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埃斯泰因一世


埃斯泰因一世


埃斯泰因一世(古諾斯語:Eysteinn Magnússon;挪威語:Øystein Magnonsson;約1088年—1123年)是挪威國王(1103年-1123年)。埃斯泰因與他的同父異母弟弟西居爾一起統治(直到埃斯泰因一世於1123年去世)20年,這段時間被歷史學家視為中世紀挪威王國的黃金時代。因為弟弟奧拉夫在成年前逝世,所以只有埃斯泰因和西居爾是挪威的有效統治者。

雖然西居爾一世以領導挪威十字軍(1107-1110)而聞名(儘管幾乎完全歸功於以三年時間至聖地的遠征),獲得“戰士之王”的稱號。但相比之下,埃斯泰因在薩迦中被描繪為“和平之王”。由於埃斯泰因從不參與戰爭,儘管埃斯泰因統治亦長達二十年,相差西居爾僅僅幾年,關於他的記載仍然比弟弟西居爾少很多。儘管如此,埃斯泰因仍然得到人民的喜戴,並且他的行為也被薩迦作家高度評價。埃斯泰因一世和西居爾一世的統治成為挪威歷史上最長的共治時期。

儘管後來的薩迦文學敘述關於這兩位國王有陳規定型觀念,但據了解,埃斯泰因已經改善國家的基礎設施,並建造很多建築物和教堂,特別是在西挪威沿海和特倫德拉格,從卑爾根到北部的捕魚中心──羅弗敦群島。埃斯泰因的政績尤其集中在卑爾根,當時卑爾根在他的建設幫助下成為了當時重要的魚類國際貿易中心。埃斯泰因在卑爾根的政績包括將皇室所在地移至城市中心的位置,建造新皇宮,以及建造教堂和蒙克利夫修道院

埃斯泰因於1123年8月因病去世,他的兄弟西居爾因此成為唯一的挪威國王。

生平

埃斯泰因出生於1088年或1089年,是當時還未成為國王的馬格努斯三世長子,母親並不知名,她只被記錄為身份“卑微”。當父親於1103年在愛爾蘭的一次遠征活動中被殺後,埃斯泰因與他的兩名弟弟弟奧拉夫和西居爾一起成為共治國王,三人各有不同的母親。西居爾比埃斯泰因年輕一歲,而奧拉夫比他年輕十歲。西居爾是唯一陪伴着父親馬格努斯三世參與西方遠征的兒子,但他在馬格努斯三世去世後回到挪威。

許多關於以後傳奇中的埃斯泰因的記載都以文學為主題,並且作為他生平記錄的幾乎沒有價值。斯諾里·斯蒂德呂松是13世紀早期的冰島作家,以挪威王列傳在風格和心理上特別擅長掌握這種文學風格。他的故事包括埃斯泰因和西居爾之間所謂的mannjevning(字面意思是“人與人的對比”),其中兩人誇耀自己的技藝和行動,試圖超越對方。以類似的方式,斯諾里還講述一個故事,記載埃斯泰因是如何通過定期與討論困擾他朋友的事情來解決朋友的愁緒。斯諾里形容埃斯泰因的外表為“是見過的人之中最英俊的,他擁有藍眼睛,頭髮是捲曲的黃髮,身材不高,是中等大小”。更可靠的記載,在早期的薩迦中提供,例如挪威編年史家修行者狄奧多里克在12世紀後期的作品中特別是關於埃斯泰因的建築成就。

統治

雖然埃斯泰因、西居爾和奧拉夫三人共治,但是王國本身並沒有被劃分為每人的統治邊界。在他們統治的早期階段,據說埃斯泰因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挪威西部和特倫德拉格,而西居爾則在維肯。實際上,只有埃斯泰因和西居爾曾經統治過國王,因為奧拉夫非常年輕並且在他只有17歲的時候就逝世,並且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國王最早的政績就是通過一個由國王任命的特別法律“retterbot”,其中廢除源於丹麥統治者斯韋恩·克努特森北安普頓的艾爾佛基弗(在克努特大帝名義之下統治)於1030年代初期的各種皇室稅。因此,國王變得非常受歡迎。根據一些記載,廢除稅收的主要動機是獲得對西居爾計劃的十字軍東征的支持。

在1107或1108年,經過多年的準備,西居爾率領著一支龐大的艦隊前往聖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参加十字軍東征的歐洲國王。西居爾一世於1111年回到挪威。另一方面,埃斯泰因並沒有參與任何戰爭,因此關於他的信息寫得比西居爾少得多,儘管斯諾里指出他“在國內影響很大,對於西居爾一世在遠征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西居爾作為”戰士之王“在後世中聲名鵲起,但主要是因為他的一次性十字軍東征,被薩迦作家描繪為”和平之王“的埃斯泰因,他留在家中並使這個國家得到改善。由於西居爾在十字軍爭議很少地仍然保持了十九年王位,因此歷史學家克拉克·克拉格認為國內和平可能同樣歸功於西居爾。為了將埃斯泰因與西居爾進行對比,斯諾里講述了一個故事,即埃斯泰因通過送禮和外交以和平手段將耶姆特蘭收歸挪威王室管轄。儘管斯諾里有這記載,但歷史記錄表明,耶姆特蘭直到很久以後在1178年斯韋雷統治期間才屈服於挪威統治。然而,眾所周知,埃斯泰因和西居爾聲稱對芬馬克的貿易和稅收擁有壟斷權。

在埃斯泰因一世統治時期,魚類變成越來越重要的商品,因為挪威北部捕撈的鱈魚數量增加,而歐洲對鱈魚的需求量猛增。作為最合適的港口,卑爾根成為出口鱈魚的主要貿易中心,包括與英格蘭甘士比的貿易聯繫,同時它也用於進口急需的商品,如穀物和麵粉。為了進一步促進貿易,埃斯泰因一世在挪威北部羅弗敦的沃甘設立了漁業中心,建築漁棚和一座教堂,並於1114年埃斯泰因向北航行至羅弗敦和特倫德內斯。他還通過在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sfjord)河口的阿格德內斯(Agdenes)建造一個港口,以及沿著海岸的較小的信標來確保沿著海岸的路線 。埃斯泰因一世在阿格德內斯的港口建設被修行者狄奧多里克與奧古斯都建設布林迪西的政績相提並論,很容易聯想到因為被狄奧多里克以拉丁化名稱形式“奧古斯都”用於埃斯泰因一世身上。(否則,教宗嘉禮二世在一封信中稱埃斯泰因為“Aistano”。)該地區最近的考古調查證實,阿格德內亞港口興建可以追溯到埃斯泰因一世的統治時期。斯諾里還說,埃斯泰因在特隆赫姆建造了幾個大型乾船塢,並且他有一艘大型船,其“大小和形狀”類似於由奧拉夫一世建造的大型船長蛇號。埃斯泰因一世還改善了山隘中的避難所,特別是在多弗勒耶爾欣,主要是令房屋更加舒適,並得到永久管理。

斯諾里在埃斯泰因和西居爾兩人的比較中,據說埃斯泰因認為自己在挪威的建築項目“對國家更有用”,而不是“你[西居爾]為塞爾克蘭的魔鬼殺死摩爾人(bluemen)”。埃斯泰因特別活躍在卑爾根,他對城市發展作用可能比薩迦中的城市創始人奧拉夫·基爾更重要。而且他將城市中的皇室所在地從Alrekstad遷移到城市核心沃甘東岸的霍爾曼,從而使官僚機構合理化。在霍爾曼,他建造了一個使徒教堂(可能是一個木板教堂)和一個聖尼古拉斯教堂,以及一個皇家宮殿,根據斯諾里·斯蒂德呂松是挪威有史以來最雄偉的木製建築(雖然早先寫過的修行者狄奧多里克已經注意到它“現在幾乎因年齡過大而崩潰”)。他還建立了一個聖邁克爾教堂,並在諾德勒斯建立本篤會蒙克利夫修道院,並且在埃斯泰因和西居爾統治期間引入十一奉獻給教會。

在默勒-魯姆斯達爾郡的弗雷納的赫士得宴會上“發病”不久之後,埃斯泰因於1123年8月29日去世。斯諾里敘述他的遺體被送到特隆赫姆,並埋葬在特隆赫姆大教堂。根據斯諾里的說法,“人們普遍認為,至少從善良王馬格努斯一世逝世後,在挪威從來沒有這麼多哀悼者站在任何人的墳前多於埃斯泰因的墳前”。埃斯泰因和西居爾的統治是挪威歷史上最長的共治。西居爾在埃斯泰因死後獨自統治,直到西居爾於1130年去世。

家庭

埃斯泰因一世與來自居德布蘭河谷的一個顯赫貴族家庭的英格堡·古托姆斯多塔結婚。 他們的婚姻是埃斯泰因在東挪威建立聯盟策略的一部分。 他們有一個女兒名為瑪麗亞,通過與男爵居布拉·史加學森的婚姻,成為未來王位覬覦者奧拉夫·于扎華的母親。 奧拉夫於1165年在挪威內戰期間被任命為國王,但隨後被馬格努斯·埃林森擊敗並被迫逃離該國。

遺產

關於埃斯泰因的意見非常正面。寫了關於埃斯泰因的記載“是一個誠實的典範,用自我節制和智慧約束自己。他是一位熱愛和平的國王,又是一位勤奮的公共事務經理,最重要的是基督教的鼓勵者。”斯諾里·斯蒂德呂松後來寫道埃斯泰因“是聰明、睿智,熟悉法律和歷史。他熟悉人性,敢於提出意見,言辭謹慎,非常雄辯及慷慨。他亦非常快樂,但卻很謙虛;並且確實受到所有人的歡喜和熱愛。”得到了現代歷史學家如克拉克·克拉格的支持,埃斯泰因應該是一個和平和致力國內事務的國王,儘管注意到文學修飾應該被置之度外。

1853年,蒙克利夫修道院發掘過程中發現埃斯泰因模樣的大理石半身像,可以追溯到12世紀中葉建成。它是得到保存的挪威國王肖像中最古老的。半身像有“EYSTEIN REX”字樣,原本可能是牆上的全身雕像的一部分。據說半身像佩戴的頭飾類似於德意志皇冠,或拜占庭式。根據斯諾里·斯蒂德呂松的說法,埃斯泰因有“大眼睛”,這似乎與半身像相符。由於斯諾里可能已經看到卑爾根的半身像,目前還不清楚他的記錄是否代表埃斯泰因外貌的唯一來源。今天,該半身像成為卑爾根博物館的藏品。

為了紀念他作為漁村沃甘的創始人地位(雖然它曾是至少一個世紀的重要中心),一座由建築師哈拉爾·桑德設計的埃斯泰因一世(Øysteinstatuen)巨大雕像於1935年在沃甘的布雷達布里克豎立。在多弗勒的耶爾欣,一座向埃斯泰因(Eysteinskyrkja)致敬的教堂於1969年根據Magnus Poulsson的設計建築而成,以紀念埃斯泰因在村莊附近建造一座sælehus或避難所。

先祖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主要來源
  • Sturluson, Snorri (c. 1230). Saga of Sigurd the Crusader and His Brothers Eystein and Ola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Heimskringla). English translation: Samuel Laing (London, 1844).
  • Theodoric the Monk (c. 1180). '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Norwegian K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glish translation: David and Ian McDougall (London, 1998).
  • "Retterbot fra kongene Sigurd, Øystein og Olav Magnussønner" [1103 - 1107], summary in Norwegian. Regesta Norvegica.
現代文學
  • Bertelsen, Reidar. Vágar: den første byen i nord. Nordland fylkeskommune. 1995 (挪威语). 
  • Gunnes, Erik. Rikssamling og kristning 800-1177. Norges historie 2. Cappelen. 1976 (挪威语). 
  • Hartvedt, Gunnar Hagen. Bergen mellom smil og tårer: lokalhistorisk håndbok og fredningsoversikt. Dreggen forlag. 1998 (挪威语). 
  • Krag, Claus. Vikingtid og rikssamling 800-1130. Aschehougs norgeshistorie: 800-1130 2. Aschehoug. 1995 (挪威语). 
  • Lidén, Hans-Emil. Bergen. Norges kirker 1. Land og kirke. 1980 (挪威语). 
  • Lunde, Jon Vegard. Kulturhistorisk vandrebok: pilegrim gjennom Dovre. Komiteen for pilegrimsleden gjennom Dovre. 1997 (挪威语及挪威尼诺斯克语).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埃斯泰因一世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