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吕坤


吕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号抱独居士心吾新吾,河南寧陵縣人(今属河南商丘),明朝官員、思想家,写有《呻吟语》,因被捲入國本之爭,“第一次妖書案”中,有心人說呂在阿諛鄭貴妃,吕坤怒而辭官返鄉,官至刑部侍郎。天啟初年,追贈刑部尚書。

生平

据《吕李姓源碑》载,其先祖是元末菜农,因向明军报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奖赏,并詔其回鄉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作“李”。至吕坤时,方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

嘉靖四十年(1561年),呂坤中河南乡试第三,隆慶五年(1571年)會試中式,但因母親去世,回鄉服喪。万历二年(1574年)守喪期滿,補應殿试,中三甲第50名,同赐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萬曆四年(1576年)調大同縣知县。萬曆六年(1578年)升吏部主事,之後多年沒有升遷,於此期間結識楊東明 (萬曆進士),呂坤長子呂知畏並娶東明長女為妻。萬曆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东濟南道参政。萬曆十七年(1589年)遷按察使,萬曆十九年(1591年)升陕西右布政使,隔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吕坤升左佥都御史,次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轉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上《憂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自萬曆十年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采木費,又各幾百萬矣。”呂坤還在疏中言採礦一事:“朝廷得一金,郡縣費千倍。”皇帝不予理會。

呂坤在山西按察使时,輯錄歷史上的賢媛淑女事跡,撰成《闺范图说》,由宦官陳矩帶入宮內,受到明神宗贊賞。之後朝廷出現國本之爭,朝臣支持皇長子常洛,但神宗寵信鄭貴妃,並打算把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為太子。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有匿名者撰題《憂危竑議》,號稱《閨範圖說》之跋,廣傳京師。文中稱呂坤與外戚鄭承恩、戶部侍郎張養蒙,山西巡撫魏允貞等九人結黨依附鄭貴妃。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通过郑承恩向郑贵妃献书,交结宫禁,包藏祸心。最後御史趙之翰進言,認為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為主謀,張位被免职,張的人馬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国子祭酒刘应秋出京,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谪戍典史,是為“第一次妖書案”。

呂坤對官場黑暗深為不滿,称病退休。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将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烧。卒葬宁陵县东南。天啟元年(1621年),追赠为刑部尚书。

學術思想

呂坤反對朱熹的理氣二分說,厭惡理學家中虛偽、迂腐、淺薄的末流,希望越過理學、佛學、道家、法家以回歸先秦的儒學,甚至肯定「我只是我」,以個人體驗發揮儒學。他誇大了禪學對理學的影響,以為程顥和王陽明「皆自憚悟入」。

他在哲学上坚持气一元论,认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呻吟语·天地》)“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呻吟语·谈道》)批判了理学家把道与器、理与气分割开来和“理在气先”等说法。他提倡独立思考,对于传统圣人之论多有怀疑。理学、佛教、道教都有偏颇之处。

著作

  • 《呻吟语》,成书于1593年的笔记体哲学著作
  • 《去伪斋文集》
  • 《实政录》(内含《乡甲约》,见乡约)
  • 《交泰韵》,音韵学著作
  • 《阴符经注》
  • 《小儿语》
  • 《近溪隐君家训》明万历辛卯(公元1591年)石碑保存太原双塔寺

延伸阅读

[]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外在链接

  • 《呻吟语》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卫平:〈明代吕坤的社会保障思想——明清江南地区慈善家系谱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吕坤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