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裴稹


裴稹


裴稹(?—740年),字道安,絳州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六房之一的中眷裴。官至從六品上祠部員外郎。

家族

裴稹的高祖裴定高,為北周馮翊郡太守,襲封琅琊公。曾祖為隋末名將裴仁基,為左光祿大夫兼河南道討捕大使,唐朝追贈原州都督,諡號忠。祖父為唐高宗時名臣裴行儉,官至禮部尚書兼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聞喜公,贈太尉,諡號獻。父親為開元十八年侍中兼吏部尚書裴光庭,贈太師,諡號忠獻。

生平

裴稹天性聰穎、才氣縱橫,以辭令、風儀見長,並善於選拔、推薦人才。

開元初年舉孝廉高第,以門蔭入仕。裴稹二十歲便敕授左千牛備身,成為皇帝的扈衛侍從,並於三十歲時轉為太子通事舍人。一年後裴稹調補為太常主簿,管理宗廟祭祀的文書。因為裴稹優異的工作表現,太常卿韋韜曾想為他升遷,但性格不求苟祿的裴稹拒絕。後裴稹轉任京兆府司錄參軍,擔任軍政長官的幕僚。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裴稹的父親裴光庭過世。裴光庭曾在朝廷推行循資格制度(循資格:一個以資歷選拔人才的制度),樹敵無數。其中,他最主要的政敵便是蕭嵩。因此,受到時任唐朝宰相的蕭嵩指示,太常博士孫琬以其推廣循資格,非奬勵勸勉之誼,裴光庭的諡號為「克」。這個結果令裴稹大感不滿,因此為裴光庭的諡號晝夜流淚,並多次上書至朝廷。後唐玄宗受裴稹的孝心感動,下詔將裴光庭的諡號改為「忠獻」。

裴稹曾官拜起居郎,隨侍玄宗左右,紀錄國家政事與個人善惡行為。在職期間,裴稹補齊了武德年間至當時四百餘卷史書的缺漏。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壽王李琩因受到母親武惠妃寵愛,想將其立為太子。這件事涉及奪取嫡長子一事,因此朝野畏懼議論此事,保持緘默。只有裴稹一人以申生、戾園(戾太子劉據)之禍力諫玄宗。玄宗接受了裴稹的建議,為了感謝裴稹,玄宗下詔授與裴稹給事中一職,但裴稹卻說:「陛下斷絕徵詢臣子之路已久,今天我若因此事而受到陛下特別的寵愛,之後的人便會群起跟進,那麼陛下打算要用什麼賞賜他們呢?」,玄宗才作罷。

裴稹晉升祠部員外郎,掌管宗廟祭祀的事務。後來因為工作積勞成疾病倒,臥病在床將近十天。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二月十九日,裴稹因病逝世於長安光德里私第。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二十日,下葬於長安萬春鄉神和原。

寶應元年(762年),裴稹被追贈陝州刺史。

後代

裴稹共有四子。

  • 長子裴倩,字容卿。尚書駕部員外郎兼殿中侍御史江西道租庸鹽鐵等使,諡號節
  • 次子裴儆,字九思。尚書司勳員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參中軍元帥雍王軍事,諡號成
  • 三子裴倚,殿中侍御史試守萬年縣令
  • 四子裴侑,太原府榆次縣尉

註釋

來源

  • 舊唐書/卷84/列傳第34。
  • 新唐書/卷071上/表第11上。
  • 新唐書/卷108列傳第33。
  • 大唐故朝議郎行尚書祠部員外郎裴君墓誌銘(並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唐故尚書祠部員外郎贈陝州刺史裴公行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唐故尚書祠部員外郎贈陝州刺史裴公行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裴稹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