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棘椎龍屬


棘椎龍屬


棘椎龙(属名:Spinostropheus)是一属生存于中侏罗世的肉食性角鼻龙类兽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尼日尔的条拉伦组,模式种兼唯一种是戈氏棘椎龙S. gautieri)。

发现历史

1959年,阿尔伯特-菲力克斯·德·拉伯伦特(Albert-Félix de Lapparent)在阿加德兹沙漠因特雷夫(In Tedreft)西部奥德提默索(Oued Timmersöi)附近挖掘化石,发现之一是一具兽脚类残骸。1960年,德·拉伯伦特将该化石命名为轻龙的第二个物种:戈氏轻龙(Elaphrosaurus gautieri),种名纪念模式产地的发现者弗朗索瓦·戈蒂埃(François Gautier)。

2004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约翰·威尔逊(John Wilson)和约翰·康拉德(John Conrad)将其命名为新属棘椎龙,属名取自拉丁语spina(棘刺)及希腊语στροφεύς/stropheus(脊椎),指颈椎上突出且背腹扁平的后关节突。

正模标本MNHN 1961-28发现于条拉伦组,地质年龄为巴通阶至牛津阶,而德·拉伯伦特认为地层年龄可以追溯到早白垩世。标本由一节颈椎、七节背椎、三个骶骨、五节尾椎、一个肱骨、耻骨下端、股骨下端、一个胫骨、一个腓骨、一个跖骨、另外个块跖骨及一节趾骨组成。副模标本包括尺骨、跖骨及椎骨和四肢材料组成的第二部具骨骼。塞里诺于2004年提及第三具骨骼:标本MNN TIG6,包括一排颈椎和背椎及一些肋骨。

描述

棘椎龙是种小型兽脚类动物。2010年,格雷戈里·保罗(Gregory Paul)估计其长4米(13英尺)、重200公斤(440英磅)。2012年,托马斯·霍兹(Thomas R. Holtz Jr.)估计其长6.2米(20英尺)。2016年,鲁本·莫利纳-佩雷兹(Rubén Molina-Pérez)和亚西尔·拉腊门迪(Asier Larramendi)根据副模标本中的尺骨给出8.5米(28英尺)长、600公斤(1,300英磅)重的更高估计值。

种系发生学

塞里诺等人2002年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棘椎龙是阿贝力龙类的姐妹群,该研究仅考虑来自标本MNN TIG6的数据。后期研究证实了最初结论,即本属是新角鼻龙类以外的一种基干角鼻龙类,在演化树中与轻龙关系更近。

参见

  • 角鼻龙类研究历史

参考资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棘椎龍屬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