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臺語通用拼音


臺語通用拼音


臺語通用拼音Dāi-ghî tōng-iōng pīng-im,簡稱:DT、臺通拼音/臺通,台羅拼音:Tâi-gí Thong-iōng Phing-im,閩南拼音:Dáiggì Tōngyông Pìngyīm)。為根據中文通用拼音法所研創出之臺語拼音方法,屬於全音素文字之一種。 而其調號類似白話字之調號並以第1聲調(高平調)為語音基準。

臺語通用拼音一般合音節(合詞)拼寫時均以變調後之上標符號來標記實際聲調與變調之字母,並且前後音節合詞以連字號來連結,以致見到字詞即可快速的反推原調。試舉一例說明:"Ài sùi m-giaⁿ lāu pîⁿ-zùi."("愛 媠 毋驚 流 鼻水";"(女孩子)愛漂亮、就算天冷也不怕穿得少")中之"m-giaⁿ(毋驚)"與 "pîⁿ-zùi(鼻水)"均為合音節字詞。總結而言臺通拼音的聲調標示有二大發展,首先為注重聲調的實際音高走勢,使聲調標示與實際發音的音頻相符;再則因不採用傳統的臺語原聲調標示,使變調規則能夠更加的務實簡化;進而使臺語通用拼音能更自然地以拉丁字母來書寫臺語文。

字母型式

DT式使用的拉丁字母有19個、4個二合字母(Bh, Gh, Ng, Or),與6個附加符號(調號)。其餘拉丁字母7個(f, j, q, v, w, x, y)用在特殊表示、或外來語上。

字母名稱讀法

對於個別的字母,或合成字母(二合字母;三合字母;四合字母等)它們的單獨名稱在使用上的讀法。以下是其中的兩種讀法列出以供參考。用法範例:比如兩個無線電台以ITU-R M.1677國際摩爾斯電碼(international morse code)建立通訊連結〈s1 DE s2 K〉(呼叫s1,這是s2,結束);字母讀法〈es-(it/zi̍t) de-e es-(rī/nn̄g) ka〉。其它拉丁字母參考讀法:f(ef), j(je), q(qu), v(ve,(vi)), w(wi), x(ex,(eks/iks)), y(ye)。

聲調標示字母

8個附加符號冠在母音字母上邊、及上旁側藉以表示聲調與鼻化元音,下表以元音字母(a)作為韻母為例。

調號標示規則

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調號得標示在響度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韻腹)。由規則可以判定確切的字母:

  • 響度優先順序: a > oo > (e = o) > (i = u)〈低元音 > 高元音 > 無擦通音 > 擦音 > 塞音〉
  • 二合字母 iu 及 ui ,調號都標在後一個字母上,因為前一個字母是介音。
  • m 作韻腹時標於字母 m 上。
  • 二合字母 or 及 ng,標於前一個字母上;比如 ng 標示在字母 n 上。
  • 三合字母 ere,標於最後的字母 e 上。
  • 在第4、第8聲調時,僅第4聲調的調號需標記在入聲字母(-p、-t、-k、-h)的前一個元音字母上。
  • 臺通書寫時,標記之調號為該對應漢字之變調,至於本調則需以連續變調之規則進行反推原調。

語音系統

聲母說明

台通有21個子音。子音表(发音部位/橫欄位/、與发音方法/直欄位/): 子音表上之符號〈-h〉表示"零聲母(清喉塞音)"〈ʔ〉,零聲母沒有特別標記的字母或調號。子音表內斜線(/)後註解之漢字請發閩南語音。子音表內 m/ng/n 三者均屬於鼻輔音,而 m/ng 二者又為韻化輔音。nn(ⁿ) 為鼻化元音(註於元音表內)。

輔音表

聲母對照表

DT,SMLT,MLT,PSDB,TL,POJ,TLPA,BP,TLS,TG(臺語諺文),TKS,ELS等子音對照表。閩拼方案指的是「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裡的「閩南話拼音方案」。 亦名「普閩典」。

韻母說明

9個元音(a、e、i、o、u、or、m、ng、nn)。m 為韻化輔音、而 ng 為二合字母的韻化輔音。nn(ⁿ)為鼻化元音,但是發音不同於 m 及 ng,可配合(a,e,i,o,u)合音。母音表(发音方法/直欄位/、與发音部位/橫欄位/).對於(or)的發音,臺灣南部及臺南等地區,(or)發音近於(or(1))的中元音位置(嘴形較扁,舌位較低)。于臺灣中部及北部等地區,(or)發音近於(or(2))的半閉元音位置(嘴形較圓,舌位較高)。元音表內斜線(/)後註解之漢字請發閩南語音。元音表內 aⁿ/eⁿ/iⁿ/oⁿ/uⁿ 為5個鼻化元音組合,or 無鼻化元音組合。

元音表

韻母對照表

DT,SMLT,MLT,PSDB,TL,POJ,TLPA,BP,TLS,TG,TKS,ELS等母音、複元音、及鼻化元音對照表。SMLT,MLT,PSDB,KHDB,及BP等採取將鼻化元音前置化(va;n(g)a;na;ã)等之方法。

變調結構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詞要變調,後面的字詞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詞連讀時,則只有最後的字詞不變調。一般連讀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

歸納可見,變調的規律為:

  1. 屬漳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第7聲調。屬泉州本調第5聲調(陽平),變後第3聲調。本調第7聲調(陽去),變後第3聲調。本調第3聲調(陰去),變後第2聲調。本調第2聲調(陰上),變後第1聲調。本調第1聲調(陰平),變後第7聲調。
  2. 屬漳州第6聲調(陽上)變成陽去、或是(6=2),但第7聲調(陽上)則保留(變調後為第3聲調)。
  3. 再則屬泉州第7聲調(陽去)原調與第3聲調(陰去)同、即(7=3),而第6聲調(陽上)則保留(變調後為第3聲調)。
  4. 本調第4聲調(陰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8聲調。本調第4聲調(陰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2聲調(陰上)。
  5. 本調第8聲調(陽入),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4聲調。本調第8聲調(陽入),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3聲調(陰去)。

聲調比較標示

臺灣閩南語聲調

臺灣閩南語9個聲調、輕聲,鼻化元音,與零聲母標示表。閩南語在臺灣的大部份地區第2聲調(à;高降調)同第6聲調(ä;中緩昇調),同寫為 à。

閩南語聲調符號對照表

DT,SMLT,MLT,PSDB,TL,POJ,TLPA,BP,TLS,TG,TKS,ELS等聲調符號對照表:

航海家1號閩南語問候語

美國太空船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無人外太陽系太空探測器,于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11年仍然正常運作。旅行者1號上携带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内容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唱片有12英寸厚,鍍金表面,内藏留聲機針。其中包括閩南語之問候語為:〈太空朋友,你們好!你們吃飽了嗎?有空時,就到我們這兒來坐一坐。〉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註釋

參考文獻

參閲

外部連結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臺語通用拼音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