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帕特里克·布维尔·肯尼迪


帕特里克·布维尔·肯尼迪


帕特里克·布维尔·肯尼迪(英語:Patrick Bouvier Kennedy,1963年8月7日—1963年8月9日)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和夫人杰奎琳·布维尔·肯尼迪两人最小的孩子,出生后39小时即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夭折。

出生

在怀上帕特里克之前,賈桂琳·肯尼迪的妊娠史并不顺利。她于1955年第一次怀孕,三个月后即以流产告终;次年第二次怀孕,在预产期前一个月突然出血,产下一个死婴,原计划为她取名阿拉贝拉(Arabella);之后于1957年和1960年才先后顺利生下卡羅琳·肯尼迪和小约翰·肯尼迪两个孩子。

1963年8月7日早晨,杰奎琳在马萨诸塞州鳕鱼角出现临盆征兆,乘直升机赶往奥蒂斯空军基地医院,于北美东部夏令时(UTC-4)下午12:52经剖宫产生下一名男婴。婴儿出生时早产5周半,体重为4英磅1012盎司(2.11公斤),身长17英寸(43厘米)。肯尼迪总统自华盛顿特区乘机赶往医院,但在生产后40分钟才抵达。他随后派特勤人员请到神父为嬰兒洗禮,依照肯尼迪祖父和杰奎琳父亲的名字取名为“帕特里克·布维尔·肯尼迪”。这是19世纪以来第一次有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在任上生下子女。

逝世

出生后不久,帕特里克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杰奎琳的产科医生约翰·W·沃尔什(John W. Walsh)联系了哈佛医学院下属波士頓兒童醫院儿科住院医师主管詹姆斯·休斯(James Hughes),休斯派其手下医师詹姆斯·E·德罗鲍(James E. Drorbaugh)即刻乘直升机赶往奥蒂斯空军基地。德罗鲍发现帕特里克病情危殆,“呼吸急促有喘息音,每一次呼吸都很艰难”,建议肯尼迪总统将他转院至波士顿。期间他与肯尼迪一同将孩子送到杰奎琳的病房,她将儿子的手握住了10分钟。这也成为母子间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出生后5小时,帕特里克就转院至波士顿儿童医院抢救。当时医院中的资深医生多在休假,院方于是找到小儿心脏病学先驱人物亚历山大·纳达斯主持抢救工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当时早产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治疗手段也十分匮乏,只能依靠新生儿保温箱,即使有幸度过出生后48小时的高危期,生存率亦不足40%-50%。医院使用了高压氧舱尝试治疗,情况一度有所好转。肯尼迪则在波士顿和奥蒂斯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看望儿子和妻子。抢救过程获得了民众和媒体的关注和鼓励。民众聚集在医院外为帕特里克守夜祈福,广播报纸等媒体也轮番报道抢救的进度。但在出生后39小时,帕特里克仍然未能幸存,于北美东部夏令时8月9日清晨4:04宣告死亡。肯尼迪随后乘机飞往奥蒂斯空军基地,向仍在康复中的夫人传达了儿子的死讯。肯尼迪的随从人员日后提到,总统平时几乎不流露自己的感情,但在帕特里克夭折后曾在房间内痛哭,还将之前精心装修的婴儿房彻底拆毁。肯尼迪的特勤人员克林特·希尔还称在孩子夭折后,夫妇二人的感情“明显更加亲密”。

帕特里克的安魂彌撒于8月10日在波士顿举行,仅有家人参加,未对媒体和公众开放。他的遗体随后下葬在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的圣洁公墓,葬在肯尼迪夫妇未成活的第一个孩子阿拉贝拉的墓旁。两个婴儿的遗体之后迁至阿灵顿国家公墓,与肯尼迪夫妇葬在一起。

影响

帕特里克逝世后三个月,肯尼迪即遇刺身亡,公众因此很快转移了注意力,但他的逝世引起了医疗界对早产研究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一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学者认为他的逝世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发展,促成了早产儿研究的进步。帕特里克逝世后数十年间,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并能有效治疗,相关研究还催生了新生儿科学的诞生和发展。2013年时,这一疾病患儿的生存率已经提升至95%。

另见

  • 肯尼迪家族
  • 新生兒死亡

参考来源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帕特里克·布维尔·肯尼迪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