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大埔墟 (選區)


大埔墟 (選區)


大埔墟(英語:Tai Po Hui,代號P01)是香港大埔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82年設立,1985年定為單議席選區,1994年採用現名,2023年改制後撤銷。末代區議員為大埔民主聯盟兼大埔社區網絡成員林名溢。

範圍

選區位於大埔新市鎮南部,現時以林村河、大埔河、東鐵綫所包圍的大埔墟為主,區內單棟式住宅樓宇較多,主要屋苑包括翠河花園、山景閣及寶鄉邨,以及六鄉新村及大埔墟的舊唐樓。惟林村河旁寶湖花園及富盈門兩個私人屋苑則屬廣福及寶湖選區,而大埔中心第20至23座則屬於大埔中選區。區內主要街道包括廣福道及寶鄉街,周邊的選區有頌汀、廣福及寶湖、大埔滘、新富與及太和,投票站設於大埔社區中心(展覽廳)。

歷年選區邊界曾有變化,例如在1994年區議會選舉,上述寶湖花園、大埔中心第20至23座及前大埔政府職員宿舍(現富盈門),均屬於大埔墟選區。但在1999年區議會選舉上述屋苑改屬大埔中選區。

沿革

1982年區議會選舉,當時大埔墟及林村河以南鄉村範圍劃為大埔南選區,定為雙議席,選舉吸引六人參選,由鄭俊平、鄧華勝出,其後因應廣福邨、宏福苑一帶入伙帶動人口增加,相關部分連同大埔滘區域改劃為大埔東南選區。1985年起,大埔南選區,包括大埔墟、泮涌及碗窯一帶,定為單議席。當中鄭俊平轉到大埔東南,鄧華則留守本區。

1985年區議會選舉,選舉吸引五人參選,由上屆參選大埔南的邱福平擊敗鄧華當選。1988年區議會選舉,邱福平以百餘票差距打敗林中光當選。1991年區議會選舉,屬新界社團聯會的張學明以幾百票差距打敗邱福平和另外兩位候選人當選。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大埔南選區在劃出九廣鐵路以南範圍至大埔滘選區後,更名為大埔墟選區。

1994年區議會選舉,邱福平以自由黨成員身份,打敗得到張學明所屬的新界社團聯會支持的大埔元嶺村原居民李有慶及無黨派黎偉昌當選。

1999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區內其他選區劃界改動,寶湖花園、大埔中心第20至23座及前大埔政府職員宿舍(現富盈門)由本區改劃到大埔中選區,選舉由民主建港聯盟成員李國英以1,285票打敗自由黨邱福平的628票。

2003年區議會選舉,時任自由黨宏福選區區議員黃耀梓的妻子鄧婉蘭以獨立身份與李國英角逐,結果李以1,068票多於鄧的633票連任。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基於泛民主派在新界東選區錯用單一名單策略,使位於民建聯劉江華名單第二位的李國英以最後一名身份當選,成為雙料議員。

2007年區議會選舉,公民黨派出時任總幹事曾國豐挑戰李國英,基於曾的父親於區內開設藥材舖,使創黨不久的公民黨有自己的社區網絡,兩方爭持激烈,結果曾氏以189票差距落敗。

2011年區議會選舉,公民黨改派楊岳橋挑戰李國英,結果李以近四百票差距勝出。

2015年區議會選舉,人口估算約16,037人,其中有6,218位選民,議席由民建聯李國英和創新大埔成員蔡詠梅爭奪,最終李國英以1,096票勝出,四度連任區議員。

2019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約19,451人,其中有6,726位選民,李國英退休交由其助理張國慧接棒。張曾以民建聯身份勝出毗連本區的舊墟及太湖區議員,2015年連任失敗後,短暫轉投新民黨,在大埔區設立辦事處,協助2016年立法會選舉之後退黨,轉任李國英的助理。是次選舉為寶鄉邨2018年入伙而來的首場選舉,亦是首度有公共屋邨被納入此選區,故此令選區人口較上屆急增兩成。議席由大埔民主聯盟成員林名溢和張國慧爭奪,最終由林名溢以近六百票之差擊敗張國慧。

2021年5月11日,區議員宣誓條例恢復二讀前夕,林名溢在Facebook發文,宣布已辭去大埔區議員職位。

歷屆議員

歷屆選舉結果

資料來源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大埔墟 (選區)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