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奥古斯丁龍屬


奥古斯丁龍屬


奧古斯丁龍屬(學名:Agustinia)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腳類恐龍,奧古斯丁龍是四足的植食性恐龍。被發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公分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龍的身長可以有約15米長。过去奥古斯丁龙曾被复原为有着独特“装甲”的一种恐龙,但现在已被确认属于复原错误。

命名

奧古斯丁龍的屬名是要紀念化石發現者,奧古斯丁·馬蒂內利(Agustin Martinelli)。在1998年,著名阿根廷古生物學者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將牠們正式命名,屬名稱為「Augustia」。但由於該屬名已由一種甲蟲所有,故波拿巴於1999年更改為「Agustinia」,並建立奧古斯丁龍科(Agustiniidae),以包含奧古斯丁龍。奧古斯丁龍只有一個種,學名為利加布奧古斯丁龍A. ligabuei);種名是為紀念慈善家利加布博士(Dr. Giancarlo Ligabue),他曾資助發掘此恐龍的化石。

化石

奧古斯丁龍的化石是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的Lohan Cura地層,地質年代估計可追溯至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1600萬到1億年前。

被發現的只有破碎的化石。這些包括有背部、臀部及尾部的脊椎碎片,九塊形狀奇怪、連接至脊椎的骨板或尖刺。後肢的腓骨、脛骨及五塊蹠骨也被發現。其中也有股骨,但過於碎裂而難於搜集。

分類

由於奧古斯丁龍的獨特特徵,牠最初被分類在自己的奧古斯丁龍科中。但是這個科名卻不被廣泛接納。因為奧古斯丁龍的化石過於碎裂的關係而難以被分類。但因為牠同時有梁龍超科及泰坦巨龍科的特徵,而同樣地是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根廷,所以奧古斯丁龍有很大可能是屬於其中之一。除非有更完整的化石被發現,否則很難清楚是屬於哪一個分類。

參考

外部連結

  • The Dinosauric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內奧古斯丁龍的相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奥古斯丁龍屬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