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法蘭西聯盟


法蘭西聯盟


法蘭西聯盟(法語:Union française)是指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體制形成之後,按照1946年10月27日憲法形成的法國和其殖民地之間的統治形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洲各殖民國家陷入疲敝,各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激化。1958年,法蘭西聯盟改為法蘭西共同體。

歷史

法蘭西聯盟系根據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憲法(1946年10月27日通過)而建立。根據聯盟構想,法國將再無所謂殖民地,而是法國本土、海外省及海外領土等共同構建成一個單一的法蘭西聯盟,或一個單一的法國。

聯盟的目的爲“所有由法國公民居住,及擁戴法國文化的海外領土融合爲一大法蘭西。”同樣作爲殖民帝國,英國與法國的做法有明顯不同:前者傾向建立殖民地當地政府(但日後可能爲演變爲獨立國家政府),而後者則希望建立一個單一制政府統治所有領土。

聯盟設有總統、高級理事會及議會。其中總統即爲共和國總統。議會由共和國院(即法國參議會前身)、國民議會、海外省及領地的地區議會(通常無實權)之成員所組成。高級理事會自1951年第一次召開會議,至1958年聯盟解散,僅召開了三次會議。聯盟的議會是唯一的立法機構。

1956年1月31日,爲了實現阿爾及利亞的和平,聯盟開始放棄同化而支持自治,允許海外領土擁有其當地政府及最終實現獨立。但該進程被打斷——1958年第四共和國爲戴高樂所領導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所替代,聯盟因而轉爲法蘭西共同體。

組成國家

法蘭西聯盟由以下實體組成:

  • 法蘭西共和國
    • 法國歐洲本土
    • 海外省,包括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省、瓦赫蘭省、君士坦丁省及南方領土)、1946年根據《海外省法》升格爲海外省的四個行政區: 瓜德罗普、 马提尼克、 法属圭亚那、 留尼汪。
  • 法國海外領土
    • 法屬西非
      • 科特迪瓦、達荷美 (今貝寧)、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法屬蘇丹 (今馬里)、上伏塔 (今布吉納法索)
    • 法屬赤道非洲
      • 法屬剛果 (今剛果共和國)、加蓬、烏班吉沙立 (今中非共和國)、乍得
    • 科摩羅群島
    • 法屬印度
    • 馬達加斯加
    • 新喀里多尼亞
    • 法屬波利尼西亞
    •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 法屬索馬利蘭
  • 聯繫領土,指法屬聯合國託管地
    • 法屬多哥
    • 法屬喀麥隆
  • 聯繫邦,指除了突尼斯和摩洛哥之外的保護國
    • 法屬印度支那
      • 越南國
      • 柬埔寨王國
      • 老撾王國
    • 瓦利斯和富圖納

所有領土面積共計 1,245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1.2億,其中:

  • 本土 4300 萬人:
  • 非洲 1,106 萬平方公里,4880 萬人;
  • 亞洲 70.7 萬平方公里,2740 萬人;
  • 美洲 9.5 萬平方公里,57.3 萬人;
  • 大洋洲 3.5 萬平方公里,6.7 萬人。

其中突尼斯保護國及摩洛哥保護國兩國本以聯繫邦名義加入,但最後拒絕加入聯盟並且於1956年獨立。

另外三個退出法蘭西聯盟的亞洲國家:

  • 柬埔寨於1955年9月25日退出
  • 越南國於1955年12月9日退出
  • 老撾於1953年10月22日退出

法屬印度於1950年-1954年期間陸續併入印度。

参考文献

参见

  • 法国海外部分
  • 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
  • 法蘭西共和體
  • 法蘭西殖民帝國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法蘭西聯盟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