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RPA苗文


RPA苗文


RPA苗文(白苗语:Ntawv Hmoob ;英語:Romanized Popular Alphabet,缩写:RPA),又称国际苗文,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白苗语与青苗语(属苗语川黔滇次方言)的全音素文字,由三位传教士于1951至1953年间创制。

历史

创制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伊夫·伯尔特赖(Yves Bertrais)神父在老挝琅勃拉邦省的苗族人中间传教,为了方便传教工作,他创制了一种基于法语拼写的苗文。与此同时,在川圹省传教的美国新教传教士林伍德·巴尼牧师(Linwood Barney)在语言学家威廉·斯莫利牧师(William Smalley)的协助下也设计了一种苗文。1952年,三人在琅勃拉邦会面商讨苗文统一的问题并在1953年完成了RPA苗文方案。

传播

RPA问世一段时间后即被老挝政府禁止,不久新教在老挝的活动也告停止,1955年巴尼与斯莫利离开了老挝。1961年伯尔特赖来到老挝首都万象,此后学习RPA的苗族人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从教徒扩展至学生。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加快了RPA苗文的传播,大量苗族难民在泰国难民营中学习RPA,随后RPA被苗族难民带到了各安置国。

方案

RPA苗文可以用于书写白苗语(RPA:Hmoob Dawb)和青苗语(RPA:Moob Leeg)。白苗语青苗语的音系大体类似,但各有自己特有的辅音与元音,所对应的RPA苗文方案如下:

辅音

  • 声门塞音/ʔ/在RPA中没有对应的书写方式。

元音

声调

RPA苗文使用字母来记录声调,不使用附加符号。书写时调号字母写在音节之后。白苗语与青苗语的所有音节都以元音结尾,因此以字母作为调号不会与辅音混淆。

书写

RPA苗文以音节为单位书写,每个音节之间空格。

示例

注释

引用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參考文獻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RPA苗文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