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是清康熙年間之作品(西元1654 - 1722年),為玻璃質地的琺瑯器物,膽瓶器型,以藍釉為基底,綴有纏枝牡丹花卉紋樣。底部無款,乾隆時期為之配製收藏的木匣,匣蓋上又刻「康熙年製玻璃胎畫琺瑯花卉藍地膽瓶一件」,而得知作品產燒於康熙時期。

歷史背景

西歐精美的畫琺瑯工藝受康熙皇帝之青睞,除了金屬胎與玻璃胎畫琺瑯工藝外,匠役們也將琺瑯釉彩繪在瓷胎與宜興陶胎器表,成為後人稱頌的琺瑯彩陶瓷器。同時期西方對青花瓷趨之若鶩,也仿造許多中國青花瓷器之紋飾。

畫珐瑯

清宮畫琺瑯受歐洲畫琺瑯的啟發,為清康熙時期宮中蓬勃發展的新興工藝。康熙於在位晚期時,命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琺瑯作坊,以歐洲畫琺瑯為範本,再加上中國原有之瓷器彩繪或掐絲琺瑯為基礎,自行研發清宮畫珐瑯;乾隆時期中西交流愈加頻繁,引進更多歐洲畫琺瑯的製作技術、窯爐及琺瑯顏料,並集合西方各類藝匠合作,而成功創燒富有清宮皇家特色的畫琺瑯,以金屬胎、瓷胎、宜興胎與玻璃胎之四種不同材質為主。

乾隆木匣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原收貯在一件插蓋式木匣中,匣高16.5公分、橫長9.8公分、縱長9.4公分。為乾隆時期高宗下旨配製盛裝,蓋面陰刻填藍楷書「康熙年製玻璃胎畫珐瑯牡丹藍地膽瓶一件」之字,木匣內有一夾板可卡住瓶身以免玻璃瓶在匣內晃動,但造成器足無法碰觸匣底,因此推測原應有一木座。 木匣插蓋上有朱書「北字一號、一筆、完」之字,因其收貯在端凝殿北側小屋,為內庭執事人員所賦予的編號與紀錄;匣身上方側面先朱書在墨寫蓋之,有楷體「辰一」二字,為收貯在清朝內庭時曾被賦予的編號。木匣原附貼一張破損黃簽,其上墨書:「康熙玻璃胎一件」。

康熙玻璃珐瑯

康熙期間由於玻璃珐瑯的製造技術尚未成熟,現今的留存數量稀少,已知三件康熙玻璃胎畫珐瑯器,其餘分別為畫珐瑯五彩紅玻璃鼻煙壺、畫珐瑯花卉小杯,以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之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尺寸最大,也是唯一一件被收貯於乾清宮庫房的玻璃胎珐瑯器。乾隆時期中西交流盛行,故留存多件玻璃胎珐瑯器,例如福壽葫蘆小瓶、人物鼻煙壺、花卉鼻煙壺等器物。

參考來源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玻璃胎畫琺瑯牡丹藍地膽瓶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