧站

同月台平行轉乘站

臺北捷運中的跨月臺轉乘設計,始於1980年代的設計階段,中華民國交通部運委會聘請BMTC與中華顧問工程司(今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計畫小組進行設計。其中BMTC部分人員為曾經參與香港地鐵設計的工程師,故將香港的同月臺轉乘設計加入臺北捷運當中,取代了原先部分交會站必須上下樓層、徒步進行轉乘的動線。

開工之後,共興建了4座同月台平行轉乘站。有別於2個站構成的雙胞胎轉車組,臺北捷運是由3座兩兩相鄰的車站——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及東門站,形成「三角轉車組」。西門站則是除此轉車組外的第4個轉乘站。

車站命名

臺北捷運車站的中文名稱,字數介於2至6字不等。命名的主要原則,係以所在地附近之地名、街道、地標或名勝古蹟為主。目前雙站名的車站僅有台北101/世貿站,以及未來信義線東延段的廣慈/奉天宮站。車站啟用後名稱少有變動,僅有因應臺北縣升格新北市,將「新店市公所站」更名為「新店區公所站」;以及松山線通車後,為避免與南京東路上其他車站混淆,將「南京東路站」更名為「南京復興站」兩個特例。部分車站雖在規劃階段已有命名,但仍在正式營運前,因為景點、歷史、代表性等因素變更。

站名譯音方面,臺北捷運通車時,除淡水站則參考西方各國自荷西時期以來的名稱Tamsui寫作Tamshui、人名採用其慣用拼法外,皆採用當時慣用的威妥瑪拼音或郵政式拼音譯寫。2003年臺北市政府決定改採漢語拼音,花費約1700萬元新臺幣將各站名拼音進行更改,淡水亦被改為Danshui,惟臺北因已為國際通用,仍拼為Taipei。臺北縣(今新北市)當時依中央政府的標準採用通用拼音,因此位於境內的車站會加註通用拼音的拼法,後因2009年中華民國政府改以漢語拼音為標準英譯,臺北縣亦跟進,故原加註之通用拼音皆已去除。2011年6月,內政部地政司以具有歷史悠久及特殊意義兩項原則,將淡水的譯名恢復為Tamsui,臺北捷運亦配合更改。

站名加註

部份車站站名為尊重民意,或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由機關學校提供,於軌道旁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的方式標示別名(即俗稱的副站名)。以括號加註的方式唯一的例外是迴龍站,有別於其他站,是用斜線(“/”)加註的。而中正紀念堂站與十四張站則是少數加註至出入口之特例。目前共有26個車站加註標示。

列車

臺北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的電聯車,以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方式推進,並搭載列車自動運行裝置,可以在無人駕駛(有時有司機監控)下自動開停車和自動開關門。當駕駛室有司機的時候,可以由司機負責開門和關門,關門後按下啟動按鈕,列車便自動開車,並根據訊號系統的指示來行車,到達停車站時自動停車。

中運量

中運量系統的部份,文湖線為膠輪路軌系統。初期採用由法國馬特拉設計和製造之VAL256電聯車、機電、號誌系統。然而1997年馬特拉和捷運局發生合約糾紛後,已經將技術人員全數撤離,不再提供維修服務;後其交通運輸部門已經被德國西門子公司併購,維修服務改由西門子提供。2009年7月4日開始使用加拿大龐巴迪運輸的INNOVIA APM 256型電聯車與CITYFLO 650機電、號誌系統。列車編製為1對2輛,2對4輛為1列。採用自動駕駛,由電腦控制,列車不配置駕駛員。

高運量

高運量系統部份,列車使用鋼輪,行駛於鋼軌軌道上。高運量路線列車皆採用鋼輪鋼軌系統,軌距採用標準軌。高運量列車有5種型式:301型、371型、381型由日本川崎重工製造,321型和341型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未來將於2026年引進現代Rotem所製造列車。

列車編製為1組3輛,2組共6輛為1列;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的列車是單組3輛1列。新北投支線營運初期均是使用6節車廂編組列車運行,由於運量噪音問題後來即改為3節;小碧潭支線由於配合月台本身設計就是以3節車廂模式載客,直到3節編組列車採購並上線營運之前,先用6節編組列車的前3節載客。雖然使用列車自動運行系統(ATO),但仍配置有駕駛員(通常為1名)。

隧道

河底隧道

目前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的路線當中,有河底隧道的區間包括 文湖線大直站-松山機場站段、 松山新店線景美站-大坪林站段、 中和新蘆線古亭站-頂溪站段、三重國小站/台北橋站-大橋頭站段、三重站-先嗇宮站以及 板南線龍山寺站-江子翠站段。

地上隧道

除了河底隧道之外,另外還有2座位於地面上的隧道。一座位於紅線竹圍站-關渡站段上,為臺鐵淡水線「關渡隧道」改建而成;一座位於棕線麟光站-辛亥站段上,俗稱「福州山隧道」。2條隧道事實上未有正式名稱,現有俗稱是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為了工作方便而定的。

麻花隧道

信義、新莊2捷運線於東門站交會,共有5條隧道,包含信義線上下行路軌隧道、新莊線上下行路軌隧道和1條共同管道,且設計為平行轉乘,在附近的杭州南路地下以狀似麻花辮的型式縱相交疊。該段工程於2005年9月15日隨著信義線動工而展開,2009年1月17日宣告完成,由於路幅狹窄、穿越大量建築地底,因此成為臺灣罕見的高難度隧道興建案例,也是首宗於狹小區域內進行多條隧道近距離交疊的工程。其中最淺者為深達7至8公尺的共同管道,其次為13.4公尺的新莊線上行隧道,最深則為深約25.3公尺的信義線下行隧道。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相關事件

路網圖

公共藝術

設有公共藝術作品的車站如下列表,其中中山站和台北車站設有藝文廊,部份藝術概念則直接融入車站建築。如南港站便於站內出入口穿堂層、出入口樓梯側、穿堂層公共區通道和月台側牆等處以藝術琺瑯板呈現6幅出自幾米繪本〈地下鐵〉的大型彩色壁畫。

  • 文湖線:南港展覽館站-松山機場站
  •  淡水信義線:石牌站、明德站、士林站、圓山站、雙連站、台北車站 、台大醫院站、東門站-象山站、新北投站
  •  松山新店線:松山站-北門站、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公館站、大坪林站、新店站
  • 中和新蘆線:蘆洲站/迴龍站-南勢角站
  •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站-昆陽站

紀念銘板、紀念碑

臺北捷運的車站、線段,都會有紀念路線和車站通車的銘板。以古亭站為例,位於出口一設有古亭站和該段通車的紀念銘板。銘板上之路線名稱以工程為單位,是故一期路網中小南門站與台大醫院站,分別註記為南港線與新店線,而非新店線與淡水線。

紀念章

現臺北捷運各站之車站紀念章,大多以該站文化、觀光為主軸,供遊客作為紀念。紀念章大多放置在服務台旁,依路線有不同的章戳形狀及顏色。曾有環狀線之紀念章,於移交經營權後取消。

參見

  • 台北捷運車站列表
  • 臺北捷運公司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 臺北都會區交通
  • 城市軌道交通、地鐵
  • 地鐵列表
  •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年乘客量列表

註釋

參考資料

引註

參考書目

  • 劉寶傑, 呂紹煒. 《捷運白皮書: 4444億的教訓——臺北捷運》. 時報出版. 1994. ISBN 957-13-1432-3 (中文(臺灣)).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编). 臺北捷運五年大事紀要.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1992. ISBN 957-00-0430-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 臺北捷運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英文)(日語)(韓文)
  • 台北捷運的Facebook專頁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捷運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Urbanrail.net (英文)
  • 中華技術電子書-捷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臺北市捷運工程之回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Department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英文)
  • 臺北捷運路線和票價查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台北捷運出口查詢|捷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詢捷運出口到目的地最近的路線及導航
  • 「OPEN!3環6線」三環六線進度公開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 台北捷運2021新品牌形象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北捷運線上商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北捷運官方直營店-蝦皮商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北捷運 - 臺北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北捷運Go APP(ios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北捷運Go APP(Android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臺北捷運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