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石廷柱


石廷柱


石廷柱(1599年—1661年),漢軍正白旗,瓜爾佳氏,遼東都指揮使司(今遼寧省遼陽市)人,明萬曆時,為廣寧衛(今錦州市北鎮市)守備。天啟二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率兵攻打,遂從眾降之。被授世職游擊,降清後屢立戰功,封三等伯,官至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鎮海將軍,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順治十八年二月(1661年3月)過世,朝廷贈少傅兼太子太傅,謚忠勇,立碑紀績。享年63歲。

家族由來

石廷柱的家族,祖上為定居在女真蘇完部的女真人,姓瓜爾佳氏,為滿族八大姓之一。在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其曾祖父布哈,為建州左衛指揮,而布哈之子阿爾松阿,即廷柱的祖父,也在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世襲該職位。而阿爾松阿之子石翰,也就是石廷柱的父親,舉家遷至遼東,遂以「石」為氏,在遼東定居下來。而石翰有三子,分別為石國柱、石天柱、石廷柱,此即為石家之由來也。

生平

廣寧降清

明朝萬曆期間(1573年-1620年),石廷柱被任命為廣寧衛(今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守備,其兄長石天柱則為同衛的千總。

時間來到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率兵前來攻打廣寧城,此時原本鎮守在該城的巡撫王化貞因兵敗,逃回關內。石天柱便只好與諸生郭肇基一起出城門去拜謁努爾哈赤,並且石天柱向努爾哈赤說道:「我們已經控制住城門了。」於是努爾哈赤便在隔天入廣寧城,石廷柱也從眾一起向努爾哈赤投降,於是石廷柱被授予世職游擊的職位,並管轄這次一同投降的兵卒們。被授予三等輕車都尉的石廷柱,後隸屬於漢軍正白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因喀爾喀蒙古巴林部貝勒囊努克背棄與後金的盟約,前來劫掠後金領地。所以在四月初四時(4月29日),石廷柱便跟隨努爾哈赤一齊前往討伐,攻取其寨並且得其牲畜後歸還,戰後,石廷柱因功被努爾哈赤晉升為三等副將(三等男爵)。

己巳之變

天聰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29年7月14日),後金天聰汗皇太極派遣副將石廷柱等,率兵搜勦,明朝平遼總兵官、征虜前將軍、左軍都督毛文龍所屬的遼東各島嶼。石廷柱則負責率後金兵兩百名。前往黃骨島。而後有來自於石城島的明軍前來進攻。石廷柱於是率領後金兵擊殺明軍二百人。並且還生擒了十九人。而後,石廷柱還在該年的十月,與皇太極一起攻伐明朝,史稱「己巳之變」,這是第一次後金女真政權入塞攻明,崇禎帝下令兵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孫承宗、薊遼督師袁崇煥等將領前往馳援,隨後後金兵一路攻至北京城之下,與明軍在廣渠門交戰後,雙方互有死傷,於是後金兵遂退回滿洲,但一路上搶掠財物無算,收穫極大。且此事件也導致了之後,袁崇煥被崇禎帝問罪,繼而凌遲處死的部分因素。

天聰四年正月一日(1630年2月12日),後金大軍返還到沙河驛(今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沙河驛鎮)時,身為副將的石廷柱與文館總領袖達海以漢語諭告城中的軍民出降;二十日(3月3日),皇太極領軍自永平府至三屯營(今河北省唐山市三屯營鎮)而過,所到之處莫不歸順。但是皇太極此時聽聞,明軍某楊姓總兵領兵二千,在十八日夜進入三屯營,三屯營因而復叛,皇太極於是派遣達海、穆成格、副將石廷柱三人率領後金兵千人,前往偵察漢兒莊是否有又叛變的情形。於是在當天夜裡,三人收復了漢兒莊,於是漢兒莊與三屯營、喜峰口諸堡等復叛至此再度向後金投降。並後便帶著漢兒莊的城守遊擊兼守備的官員以及1名城中百姓,前來拜見皇太極,而後皇太極便使人於該城駐防。

祖大壽降

天聰五年(1631年),明朝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在大凌河築城,皇太極便率軍前往圍攻。祖大壽所部,因大軍圍攻而日益窘迫,因此在十月二十五日(11月18日),祖大壽便讓姪子祖澤潤向後金軍射書請降,並向皇太極請求,讓他派遣石廷柱前來與其討論投降事宜。石廷柱便與達海一起到該城的城南與其會面,首先讓陣前剛俘獲的千總姜桂前去刺探祖大壽此舉的實際情況,而後姜桂帶著城內遊擊韓棟及從者一人前來向廷柱等人言道,祖大壽想讓石廷柱越過壕溝,好告訴他自己的心腹之語。而後祖大壽讓他的養子祖可法前去後金軍營中擔任人質,並與貝勒濟爾哈朗、岳託等人行抱見禮。而後便派遣石廷柱、帶著文館庫爾纏、覺羅龍什、參將寧完我一起前往祖大壽處,而後寧完我率數人立於壕邊。只有石廷柱一人跨過壕溝。與祖大壽相見。

祖大壽對來訪的石廷柱說道,「人生於天地之間。豈有不死的道理。但為國為家為身。三者並重。我等既不能盡忠朝廷。報効國家。只能珍惜自身性命。因此决意歸順於大汗。但是自己雖然得以生還。但卻不能與妻子相見。活著又有什麼好呢。爾等果不回軍。進圖大事。當務之急是先準備良策。以攻取明朝的錦州,如果攻下錦州,則我的妻子亦得以相見,惟爾等圖之。」二者討論完後,廷柱便返回了後金的軍營。

十一月一日(11月23日),皇太極迎祖大壽於五里之外,而祖大壽則殺死副總兵官何可綱後率眾將投降後金。而後皇太極讓祖大壽回去作為內應,以奪錦州城(今遼寧省錦州市)。此時,佟養性為烏真超哈昂邦章京(皇太極時漢軍八旗的總兵官),廷柱則為其副手。

屢立戰功

天聰六年七月(1632年8月),佟養性病逝。於是石廷柱便取代他為昂邦章京。並隨皇太極征伐察哈爾部,且多有斬獲。

天聰七年六月十九日(1633年7月24日),天聰汗皇太極下令,派遣兵部貝勒岳託、戶部貝勒德格類一起率領右翼一等總兵官楞額禮、三等總兵官兼鑲紅旗固山額真葉臣;左翼一等副將兼鑲白旗固山額真伊爾登、昂阿喇及每旗副將一員、每甲喇額真一員、每牛彔代子一員,還有及舊漢軍額真石廷柱、都元帥孔有德、總兵官耿仲明,率領馬步兵萬餘人,前往攻取明朝的旅順口。而後金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攻下了旅順口,八月二十一日(9月23日)時,皇太極率領諸貝勒大臣,在盛京城的十里外,迎接自旅順口凱旋的貝勒德格類和岳託等人,並且親自用金杯酌酒,以慰勞石廷柱等人。八月二十八日(9月30日)時,皇太極論功升石廷柱為三等總兵官(三等子爵)。

天聰八年七月五日(1634年7月29日),皇太極下令四路伐明,四路大軍於沿應州會合,並先後攻打宣府與大同。石廷柱也隨軍出征,攻應州,克石家村堡。

評價

《清史稿·列傳十八》:「養性、廷柱先世本滿洲,懷舊來歸,申以婚媾。永芳歸附最先,思忠為遼左右族,皆蒙寵遇,各有賢子,振其家聲。光遠初佐養性,後與廷柱分將漢軍,罷而復起。玉和戰死。同時諸降將有績效,賞延於世,或其子顯者,得以類從。後先奔走,才亦盛矣。」

家族

妻子:元配何氏,兄副都统何儿哥里和石廷柱交好;赵氏。

子女

  • 第一子:綽爾們,一等侍衛,字關紫,配李氏,佟养真女婿西安將軍李思忠之女,墓碑收录于《雪屐尋碑錄》 。
  • 弟二子:綽和納。
  • 第三子:華善(?-1695年),為和碩豫親王多鐸的女婿,娶豫親王府第三女郡主,被封為和碩額駙,歷任內大臣、安南將軍、平寇將軍等,後官至定南將軍。
  • 第四子:石琳(1639年-1702年),歷任山東按察使、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湖北巡撫、雲南巡撫等封疆大吏,後官至兩廣總督。
  • 另二子:石璟、石政亦石珍,字璜公,配姜氏,墓碑收录于《雪屐尋碑錄》。

孫輩

  • 石文晟(1643年-1720年),字公著,號絅庵,綽爾們之子,歷任貴州布政使、雲南巡撫、廣東巡撫等,後官至湖廣總督。
  • 石文桂(?~?)字子馨,綽爾們次子,康熙十五年進士,歷任內閣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倉場侍郎等職。
  • 石文炳(?-1694年),石華善之子,娶多羅懷愍貝勒常阿岱的第二女(郡君)為妻,即為多羅額駙,順治十八年八月(1661年9月)承襲了石廷柱的三等伯爵,並官至福州駐防將軍、正白旗漢軍都統。
  • 石文焯(?-1735年),石華善之子,歷任河南巡撫、陝西巡撫、甘肅巡撫、吏部左侍郎等,官至禮部尚書。

曾孫輩

  • 富達禮:石文炳之子,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1695年12月)襲三等伯爵,雍正八年六月(1730年7月)緣事革退,後代降襲一等子爵又一雲騎尉的爵位
  • 觀音保:石文炳之子,歷正白旗蒙古副都統等,官至都統。
  • 瓜爾佳氏(?-1718年):石文炳之女,原為清朝太子妃,後為和碩福晉,丈夫為和碩理密親王允礽。
  • 瓜爾佳氏:石文炳之女,為多羅愉恪郡王允禑的嫡福晉。

玄孫輩

  • 祥泰(?-1759年),石觀音保之子,襲一等子爵,歷任鑲白旗漢軍副都統等,官至散秩大臣。娶李侍尧之妹。
  • 三泰(?-1758年),石觀音保之子,三等果勇子爵。藍翎侍衛出身,歷任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吏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等,後以參贊大臣兼軍機處行走的職位,隨靖逆將軍納穆札爾往兆惠軍營而去,但隨行二百騎在路上突遇賊三千被圍,皆戰歿。乾隆皇帝感其忠毅,封其三等子爵,諡號果勇,入祀昭忠祠。等到回部基本平定時,又讓其圖形紫光閣。

來孫輩

  • 佛住,石三泰之子,襲三等子爵、散秩大臣,官任阿克蘇辦事大臣。

世爵承襲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23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石廷柱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