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 (英文:Guandu Nature Park)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為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亦為臺北市轄內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棲地,亦是關渡平原1的一部份。

關渡堤防外的泥灘地於1986年公告為「關渡自然保留區」(英文:Guandu Nature Reserve),2021年因紅樹林長年擴張與陸化造成水鳥棲息縮小與恐引發洪患而公告廢止,但原關渡自然保留區與關渡自然公園之範圍,仍為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之一部分「關渡重要濕地」 。

源起與歷史

約清康熙39年(約西元1700),此區域為一大片水域。約清光緒元年(約1875年)開墾成為農地。

1955年(民國44年)後由於臺北盆地抽取地下水產生地磐下陷的情形,加上基隆河改道,此區域水患頻仍。

1968年(民國57年)修築關渡堤防後,堤防外農地逐漸廢耕,加上淡水河抽砂以及海水入侵,使堤防外區域形成沼澤地。

有傑克·摩爾(Jack Moll)、布雷克喬(K. T. Blackshaw)及威廉·湯瑪士(William Thomas)等3位美國人於1971年(民國60年)開始在臺灣賞鳥並帶動風氣,而關渡宮正前方這片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口右岸的濕地與候鳥棲地便成為賞鳥人士注目的焦點。

1978年(民國67年)水筆仔開始在堤外生長形成紅樹林。

由於人為開發使環境遭到破壞,自1981年(民國70年)4月開始有保育人士臺北賞鳥會張根巽投書臺北市政府要求成立保護區以保護此處豐富的生態環境,受到當時臺北市市長李登輝重視。

1983年(民國72年)9月臺北市政府將關渡堤防以南至社子島頂端的基隆河口兩岸草澤區,公告為「台北市關渡水鳥生態保育區」。

1985年(民國74年)林曜松推動將關渡地區成立結合野鳥保護及教育休閒的「自然公園」概念,在許水德市長任內展開規劃工作。同年10月,由臺北賞鳥會舉辦關渡水鳥季活動讓關渡賞鳥活動成名。

1986年(民國75年)6月27日成立「關渡自然保留區」,由臺北市政府建設局管理。

1986年(民國75年)至1991年(民國80年)間,關渡自然公園的成立進入黑暗期。由於自然公園成立案併入關渡平原開發案遭到民眾反對,加上垃圾、廢土濫倒,輕航機、水上摩托車入侵等自然環境破壞,觀察到的鳥類種類由139種減為47種。

經過臺北市野鳥學會不斷的陳情遊說與催生活動加上例年水鳥季的舉辦推廣民眾對環境保育的認知,直到1996年(民國85年)臺北市政府才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正式由官方界定保護區範圍以保護自然的濕地淨土並提供作為保育、教育、休閒及研究的場所。

2001年12月1日,臺北市政府委由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2經營管理關渡自然公園。

2002年(民國91年)5月,園區內首次成功繁殖高蹺鴴;同年10月落成親蟹平台,提供欣賞招潮蟹等蟹類的場所;11月成為第一個無線上網的自然公園。

2016年(民國105年)園區因防潮堤阻隔潮汐鹹水進出,水體營養鹽交換率不佳,也造成迴游性生物通路的阻絕,底棲生物相有持續劣化的趨勢。因此自2012年起,關渡自然公園持續與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協調,有計畫的開啟關渡八仙堤防4號閥門、3號閘門,引入漲潮時的半淡鹹水,增加關渡自然公園濕地的環境多樣性。並在2016年正式進行引水操作。配合植被變化的記錄與底棲生態的變化,已發現引水後濕地的底棲生物多樣性有上升的趨勢,灘地中植被也有被鹹水抑制的情形,顯見引水的工作對關渡自然公園的濕地有正面的影響。

2021年12月,因自然保留區的紅樹林長年擴張與陸化,造成水鳥棲息縮小與恐引發洪患,故臺北市政府向農委會林務局申請解編自然保留區,最終林務局同意解編並將此區改列為「關渡國家級重要濕地」。

關渡自然公園範圍

關渡自然公園西為關渡宮及關渡里住宅區,北為大度路,東為下八仙社區,南以關渡堤防與關渡自然保留區為鄰,佔地57公頃,區分為四個區域:

  • 主要設施區:位於園區北側,有自然中心、賞鳥小屋、步道及解說系統等設施,佔地5公頃。
    • 自然中心:為生態教育、研究與遊客服務中心。二樓設有高倍望遠鏡提供賞鳥。
    • 海岸林區:展示高鹽環境下,植物保水、抗鹽、繁衍等生態。
    • 河岸生態區:位於貴子坑溪河道,展示河岸兩側開闊地植物生態。
    • 埤塘生態區:展示北臺灣平原中埤塘靜水域與濕生環境生態。
    • 親蟹觀察區:位在水磨坑溪進入關渡水閘門前的緩流地帶,展示感潮河段營養豐富的泥灘地上不同蟹類的洞穴及其有趣的覓食行為。
    • 北部低海拔林區:展示北台灣海拔3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相的昆蟲生態。
    • 賞鳥小屋:為位在保育核心區北側的隱身用賞鳥小屋,共有4座面向不同方向。
  • 保育核心區:佔園區大部份,為園區自然保育的主要場域,不開放遊客進入。
  • 戶外觀察區:位於園區南側,為靠近關渡堤防的兩個賞鳥廣場。
  • 永續經營區:位於園區東側,為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緩衝區。交由簽約農民耕種,提供鳥兒不同的棲息環境。。

關渡國家級重要濕地範圍

位在關渡堤防南側的基隆河口沼澤區,面積55公頃,作為水鳥及棲息地保護區。堤防目前為自行車道,南緣另設置步行棧道的鳥類觀察區。沼澤區區分如下:

  • 草澤區:早期整個河口沼澤區主要植物為生長在泥灘地上的茳茳鹹草和蘆葦,也因此成為良好的鳥類棲地,但由於紅樹林侵入僅剩東半部為草澤區。
  • 樹澤區:由於地層下陷加上海水入侵鹽化,使得水筆仔在此落地生根,現今形成西半部30多公頃的紅樹林景觀。

自然環境

關渡平原年均溫約為攝氏22度,最低月均溫約為攝氏15度,最高月均溫約為攝氏28.7度。平均的年總雨量約為2,071公釐。地層屬於現代沖積層,北邊臨近山區的地層則為更新世火山岩(凝灰角礫岩),北投貴子坑一帶為中新世沉積岩。西北緣有金山斷層通過。地勢由北向西南漸低。堤防南半部為沼澤地形,並有許多潮溪。漲潮時草澤大部分被淹沒,而紅樹林僅露出樹冠部分;退潮時則出現大片泥灘地。

生態特色

關渡除了是基隆河與淡水河匯流處外,並鄰近淡水河口,使河水與潮汐帶來的營養物質在此聚積。另外,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期,北有大屯火山群阻擋強風,因而使得關渡成為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

賞鳥

臺灣為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的中間站,關渡平原則成為其中的候鳥休息點或渡冬地。

最好的賞鳥時機為秋冬兩季,有各種鷸鴴科、雁鴨科等冬候鳥,在秋季休息再南飛或定居渡冬。到了春季則陸續北返。夏季的夏候鳥主要為燕子。其他常見的留鳥有紅冠水雞、烏秋、鷺鷥、磯鷸及白腹秧雞等等。

紅樹林

在關渡堤防外側為一片由水筆仔(Kandelia candel)所構成的紅樹林純林。水筆仔是臺灣現存4種紅樹林植物中唯一能夠生長在臺灣北部的植物種類。紅樹林植物生長在河海交界、潮汐往返的高鹽濕地。而水筆仔為了適應惡劣的植株環境,演化成奇特的胎生現象,幼株在成株上長出後才如同筆落入水中插入土裡,在泥沼中固定後才發根生長。此外,為抵抗河水、潮水往返生長出許多側支根加強支撐主幹並輔助根部呼吸。臨近的紅樹林還有社子島紅樹林、八里挖仔尾紅樹林、竹圍紅樹林等3處。

除紅樹林樹澤外另有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草澤共同組成關渡的濕地生態系。但由於水筆仔是強勢的先驅植物,大量產生後代拓展族群後造成蘆葦生長範圍日漸縮小。

招潮蟹

露出水面的濕地佈滿沙穴,不斷有螃蟹進出。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弧邊招潮蟹。公招潮蟹擁有一對大小懸殊的螯且不斷揮舞大螯,因此得名。此外,還有臺灣泥蟹以及角眼拜佛蟹等其他種類的螃蟹。

彈塗魚

在泥灘地上還有一種會離水彈跳的魚就是彈塗魚,彈塗魚能透過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份在陸上呼吸,因此能夠適應紅樹林環境。此外,彈塗魚也會在泥下建造洞穴居住。螃蟹和彈塗魚由於同時是鳥類的食物因此在春夏兩季比較活躍。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關渡常見生物列表

鳥類

關渡地區累積的鳥類紀錄有200多種,絕大部分是冬候鳥或過境鳥,列表如下:

哺乳類

食蟲目

  • 尖鼠科(Soricidae)
    • 臭鼩 Suncus murinus 別名:家鼩、錢鼠
    • 小麝鼩鼱 Crocidura suaveolens 別名:小麝鼩、台灣小麝鼩,為臺灣特有亞種。

嚙齒目

  • 鼠科(Muridae)
    • 溝鼠 Rattus norvegicus 別名:褐鼠
    • 小黃腹鼠 Rattu losea
    • 巢鼠 Micromys minutus
    • 田鼷鼠 Mus formosanus 別名:月鼠,為臺灣特有種。
    • 赤背條鼠 Apodemus agrarius

食肉目

  • 貂科(Mustelidae) - 華南鼬 Mustela sibirica 別名:黃鼠狼、黃鼬、竹竿狸,為臺灣特有亞種。

翼手目

  •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 東亞家蝠 Pipistrellus abramus
  • 葉鼻蝠科(Hipposideridae) - 臺灣葉鼻蝠 Hipposideros terasensis:為臺灣特有種。

爬蟲類

有鱗目

  • 守宮科(Gekkonidae) - 守宮 Gekko hokouensis 別名:鉛山壁虎、多疣壁虎或是善蟲(台語)
  • 飛蜥科(Agamidae)- 斯文豪氏攀蜥 Japalura swinhonis 別名:竹虎、肚定(台語),為臺灣特有種。
  • 石龍子科(Scincidae) - 印度蜓蜥 Sphenomorpbus indicus 別名:蝘蜓、肥豬(台語)、銅蜓蜥
  • 黃頷蛇科(Colubridae)
    • 臭青公 Elaphe carinata 別名:王錦蛇、臭青母、臭黃蟒、稜鱗錦蛇
    • 赤背松柏根 Oligodon formosanus 別名:台灣小頭蛇、花秤桿蛇

龜鱉目

  • 澤龜科(Emydidae)
    • 柴棺龜 Mauremys mutica 別名:黃龜、黃喉擬水龜、水龜,為保育類Ⅱ級。
    • 巴西龜 Trachemy scripta 別名:紅耳泥龜,為引進種。
  • 鱉科(Trionychidae) - 鱉 Pelodiscus sinensis

兩棲類

  • 蟾蜍科(Bufonidae)
    • 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 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
    • 澤蛙 Fejervarya limnocharis
    • 虎皮蛙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 狹口蛙科(Microhylidae)
    • 小雨蛙 Microhyla fissipes
  • 赤蛙科(Raniidae)
    • 貢德氏赤蛙 Hylarana guentheri
    • 拉都希氏赤蛙 Hylarana latouchii
    • 長腳赤蛙 Rana longicrus - IUCN易危物種
  • 樹蛙科(Rhacophoridae)
    • 面天樹蛙 Kurixalus idiootocus - 特有種
    • 斑腿樹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 外來入侵種

魚類

  • 鰕虎科(Gobiidae)
    • 彈塗魚 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 又名泥猴、石貼仔
    • 大彈塗魚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又名花跳、星點塗魚
  • 魚參科(Carangidae) - 六帶魚參 Caranx sexfasciatus 俗稱甘仔魚、蛙仔魚
  • 大眼海鰱科(Megalopidae) - 大眼海鰱 Megalops cyprinoides 俗稱海鰱仔
  • 慈鯛科(Cichlidae) - 吳郭魚 Oreochromis spp. 俗稱南陽鯽
  • 雞魚科(Teraponidae) - 花身雞魚 Terapon jarbua 俗稱花身仔

無脊椎動物

  • 簾蛤科 - 文蛤 Meretrix lusoria
  • 海蜷科 - 燒酒海蜷 Batillaria zonalis
  • 玉黍螺科 - 粗紋玉黍螺 Littorina scabra
  • 蘋果蝸牛科 - 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俗稱金寶螺、蘋果螺
  • 非洲大蝸牛科 - 非洲大蝸牛 Achatina fulica

蟹類

  • 沙蟹科
    • 清白招潮蟹 Uca lactea 別稱:白扇招潮蟹
    • 網紋招潮蟹 Uca arcuata 別稱:弧邊招潮蟹
    • 北方呼喚招潮蟹 Uca vocans borealis 別稱:凹指招潮、黃螯招潮
    • 臺灣泥蟹 Ilyoplax formosensis
  • 方蟹科
    • 臺灣厚蟹 Helice formosensis 別稱:青蟹
    • 雙齒近相手蟹 Perisesarma bidens

植物

  • 紅樹科 - 水筆仔 Kandelia candel
  • 禾本科
    • 蘆葦 Phragmites communis
    • 五節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
  • 莎草科 - 茳茳鹹草 Cyperus malaccensis
  • 桑科
    • 小葉桑 Morus australis
    • 構樹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 葎草 Humulus scandens
  • 大戟科
    • 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 白匏仔 Mallotus paniculatus
  • 錦葵科 - 黃槿 Hibiscus tiliaceus
  • 茄科 - 大花曼陀羅 Datura suaveolens
  • 莧科 - 刺莧 Amaranthus spinosus
  • 菊科
    • 紫花藿香薊 Ageratum houstonianum
    • 苦滇菜 Sonchus oleraceus
    • 大花鬼針 Bidens pilosa
    • 紫背草 Emilia sonchifolia
  • 馬鞭草科 - 馬纓丹 Lantana camara
  • 蓼科 - 火炭母草 Polygonum chinense
  • 豆科 - 印度田菁 Sesbania sesban
  • 紫茉莉科 -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 香蒲科 - 水燭 Typha angustifolia

註釋

  • ^ 注解1:關渡平原位於大屯火山群南側與基隆河北岸之間,概約為一個北圓南平的半月形平原,行政區劃為臺北市北投區,除北側山緣著名的北投溫泉區、西側關渡宮以及捷運淡水線北緣為住宅區及商業區外,絕大部份多為農業區。
  • ^ 注解2: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英文:Wild Bird Society of Taipei)或簡稱臺北鳥會,其前身為成立於1973年(民國62年)的民間社團——台北賞鳥會(Taiwan Bird Watcher's Group),後於1984年(民國73年)9月改制正式登記為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主要參與的人為關心野生鳥類及棲地環境保育的民眾,歷年執行鳥類調查、建立鳥類資料庫、研究、賞鳥解說等工作,也提供野鳥救傷服務。主要定期發行刊物為《冠羽月刊》。
  • ^ 注解3:臺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 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四條第一項區分成三級加上第三條用辭定義如下:
    • 保育類Ⅰ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係指族群量降至危險標準,其生存已面臨危機之野生動物。
    • 保育類Ⅱ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係指各地特有或族群量稀少之野生動物。
    • 保育類Ⅲ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係指族群量雖未達稀有程度,但其生存已面臨危機之野生動物。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 紅樹林

外部連結

  • 關渡自然公園全球資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渡自然公園地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rMap你的地圖網
  • 關渡自然公園地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oogle Maps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鳥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渡自然公園 臺北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渡水岸公園 臺北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農委會林務局-關渡自然保留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渡自然公園-交通部觀光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渡自然公園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關渡自然公園頻道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關渡自然公園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PEUGEOT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