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江心屿东、西塔


江心屿东、西塔


江心屿东、西塔一名江心屿双塔,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原莲池街道)市区北部瓯江小岛江心屿上的两座佛塔,也是古代进出温州港航道上的重要灯塔,均为七层六面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

历史

江心屿位于原温州府城北门永清门外江中,原有东西两峰并峙,东峰名象岩,西峰名狮岩,两峰之间原为川流,名为中川,南宋时中川被填平,两山始连为一体。双塔即位于东西两峰之上,其始建年代说法不一,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刘愈《东西塔记》认为西塔始建于五代后唐末年,东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清初及以前的地方文献多认为西塔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东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但此后的一些文献将其年代互换,认为东塔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据刘愈《东西塔记》,东塔建成后不久即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八年至十一年(1138年-1141年)仿照西塔重建,故两塔的形式、结构极为相似。此后东塔在明万历十九年至二十年(1591年-1592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西塔在明洪武十年至十一年(1377年-1378年)、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593年-1594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多次重修。由於塔頂聚集了大量鳥雀,建于东塔下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難以忍受鳥糞,經過交涉清政府於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拆除了东塔塔顶、腰檐和回廊等,后塔顶生出榕树,形成了今日双塔不同的外观形象。

江心屿双塔虽为佛塔,但因其位于瓯江入海口、古代船舶进出温州港的主航道上,且体量高大、远远可望,当两塔水平重叠成一线时可指向瓯江上的安全航道(北航道),与现代直线导标原理相吻合,且文献记载夜间塔上点灯,可为夜航船舶指引方向,故成为古代温州港的重要灯塔。1997年10月,双塔被国际航标协会(IALA)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

建筑

双塔

江心屿东、西塔均为七层六面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两塔相距340米,东塔高程为48米,塔残高26米,底层每边长约4米,对径约8.4米,底层砖壁厚度约1.6米,西塔高程为57米,塔高32米,底层每边长约3.5米,对径约7米,底层砖壁厚度约2米。两座塔的塔基均以素平砖石砌成,高不足0.2米,塔身采用单层空筒式结构,原塔内楼梯均已毁。除底层辟一主门外,其余各层各面均辟壸门(佛龛),内置佛像,西塔壸门内尚存石雕佛像16尊。腰檐较薄,出檐平缓,不设平座和栏杆,转角处设倚柱,东塔为方形,西塔为八角形,西塔尚存的塔刹为宝珠形。

塔院

双塔原各有塔院,东塔院初名普寂禅院,西塔院初名净信教院,始建年代同样说法不一,南宋佚名《高宗道场记》认为西塔院建于唐咸通七年(866年),东塔院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清代康熙《江心志》、嘉庆《孤屿志》则认为东塔院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西塔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为避乱驻跸于此,后赐净信院为兴庆寺、普寂院为龙翔寺。绍兴七年(1137年)诏将两寺合为一寺,由寺僧清了主持填平二寺之间的中川兴建殿宇,后演变为今日的江心寺。

参见

  • 罗浮双塔(蛇山塔、龟山塔)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英國駐溫州領事館相關文獻可見雙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江心屿东、西塔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