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屏東縣東港鎮海濱國民小學


屏東縣東港鎮海濱國民小學


屏東縣東港鎮海濱國民小學,簡稱海濱國小,是屏東縣東港鎮的一所國民小學,原為成立於1962年2月的海濱國民學校,並於1968年8月改為現名。

歷史沿革

海濱國小為日治時期的東港神社原址,戰後成為營區,1962年創立「海濱國民學校」,當時神舍雜草一片,無人整理,後來附近居民將校內孔子雕像移至神社正殿坐鎮,成為學校內的孔子祠。1968年8月校名改稱「屏東縣東港鎮海濱國民小學」。

歷任校長

特色

海濱國小位置鄰海,大門正對東港漁港,文化背景特殊,附近廟宇眾多,校內又有東港神社遺跡改建的孔子祠,反映學校以海洋教育及廟宇文化的特色教學。

推廣多元教育,不想給學生填鴨式的學習環境,因此除成立自造者教室外,也努力推動夏日樂學計畫,以熟悉地方的在地師資,將學校及社區做完美結合,如大鵬灣觀光發展社區聯合協會即為師資陣容之一。

另外,海濱國小也推廣舞龍、獨輪車、法式滾球等特殊活動。藉由參與各項活動,使學生找到興趣與生活重心。

孔子祠

位於海濱國小內的孔廟,改造自東港神社正殿。2000年時任校長蔡誌山認為學校內難得有座孔子祠,若再加上孔子相行文化活動會更有意義,特地安排於孔子誕辰日依循古禮舉行祭孔典禮,為了讓典禮更加莊嚴傳統,也請校內導師赴台北學習六佾舞,回校教給學生,2年後也正式在典禮上跳六佾舞。後來也曾數次舉行祭孔典禮。

教育部於2017年推動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內埔國小一百多年前的校址就在昌黎祠,擁有相當深厚的儒學素養,而海濱國小獨具特色的孔子祠也深具儒學文化,於是兩校以「韓風已起愈見卓越,孔丘乍現子曰學儒」為題參賽,而這樣的運用果真得到評審青睞,成功得到標竿聯盟學校的美名,並獲得經費資源將在校內建搭明德門牌樓及至聖先師椅。

城鄉共學

海濱國小自2016年起辦理教育部「城鄉共學夥伴計畫」,先後與鳥嶼國小、尚武國小、新威國小成為共學夥伴。雙方以互相實地踏訪、線上視訊教學進行校園特色交流。

自造者教室

海濱國小成立自造者教室積極推動3D列印、樂高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載迷你神轎的創新思維也融入課程中,並醞釀推出3D神轎繪畫。海濱國小對於海洋文化的推廣不在話下,但固守在地傳統的同時,也不忘結合新科技多元發展,在自造者教室成立後,3D列印及機器人教學成為學生們引頸期盼的課程,而在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的推動下,課程又邁向另一個新境界。

海洋文化繪本

2018年寒假,海濱國小和高雄科技大學,進行海洋文化繪本製作,內文採中英對照形式,完成「海濱國小孔子祠」及「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等充滿童趣的主題繪本。繪本於3月付梓問世,命名為《給孔子的生日禮物──海濱國小六佾舞的傳承》和《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預計還要改編成動畫。高科大教授李筱倩的團隊帶領學童走讀東港東隆宮、孔子祠,了解在地文史,並引導學童撰寫故事介紹家鄉,再協助改編成英文。

參考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屏東縣東港鎮海濱國民小學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