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鯉魚門公園(英語:Lei Yue Mun Park)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宿營營地,位於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和柴灣之間,可俯覽鯉魚門,佔地22.97公頃,曾為鯉魚門軍營的一部分,營內多座建築物已被評為歷史建築,有部分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該處亦是香港市區(香港島及九龍)內唯一由康文署管理及開放予公眾人士申請入住的度假村。

歷史

鯉魚門公園前身是鯉魚門軍營,整個軍營的範圍原包括在軍營北面,沿著鯉魚門海岸修築的鯉魚門炮台及堡壘,軍營曾經在日軍入侵香港期間被攻佔,二次大戰後,港督葛量洪爵士於1948年2月公布英國國會決定縮減太平洋艦隊的規模,軍部亦不再視此軍營為防衛重地,只用作操練場。倫敦方面決定削減海外軍事開支,軍部亦同意進一步削減軍事用地,軍營最後於1986年停用,軍部將軍營轉交政府規劃發展。

1980年代中期因為興建東區走廊第三期,以便將高速公路延伸至軍營東南面的柴灣,所以軍營被中間穿過的東區走廊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南面的軍營營房、行政樓宇及戶外練習場等設施曾擬交予房委會興建公屋,但最後於1987年放棄,並被改建為鯉魚門公園,於1988年啟用。至於在東區走廊北面的炮台及堡壘則一直丟空,直到2000年才改建為香港海防博物館(不包括臨近杏花邨的若干座前軍營建築及白沙灣炮台,該處至今仍然封閉)。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鯉魚門公園曾成為隔離淘大花園居民的地方之一。

而在2020年初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此營地亦被列為全港四個檢疫中心之一。及後由於疫症擴散,政府直接委聘中國建築在場內的籃球場用地上加建臨時隔離營舍,以容納更多密切接觸者。工程在2月3日開展,並在同月27日完成,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增建118個新檢疫單位。該批單位於同年3月2日起開始接收從伊朗疫區回港人士。而另一批在足球場上加建的約230個單位則仍在興建,預計於4月落成。

建築

鯉魚門公園共有4座家庭營舍及2座團體營舍,設有露台、睡房、洗手間連淋浴設施,共可容納282人入住。

園內各建築物分佈山坡不同位置,以行人道連接。部份建築物只有單程車路連接,如需駛入須預先向園內節目組申請。

雖然鯉魚門公園由軍營活化而成,但並非所有建築物均有活化,例如位於7座咖啡閣後、與7座有通道連接的第8座便被劃為禁區(雖遊客可打開沒有上鎖的圍欄,沿去水道到達8座)。位於4座餐廳斜對面的無數字建築物,同樣被鐵絲網圍著,遊客須冒險攀上石坡,再攀過鐵絲網進入。

在鯉魚門騎術學校旁的馬路有大閘鎖上,據地圖顯示,道路一直伸延至海傍,並以天橋形式跨過東區走廊。

設施


服務

度假村提供3種入營類別供3人或以上的團體報名:

  1. 日營:上午9時30分入營至下午4時30分離營
  2. 黃昏營:下午4時30分入營至晚上10時30分離營
  3. 宿營:下午2時30分入營至離營日的下午1時離營(最多可連續預訂4晚)

交通

港鐵
  • 港島綫:筲箕灣站A3出入口,再轉乘的士或步行約30分鐘;

如乘搭往柴灣區的公共巴士、專線小巴或公共小巴,在柴灣道下車後步行約10分鐘即達。

免費接駁巴士於指定時間由筲箕灣港鐵站直達鯉魚門公園。

柴灣道

相關條目

  • 鯉魚門公眾騎術學校
  • 鯉魚門軍營
  • 香港海防博物館

參考資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