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高雄行德宮


高雄行德宮


高雄行德宮,是位於臺灣高雄市三民區德西里的宮廟,為林阿罕創建,用以提供遊民食物等服務的據點,又稱「遊民廟」。

歷史

林阿罕來到高雄市定居三、四年後,一位身穿全黑道服的老嫗到訪,想以八百元的價錢販賣一尊觀音像,林阿罕就殺價到四百元買下。當時林阿罕棲身處小,無處供奉菩薩,因此供奉在自己檳榔攤旁邊街角處,日久香火鼎盛。她認為經常有些莫名的感應,似乎冥冥中驅使著她去為大眾指點迷津,遂建廟。

林阿罕於1994年在中都創立高雄行德宮作為發放遊民食物的據點,地點在力行路近中華路之處,廟地為高興昌鋼鐵所借用,廟被喚作「遊民廟」。廟旁曾是垃圾集中地,街友在此翻餿水桶覓食。該年開始,兒子林朝安和義工決定,晚上發放便當給街友,但不每餐都供,不然街友會太依賴。林朝安擴大了服務範圍,提供街友住宿、沐浴、施棺、醫療等服務,也幫助弱勢學生。他也常為遊民找工作,讓其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一周要為遊民安排兩次洗澡,也準備二手衣給遊民挑著換,一個半月也有免費理髮,都是義工來打理。

林阿罕表示無足夠財力長期供應晚餐,而是志工在幕後幫忙,每早到果菜市場向菜販募集蔬果,下午再到麵包店募集賣剩的麵包,另一部分人則協助煮菜、做飯、包便當,也有些人沒時間來參加,就捐錢分擔各項開銷。家在附近的黃秀花,每周固定兩天到三民國小當導護志工,九點不到就來行德宮準備下午要炒的菜料。

每名來到行德宮的街友,廟方都會登錄姓名、身分證字號等資料以便管理,以協助衛生局、警察局。透過專業社工評估,及衛福部、萬海慈善基金會資助下,將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街友、社會邊緣人、獨居老人,以及臨時急難者等,分成K、H、P、L及臨時卡等五種。住在附近的高雄縣遊民收容所主任翁文正,經常前來協助行德宮來管理、教育遊民,訂下許多規矩,如遊民爭吵打架、當詐騙集團人頭、兩岸假結婚的人頭等,都將受到三天不准領便當的處罰,遊民間也都相互約束。到行德宮領取便當的街友,會拿著便當向菩薩行禮感恩賜福。中元普度、農曆九月十九日宮慶、尾牙時,廟方也會辦桌請街友吃。2003年臺灣爆發SARS事件,高雄市政府遂透過林阿罕,發放抗煞口罩及耳溫槍給遊民們,在媒體爭相報導下,行德宮及其供應的愛心便當因緣際會而聞名。

隨著高雄市都市計畫重新調整,在中都擁有上千坪土地的高興昌鋼鐵,整體規劃土地利用。2011年11月8日,林阿罕因收到以存證信函通知要求歸還行德宮廟地,當晚中風病倒,同月13日晚過世。廟方在原址附近以總價三千萬買到一百零四坪土地作新廟地,地址為三民區中原街9號,屬於德西里。2012年10月27日新廟落成,高雄市長陳菊、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和高雄市議長許崑源等人剪綵。

參考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高雄行德宮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