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無綫電視配音組


無綫電視配音組


無綫電視配音組(又稱:TVB配音組)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旗下部門,1967年開台時已設立,亦是香港現時唯一直屬於電視台的配音組。配音組隸屬於節目協製科,配音員則是隸屬於藝員科。約於1980年代末分為粵語配音組及國語配音組。粵語配音組的職責是為外購電視劇、電影、動畫、綜藝及資訊節目進行粵語配音。國語配音組則主要為無綫電視自家製作的節目進行國語配音,以供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發行。

歷史

無綫電視開台早期,以播放外購劇集、電影及節目為主,因此粵語配音是一項主要工作,當時的配音員不少是幕前演員出身。隨著電視台的節目逐漸轉為本地製作為主,對配音的需求減少,進入1980年代,電視台配音員人手過盛、收入減少,出現轉投電影配音的趨勢。

無綫配音組早期實行領班制。一些說法為早期配音員團隊分成兩組,分別由丁羽及姜中平擔任領班。1970年代則有一組由朱江擔任領班。而據配音員馮錦堂(1979年入行)之說,開台前籌備期間的初代配音組,分別為姜中平及宗燦枝領班的兩組,1970年代擴編為四組,包括日班的丁羽(第一組)及譚炳文(第二組)、夜班的盧國雄(第三組)及周慶良(第四組) 。1970年代後期已從領班制轉為公司制。1968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中,則介紹了負責撰稿的姚普光(亦擔任《歡樂今宵》編劇)、負責音響效果的陳鍊。1970年無綫啟用兩個設有新式設備的配音室,當時的報道指為「本港第一家採用錄影設備的配音機構」,當時配音組由馮偉君、李欣榮、劉益穎三名年青員工負責編排工作,工程主管為鍾德偉。

據1979年至1982年的報刊訪問,當時李欣榮已成為配音組主管。據1980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當時配音組約有四十位配音員,多為男性,導配則有五人。1982年的專訪則訪問了李欣榮及負責音響效果的吳國華,當時配音員有三十多人。

隨著1990年代麗音雙語廣播的發展,配音的需求增加。據1995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當時配音組的上級部門名為製作服務科,配音組分為粵語配音組及國語配音組,而國語配音組是成立於1988年;當時粵語配音組有二十二位男性配音員、十七位女性配音員及八位監製,國語配音組約有二十位配音員及三位監製,兩組合共有六名全職撰稿員(亦有兼職撰稿員),配音組製作主任為賴偉強。

1988年林百欣入主亞洲電視後,及2011年王維基籌備香港電視網絡期間,配音組與無綫其他部門一樣,均遭受這些競爭者引發的挖角潮。

培訓與入職途徑

1975年,無綫開辦配音訓練班,由現職資深配音員丁羽、譚炳文、梅欣、盧國雄等人擔任導師。亦有一些配音員出身於藝員訓練班。1990年,開辦第1期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但此訓練班只是每隔數年不定期開辦。亦有2014年停辦,2021年曾志偉主政後復辦的說法。

配音員需具備中五或以上學歷,曾於1970年代容許寫信到無綫電視自薦。1990年起,未具備配音經驗者,唯一途徑是投考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通過考核才有機會入職。現職自由身配音員則可透過寄聲帶到無綫電視自薦。惟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只會不定期舉辦,有配音員建議有志入行者可嘗試上述同樣方法自薦。幕前藝員或獲相熟人士引薦則不設入職限制。配音員以合約制形式受聘,入職無綫電視時一般需要簽訂三年合約(分為兩年「死約」及一年「生約」),每月工資取決於配音員的工作量(連同底薪)。另外年滿60歲或以上的配音員,或會改簽不受保障的合約(「老人約」)。

1990年代中期始開辦對口本撰稿員訓練班。

架構與制度

據1980年代的介紹,配音組轄下分為工程部及製作部,工程部負責音響效果及設備保養,製作部負責翻譯、導配、配音,除了配音員,部門內還有其他不同崗位。該時期初入行的馮錦堂則提到部門由一位經理主事,主要處理行政工作,並非配音員出身,轄下有數個負責文書工作的職員。

配音組最前期的工序為翻譯,附有文字劇本的外購節目需要將劇本翻譯為中文,沒有文字劇本的外購節目則需要人手觀看整個節目,將對白逐字記下,1980年代的翻譯工作多外聘熟悉外語的兼職人員進行,後來內部熟悉外語的員工漸多,多由他們以領取額外報酬的方式進行。然後,將翻譯劇本改寫為符合本地文化、口語化,且音節符合角色口部開合次數的配音劇本,再經審核後交由配音員進行配音,1990年代的介紹中負責此工序的職位稱為對口本撰稿員。配音組實行導配制,由「導配」一職(一說「配導」)主導整個配音過程,策劃期間該職位需要對劇本內容、角色身份、對白、音響效果等方面進行事前研究,亦需協助配音員對準口形,選擇合適聲線,配音完成後亦負責進行檢定。當時背景音樂、音效與對白通常都混雜於同一卷錄音帶中,故音樂、音效亦需要重新配上。1990年代介紹中的監製一職,職務與導配相近。

1979年《工商日報》的訪問比較了當時無綫電視與麗的電視配音員的薪酬計算方式,無綫按句數計算,並無主角配角之分;麗的則按分級支付月薪,超時薪金則按時間計算。該年入行的馮錦堂亦提及無綫當時按句數計算薪酬,後來改為按時間單位計算,單位俗稱為「Show」,一Show為半小時。

配音員的工作安排一般是由粵語配音組主管或導配負責。尤其是主角或要角的配音人選,通常會經過粵語配音組主管及導配會議商討,亦可能會安排多於一名配音員「試聲」,經過比較後才作最終定案。

報幕工作安排則是由宣傳科負責。旗下每個頻道或平台之宣傳片(如翡翠台、J2/TVB Plus、明珠台、myTV SUPER)通常會由指定配音員兼任常駐報幕員,惟2020年代起陸續有多名粵語配音員離職的關係(當中包括已兼任常駐報幕員之配音員),因此既有報幕工作安排開始逐步改為不固定人選取代之(少部分配音員離職後則轉以自由身形式繼續參與),以減低「一換再換」的突兀感。

規模縮減

過往多年無綫電視因長期和穩定地賺取利潤的關係,故配音員只要不是犯下嚴重過錯的話,基本上無綫電視甚少單方面解僱配音員,亦因此曾被視為配音界的「鐡飯碗」,整體流失率本來不算普遍。但無綫電視在時任董事局主席陳國強、行政總裁李寶安、非戲劇助理總經理余詠珊、副總經理杜之克主政起,因主張節省營運開支,2014年後暫停舉辦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及對外招募,同時無綫電視粵語配音員流失率亦開始上升。

再者無綫電視自2015年起不斷流失配音員並甚少填補空缺,亦逐步縮減配音節目時數(如縮減動畫播放時段、先後取消明珠台及收費頻道麗音廣播),2018年更因業績下滑而打開裁減配音員的先例(無綫電視以「不續約」的說法代替),配音界的「鐵飯碗」從此成為歷史。兩年內已流失超過20名配音員,離任人數是歷年以來最多(2015年至2020年間起碼有30人離任)。無綫電視直指因為粵語配音組人手過剩,並需要「人力精簡」,當中更包括任職超過40年的資深配音員馮錦堂,觸發不少支持者及媒體的關注。

2020年,無綫電視英語頻道明珠台再度取消雙語廣播(曾於2016年至2019年間有限度恢復雙語廣播),配音需求進一步減少,配音室由高峰期的七間縮減至兩、三間。

2021年起曾志偉及王祖藍成為新任管理層,其後余詠珊及杜之克亦相繼離職,粵語配音組離職潮才開始緩和,更首次以粵語配音為題材製作競賽真人秀節目《好聲好戲》系列(參賽者為現役藝員),隨後又推出配音員培訓真人秀節目《聲級學堂》及有限度重新增加配音節目時數(如恢復明珠台電影麗音廣播、恢復部分動畫播放時段)。

惟無綫電視面對持續虧損的情況,隨後王祖藍亦專注於內地發展,再加上C君要專注幕前工作而辭任J2創意總監,使較早前的安排「打回原形」(如再次縮減動畫播放時段及重播大量片集),更於2023年宣佈將進行新一輪裁員,並先後證實多名配音員(林國雄、盧國權、梁少霞、鄭麗麗、張錦江、鄧志堅、羅孔柔、謝潔貞、林丹鳳、何璐怡、張方正、蕭徽勇、陳琴雲、梁志達、許盈、廖欣怡、陳欣、李錦綸、劉奕希、麥皓豐、陳皓宜)離職的消息,而第6期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餘下的在職學員(陳耀楠、李安邦、葉曉欣)亦在這次離職潮中全數離職,並打開直接「清零」的先例。截至2024年年中,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人數由全盛時期的80人左右縮減至30多人,2023年至2024年間的離職人數更打破2020年的紀錄。

雖然網上一度流傳解散粵語配音組,不過以三年合約(兩年「死約」、一年「生約」)作為推敲,有部分於2023年至2024年期間約滿的配音員相信已獲續約,再加上至今長篇動畫《多啦A夢》、《爆旋陀螺X》、《新幹線戰士 改變世界》的配音工作仍如期進行並完結無期,而TVB絕少安排即將離職配音員在目前首播之動畫或劇集擔任主角或要角,間接使粵語配音組解散的傳言不攻自破。

粵語配音組

粵語配音員列表

現職

離任

國語配音組

國語配音組成立於1988年,主要為無綫電視自家製作的節目進行国语(汉语普通话)配音,以供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發行。據配音員憶述1990年代初的情況,無綫並不干涉他們在外接洽兼職配音工作。

無綫早期的國語配音員,不少來自同系公司邵氏的配音組,因1980年代邵氏逐漸淡出電影市場。近2010年代加入的年輕一代國語配音員多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專業院校。無綫亦有為他們安排培訓。

TVB的國語配音不同于中国内地和台湾的普通话口音,融合了邵氏的老国语、粤语以及中国北方人的说话习惯,并夹杂大量语气词和英语单词,形成了独特的「TVB腔」。

國語配音員列表

備註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 香港粵語配音員
  • 香港粵語配音員列表
  • 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
  • 無綫配音組仝人聯歡暨頒獎典禮
  • 香港配音從業員工會
  • 好聲好戲
  • 聲級學堂

外部連結

  • TVB藝人 - 配音藝員 - tvb.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無綫電視配音組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