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慈云寺 (巩义)


慈云寺 (巩义)


慈云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南方的青龙山,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64年)。据登封法王寺《重修大法王寺碑记》云,“嵩阴慈云、洛阳白马、嵩阳法王,乃中国作寺之始”。故慈云寺也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寺院之一。

慈云寺中的碑刻以“慈云寺石刻”之名于2000年9月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慈云寺由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于东汉永平七年(64年)创建,相传二僧曾在此译经。唐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年),三藏禅师玄奘奉命重修此寺。之后历代曾多次重修。慈云寺极盛之时,僧众数百人,供奉佛像两千余尊,据碑文称:“本其形,胜其雄,即远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逾此也”。清末后慈云寺逐渐衰落,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巩县政府下令拆寺建学,寺院殿堂拆卸下的砖瓦木料被被运至北山口建新心中学用,寺中一棵与慈云寺同年的大白果树也被伐掉,原建筑仅剩残垣断壁。近年来,慈云寺的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过厅和僧房等建筑方得以重修。

石刻

慈云寺现存明、清两代52通碑刻和元至清代的和尚塔铭43方。此外,还出土了宋、元、明,清时代的建筑构件和泥塑佛像、一座佛龛及宋代摩崖造像。所存碑刻多为重修记,其中重要碑刻有:

  • 明天顺四年(1460年)的《释迦牟尼双足灵相碑》,碑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碑身上部刻双足灵相图,下为刻图之来历。
  •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刻的《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图》碑,碑高180厘米、宽78厘米、厚15厘米,为圆首,碑身上部线刻慈云寺殿堂布局状况,周围53峰的名称、塔林及寺祖摄摩腾和竺法兰活动地址等,下刻《卧云禅师赞慈云圣境》偈诗。

慈云寺碑刻内容包括寺院的兴衰、佛教宗派沿袭与变迁、农民起义活动情况、古代工商管理、兵役制度、行政建制、官吏制度、寺院管理机构与职务名称、自然地理记述、诗文佳作、历史灾害等,为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历史沿革、行政建制等的重要史料。

参考文献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慈云寺 (巩义)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