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中華民國(國際奧委會國家編碼為:TPE)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身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前身是中華民國代表團,首次於1932年參賽。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中國大陸亦另成立中國代表團,自此之後參賽成員皆大多為臺灣運動員,並多次更改代表團名稱,例如1960年以「福爾摩沙」、1964、1968年則以「臺灣」名義參賽。因1970年代國際逐漸拒絕承認中華民國之中國代表權,加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976年被加拿大強迫以「台灣隊」名義參賽,中華隊感到矮化而拒絕該隊名。其後,根據1979年6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年會的蒙特維多決議及10月奧委會執行委員會的名古屋決議,中華民國得以在「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名稱及「中華台北」名義下繼續參加奧運會。

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簽訂《洛桑協議》核准後,中華民國方面正式接納這一名稱作為參加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團名稱,於1984年塞拉耶佛冬季奧運以及洛杉磯夏季奧運,首次以“中華臺北代表團”名義,才再開始參加賽事。這一模式在其後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該模式使得中華民國得以在“中華台北”名稱下繼續參加國際運動賽事和部分國際組織,但亦引起了批評聲浪,隨後因為政治風氣轉變,部分人士要求以「台灣隊」為隊名申請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的訴求在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中,以9.6%的差距而被否決。

參賽歷史

  • 1976年、1980年,中華民國因名稱原因被拒或主動缺席奧運賽事。
  • 1984年,直到以中華臺北代表團名義,才繼續參加賽事,並由蔡溫義在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舉重銅牌。
  • 1992年,男子棒球代表隊獲得銀牌,也是中華臺北代表團歷史上首面球類項目獎牌。
  • 2000年中華臺北代表團在舉重、跆拳道、桌球等三種運動項目獲得5面獎牌,是首次在單屆奧運獲得兩面以上獎牌。
  • 2004年,跆拳道選手陳詩欣獲得代表團歷史上第1面金牌,隨後出賽的朱木炎也奪下跆拳道金牌。代表團單屆2面金牌、獎牌榜名列第31名均創史上最佳,拿下5面獎牌也追平上屆總獎牌數。在該屆奧運跆拳道項目奪下三面獎牌(2金1銀)是在單屆奧運成績最佳的運動項目,2004年7月26日單日雙金的兩項紀錄也保持至今。
  • 2021年,中華臺北代表團獲得2面金牌、4面銀牌、6面銅牌,12面獎牌分布在十種不同運動項目(分別是羽球、舉重、柔道、射箭、體操、跆拳道、桌球、高爾夫球、拳擊、空手道),刷新奧運參賽以來最佳成績。除了金牌數追平2004年紀錄,也是首次在奧運寫下單屆獎牌數達兩位數的紀錄。羽球成為首次奪金的球類項目,代表團在2021年8月1日奪下三面獎牌(2銀1銅)也是單日奪牌總數的新高紀錄。另外,本屆奧運亦是中華臺北代表團第一次有出生於21世紀的選手獲得獎牌(羅嘉翎、湯智鈞、林昀儒)。

截至2020年東京奧運,連同以「中華民國」、「福爾摩沙」及「臺灣」名義參賽的紀錄在內,中華奧林匹克代表團一共參加過15次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合計共取得36面奧運獎牌,包括7面金牌、11面銀牌及18面銅牌;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以中華臺北代表團再次參賽後,除了1988年漢城奧運僅在示範項目得到獎牌,每一屆至少在正式項目取得一面獎牌,同時自2004年雅典奧運起,每屆均能至少獲得一面金牌,其中舉重項目自2008年北京奧運起已連續四屆均有選手奪金,而奪牌最多的運動項目為舉重(總計10面),其次為跆拳道(總計9面)。

另外,中華臺北代表團截至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共參與了13次冬季奧運會;然而直到目前為止,未曾獲得任何一面獎牌(最佳成績為1988年雪車男子雙人第15名)。不過這12次累計下來也參加了當前15個運動項目中的10個。

歷屆成績

夏季

  • 1979年國際奧委會決議以「中華台北」模式,要求改組為中華台北代表團,須提出不同於以往使用的旗、歌,並由執委會批准。中華民國因此未參賽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夏季奧運會,此參賽模式持續至今。

冬季

分項成績

夏季

冬季

獎牌名單

掌旗官列表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參見

  • 中華台北
  • 台灣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

註解

參考資料

  • Olympic Medal Winner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 Olympic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4). 

外部連結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