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中和庄


中和庄


中和庄(日语:中和庄ちゅうわしょう Chūwa Shō */?)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10月至1945年10月間存在之行政區,隸屬台北州海山郡,庄名取自中坑的「中」與漳和的「和」,為今新北市中和區及永和區(合稱雙和地區)。

行政區劃

中和庄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擺接堡的20個庄,在1901年11月11月隸屬臺北廳枋橋支廳,在1901年12月7日被劃入臺北廳的「第22區」、「第23區」。在1904年4月1日,此20庄整併為漳和庄、中坑庄、四十張庄、外員山庄、員山仔庄、永和庄、龜崙蘭溪洲庄、潭墘庄、南勢角庄、秀朗庄等20庄。1906年1月1日,第22區及第23區合併為「枋藔區」,區長役場位在漳和庄。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前述10庄合併為臺北州海山郡「中和庄」,轄域內分為中坑漳和四十張外員山員山子南勢角永和龜崙蘭溪洲潭墘秀朗十個大字。

  • 中坑大字下有「牛埔」、「灰磘」小字名。
  • 漳和大字下有「枋寮」、「二八張」、「山脚」、「廟子尾」、「瓦磘」小字名。
  • 永和大字下有「水尾」、「芎蕉脚」小字名。
  • 龜崙蘭溪洲大字下有「頂溪洲」、「下溪洲」小字名。
  • 秀朗大字下有「尖山脚」、「下秀朗」、「虎吼口」小字名。
  • 南勢角大字下有「頂南勢角」、「外南勢角」、「橫路鹿寮」小字名。
  • 潭墘大字下有「潭墘」、「店子」小字名。

二戰後,中和庄改制為臺北縣中和鄉。1958年,龜崙蘭溪洲大字之全部,及潭墘秀朗兩個大字之一部分獨立組成「永和鎮」(今永和區),其餘仍稱中和鄉。1978年,中和鄉改制為「中和市」。2010年12月25日,中和市、永和鎮因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而均改制為市轄區。

庄長

大事記

  • 1922年4月1日,設立漳和公學校溪州分校。
  • 1927年4月1日,漳和公學校溪州分校獨立為溪州公學校。
  • 1927年,板橋郵便局開辦電話事務。
  • 1927年,圓通禪寺建寺。
  • 1929年,庄長江讚慶捐出2500圓設立中和庄圖書館。
  • 1934年,設置枋寮臨時公有市場。
  • 1937年2月,跨越新店溪連結台北市與中和庄的川端橋(今中正橋)竣工,龜崙渡因此廢止。
  • 1938年5月13日,海山神社舉行鎮座式落成。

人口

設施

  • 中和庄役場:位在中和庄漳和字枋寮
  • 漳和公學校→漳和國民學校(1908年設立,1946年更名為中和國民學校)
  • 溪洲公學校→溪洲國民學校(1922年設立,1968年更名為永和國小)
  • 臺北陸軍病院中和分院
  • 枋寮警察官吏派出所
  • 溪洲警察官吏派出所
  • 員山警察官吏派出所
  • 南勢角警察官吏派出所
  • 板橋水道
  • 中和信用購買利用組合

舊跡名所

  • 炮藥倉:位於永和字芎蕉腳庄的清代火藥庫遺址。
  • 瓦磘:1853年與1859年爆發泉漳械鬥的地點。
  • 貓英鯽魚方腸:永和字水尾溪(一名貓英)自古以來即有方腸鯽魚棲息。定為台北八景之一。
  • 圓通寺
  • 海山神社
  • 網溪別墅
  • 中和八景:尖山晚渡、璧湖石怪、潭墘甘泉、石門灘音、福和鐘聲、員山遠眺、網溪泛月、永和暮潮

參見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中和庄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