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是中華民國(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所派出的,參與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辦的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代表團。這是台灣第10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夏季奧運,在此之前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前田徑運動員紀政於2018年發起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計劃以「台灣」名義申請參加賽事,結果該公投案未獲得通過。

該屆奧運中華台北代表團共有68名運動員參加18個大項的比賽,其中輕艇作爲既有奧運大項是首次參賽。入選代表團的選手當中,年齡最大的是乒乓球選手莊智淵(40歲),年齡最小的則是體操選手丁華恬(18歲)。代表團團長一職由時任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擔任,總領隊一職則由蔡辰威擔任。

中華台北代表團在該屆夏季奧運拿下2枚金牌、4枚銀牌和6枚銅牌,為歷屆以來最佳,僅在獎牌榜總名次部分未能改寫記錄(仍以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31名為最佳,但獎牌榜名列第34名仍是史上第二好的記錄)。該隊參加的18個大項當中,有10個均有獲得獎牌。其中羽球項目首次獲得金牌,同時,這也是該隊首次在球類運動上獲得金牌。此外,柔道、體操、高爾夫、拳擊、空手道也都首次獲得獎牌,乒乓球則是時隔21年再次獲得獎牌。

獎牌統計

各項目獎牌分佈

獎牌得主

射箭

中華台北隊在2019年世界射箭錦標賽男子團體反曲弓及女子團體反曲弓進入前八強,獲得奧運射箭三男三女共六個席位。名單方面,雷千瑩憑藉2019年世界錦標賽個人項目金牌的成績直接入選名單,隊內選拔賽第三階段結束後,餘下席位的具體人選也正式公佈。

男子
女子
混合

田徑

中華台北隊共有六名田徑選手獲得奧運資格,鄭兆村和黃士峰是突破世界田徑總會制定參賽資格標準成績而取得資格,楊俊瀚、陳奎儒和陳傑三人憑藉世界排名獲得資格,謝喜恩則是獲世界田徑總會頒發的外卡名額。

  • 径赛运动员的预赛、1/4决赛和半决赛排名是该运动员所在小组的排名,而非总排名
  • Q = 直接晋级至下一轮
  • q = 径赛:因在所有未直接晋级选手中成绩靠前而获得剩下的晋级名额;田赛:未达到晋级标准成绩但总排名靠前

徑賽

田賽

羽球

根據世界羽球總會的奧運排名,中華台北隊在羽毛球項目上獲得兩個男子單打、一個女子單打和一個男子雙打席位。

拳擊

中華台北有四名拳擊選手憑藉2020年亞太區拳擊奧運資格賽的表現獲得參賽資格。

輕艇

激流

中華台北在輕艇激流項目上獲分配到一個未使用的女子單人K艇名額,這是該隊歷史上首次參加奧運輕艇激流項目。

自由車

公路賽

中華台北在2019年亞洲公路自由車錦標賽男子公路賽中獲得第三名,原本以一個名次之差無緣該項目的奧運參賽資格,後來由於獲得該項目第一名的哈薩克隊憑藉奧運排名獲得參賽席位。中華台北隊遞補獲得該項目的一個參賽席位。

馬術

中華台北隊的陳少曼憑藉奧運積分排名獲得參賽資格。

場地障礙賽

高爾夫

中華台北隊的三名高爾夫選手憑藉奧運排名獲得資格。

體操

競技體操

中華台北男子體操隊在2019年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男子團體資格賽中獲得前八名,成功獲得奧運該項目的參賽資格。這是該隊歷史上首次獲得奧運體操團體項目的資格。另外,該隊的女子競技體操選手丁華恬在2019年世界錦標賽的資格賽中排名第88名,獲得國際體操總會分配的一個額外席位。

2021年6月6日,中華體操協會公布男子競技體操隊名單。7月13日,原本入選名單的游朝偉因訓練時受傷而退出陣容,他的位置由洪源禧頂替。

男子團體
男子單項
女子

柔道

中華台北隊共有三名柔道選手獲得奧運資格,其中兩人憑藉奧運排名獲得資格,另外一人則是獲得亞洲區名額。

空手道

中華台北隊共有兩名空手道選手獲得奧運資格,其中文姿云憑藉奧運積分排名獲得參賽資格,王翌達憑藉空手道世界奧運資格賽的表現獲得參賽資格。

划船

中華台北隊的黃義婷憑藉2021年世界划船亞太區奧運資格賽的表現獲得參賽資格。

注:FA=A組決賽(爭奪獎牌);FB=B組決賽(非爭奪獎牌);FC=C組決賽(非爭奪獎牌);FD=D組決賽(非爭奪獎牌);FE=E組決賽(非爭奪獎牌);FF=F組決賽(非爭奪獎牌);SA/B=A/B組準決賽;SC/D=C/D組準決賽;SE/F=E/F組準決賽;QF=半準決賽;R=復活賽

射擊

中華台北隊在射擊項目上共獲得五個奧運名額,五個名額中一個來自2018年世界射擊錦標賽、一個來自2019年射擊世界盃新德里站、一個來自2019年射擊世界盃里約站、兩個來自2019年亞洲射擊錦標賽。

注:Q = 晋级下一轮;q = 晋级铜牌赛(混合团体项目)

游泳

中華台北隊共有三名游泳選手參加奧運。其中王冠閎和王星皓在國際游泳總會規定的日期期間突破奧運A標成績,獲得奧運資格,黃渼茜則獲得國際游泳總會發放的保障名額,取得參賽資格。

乒乓球

中華台北隊在2019年國際乒联世界巡迴賽總決賽混合雙打進入前四強,獲得奧運混合雙打席位,後來該隊在奧運桌球團體世界資格賽男團和女團項目上均入圍八強,分別獲得男子單打、男子團體、女子單打及女子團體席位。

男子
女子
混合

跆拳道

中華台北隊有四名跆拳道選手通過2021年亞洲跆拳道奧運資格賽獲得參賽資格。

網球

中華台北隊共有五名網球選手參加奧運,男子單打選手盧彥勳及女子雙打組合詹皓晴和詹詠然均是於2021年6月確認直接獲得資格,謝語倢和許絜瑜則是於2021年7月確認獲分配到空出的女子雙打名額。

舉重

中華台北隊有七名舉重選手憑藉國際舉重總會排名獲得參賽資格。

男子
女子

相關事件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自2016年开始,台联、台医人协会、台湾正名推进协议会等团体发声争取以“台湾”名义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及其他国际体育赛事。「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行動聯盟」於2018年1月15日正式發起公投提案,並於2月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公投於4月初成案並開始聯署。聯署期間,前中華奧委會國際組長姚元潮致信國際奧委會告知公投一事,隨後國際奧委會向中華奧委會發函表示不支持其更名,中華奧委會則回復稱其未參與公投活動。

公投聯署於2018年8月突破法定門檻,並於9月3日正式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10月8日確定成案。公投成案後,國際奧委會再次致信中華奧委會重申此前立場,中華奧委會亦於11月16日發表聲明稱將以運動員參賽權益為最高原則反對此次公投。同日國際奧委會第三次向中華奧委會發函,稱其完全尊重台灣內部的公投程序與言論自由,但國際奧委會擁有更名事項的最終決定權;若有不當壓力迫使中華奧委會違反《洛桑協議》會中止或撤銷中華奧委會的會籍。

公投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共有1140萬人投票,同意得票476萬、占45.2%,不同意得票577萬、占54.8%,提案被否決。公投結束後,從台灣前跆拳道選手陳怡安口中得知公投結果的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回應稱「歡迎中華台北隊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中華奧委會主席林鴻道亦表示已確認國際奧委會不會在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中華奧委會會籍相關事項。

唐鳳取消東京奧運行程

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原計劃以台灣代表身份出席該屆夏季奧運。後來因應主辦國日本的防疫政策,她因不在出席人員範圍而無法參加開幕式,經各方商討後取消原訂前往東京的行程。

选手航班与住宿安排爭議

中華台北代表團選手於2021年7月19日搭乘經濟艙前往日本參加該屆奧運,而同行相關行政人員則安排在商務艙,羽球選手戴資穎在社交媒體留言「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後引爆熱議。因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曾承諾參加國際重要賽事的選手和教練要以搭乘商務艙為原則,教育部長潘文忠亦曾於2020年3月6日在立法院稱「已經做好規劃」,與此次爆出情形有落差。之後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教育部和體育署官員均就此事道歉。20日晚間,教育部發布聲明並附上2份公文,證明體育署曾在2020年3月12日發函中華奧會,規劃選手搭乘商務艙,但後因疫情才改成包機,然而東森新聞等媒體根據東奧運輸服務招標文件以及所編列之僅602萬2000元的預算總額,認爲蔡英文政府根本未將選手納入搭乘商務艙範圍。

之後戴資穎在社交媒體貼出下榻酒店的環境,有網友發現戴資穎下榻的東京馬羅德飯店(Marroad Inn Tokyo)設施老舊,在Google上的評分較隨行官員下榻飯店低。針對此事,戴資穎表示可以住在離場館近的地方,省去搭車時間,獲得更多休息時間,是非常好的事情。戴資穎的父親戴楠凱同樣對飯店安排表達認同,表示:「離比賽場館近,對選手非常好。」

開幕典禮進場順序

該屆奧運各代表團開幕式進場順序是根據日文五十音順進行排序,中華台北被排在第104位,在韓國和塔吉克之間進場,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該隊首次在開幕式早於中國大陸的代表隊進場。中華台北隊進場後,有説法稱中華台北代表團的進場順序依據是「台湾(たいわん)」的「」,其中日本民間團體「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在Facebook上聲稱其組織的其中一位幹部曾向主辦單位詢問相關事宜,得到的回復是中華台北隊以「台湾(たいわん)」的「」進場,然而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的發言人在2021年7月24日進行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中華台北是以「台北(たいぺい)」的「」作爲排序依據進入會場。

参见

  • 2020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 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参考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