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陳錦棠


陳錦棠


陳錦棠(英語:Chan Kam Tong,1906年8月7日—1981年12月30日),一說為廣東中山小欖人,一說為南海人,廣東粵劇名伶、電影演員,行內人稱「一哥」(年長後多稱「一叔」)。擅演武戲及反派角色,獲得「武狀元」稱號。1950年代起長居香港至逝世。

關於陳錦棠的父母及出生地並沒有明確記載

關於早年學藝經歷,一般說法為陳錦棠最初師從名伶新北習武功,與關德興為師兄弟。據粵劇研究者朱少璋在專著中詳述,陳錦棠自6歲起跟從新北於廣州生活,乳名「阿玉」,新北為其義父兼師父,至17歲仍跟隨新北演戲,早期藝名為「新靚玉」,簡稱「靚玉」。

1924年曾加入駱錫源的新紀元劇團。1925年加入當時由馬師曾、陳非儂為台柱的大天羅劇團,從最基層的「拉扯」晉升至「三幫小武」,當時同樣未成名的桂名揚亦在大天羅,兩人曾一同演無名小卒。桂名揚後來成名早於陳錦棠,被稱為「金牌小武」,開創代表小武的粵劇流派「桂派」。亦有將陳錦棠視為「桂派」的說法。

後薛覺先接手大天羅,1929年正式改組為覺先聲劇團,陳錦棠留在覺先聲,獲薛覺先賞識,收其為徒兼義子。據朱少璋引用熟悉當時劇壇的名編劇南海十三郎之說,陳錦棠是先拜薛為師,後再認為義父,此舉曾被新北門人視為忘恩負義,但新北本人並不反對,且替陳向門人解釋,從此陳稱新北為阿叔,稱薛覺先為Daddy。這段時期開始受到注意。演藝事業上所使用的名字亦轉為「陳錦棠」。

1932年,獲日月星劇團重金禮聘,在覺先聲休班期間加盟,當時已成名的桂名揚亦在日月星。1933年,加盟編劇南海十三郎自組的大江南劇團,但該團經營不善,陳錦棠又曾自組臨時班,請南海十三郎編劇。同年覺先聲重組短期班,南海十三郎獲薛覺先之邀主理劇務,並寫出著名劇目《女兒香》,重返覺先聲的陳錦棠因演出該劇的反派文武生(男主角)魏昭仁,知名度及身價暴升。

1934至36年期間,曾再加盟日月星;加盟黃不廢的新生活劇團等;與關影憐、李海泉等人自組金星男女劇團。

1937年陳錦棠自組錦添花劇團,班底亦包括關影憐、李海泉,早期曾大膽起用新人白雪仙,成立之初劇務上亦多獲南海十三郎協助。除在廣東一帶演出外,1939至40年曾赴美洲巡迴演出。1950年代起完全成為香港本地戲班。錦添花至1970年代初結束,為二戰後香港最長壽的粵劇戲班。

自成立錦添花後,陳錦棠多年來亦曾新組、加盟其他戲班,如唐滌生等的鴻運劇團、芳艷芬的新艷陽劇團、吳君麗為花旦的麗聲劇團、麥炳榮與鳳凰女為台柱的大龍鳳劇團等等。

電影方面,1934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1941年的《俠盜錦毛鼠》為首部主演作品。作品逾百部,主要集中於1959至1962年間。

最後之電影演出為聚集眾多名伶的大製作《李後主》(1968年上映),該片亦同是任劍輝及白雪仙最後參演之電影。1973年因腳傷結束舞台演出生涯。

晚年仍積極參與劇團策劃工作,樂於改革。其政策包括在過場編排上重視節奏,盡量避免落幕引起冷場,同時平衡中場休息時間;音樂方面強調曲詞與口白必須爽快,全部樂曲採用中國古樂;改良舞台佈景的寫實感;減低台柱薪酬而提高較基層人員待遇。

在粵劇業界事務方面,從香港八和會館(業界組織)於1953年成立,直至1978年,陳錦棠一直是每屆理事會成員,曾任第2屆副理事長、第14屆副主席等職。1965年啟德遊樂場開始營運,其前八和會館曾計劃承包啟德遊樂場之粵劇演出,作為業界的長期固定演出地點,但內部出現分歧。陳錦棠遂與妻子陸淑卿以及徐時、霍強成立泰來公司,於1965年初起承包該場地之粵劇演出,在當時的成立記者會上指出此舉為響應八和會館的救濟失業運動,除徐時受薪外,其餘三人皆為義務。一直承包至1970年代初。

1977年宣布退休。1981年12月28日因嚴重感冒入院,12月30日晚病逝於聖保祿醫院。

陳錦棠在粵劇中主要擔演文武生及小生。

他以武戲著稱,擅使「五色真軍」(金屬製真兵器)。更身懷一項高難度絕技「高檯飛椅」(或稱「飛椅」、「飛枱」),即把一張椅放於一張桌上,演員站於椅上,以腿勾住椅腳橫木,借力逐漸移動,最後連人帶椅飛躍至地面,期間需有稱為「台口」的舞台工作人員適時拉開桌子。此技鮮有人練成,自1960年代陳錦棠的演出後,已沒有人再表演過。陳錦棠少時雖已跟從新北習武,但據朱少璋引南海十三郎說,新北對各種角色俱有研究,但武戲並非其最擅長的項目,陳錦棠其實曾獲一位武技優秀的京劇坤角(女藝人)傳授北派武功。朱少璋又稱武師張海鵬、蕭月樓、韓雲傑均曾指導陳錦棠。

雖然正派與反派角色都曾演繹,但陳錦棠的經典角色多屬反派人物,如《女兒香》的魏昭仁、武松與潘金蓮故事中的西門慶(但其早年亦擅長演武松)、梁天來案的凌貴興,因此他相對於介意演反派的生角演員,戲路較廣,亦能較好地掌握亦忠亦奸、立場反覆的角色,如《萬世流芳張玉喬》中的明末將領李成棟。曾為錦添花編劇的潘焯稱,當時多安排蘇少棠(陳錦棠徒弟)演正面人物,陳錦棠演反面人物,「但戲都多落在『一哥』身上,這樣才襯托出戲味來」。此外他亦擅長演周瑜。

據粵劇研究者黎鍵說,因二戰及國共內戰,1940年代後期大量伶人轉至香港,1950年代初香港粵劇界推選出「三王」,分別為「文武生王」新馬師曾、「花旦王」芳艷芬、「丑生王」梁醒波,後又選出陳錦棠為「武狀元」。1960年代組成的五王劇團之宣傳中,陳錦棠仍稱「武狀元」,其餘台柱為「慈善伶王」新馬師曾、「花旦王」鄧碧雲、「武生王」靚次伯、「丑生王」梁醒波、「小曲丑王」譚蘭卿、「二幫旦王」任冰兒。

但據朱少璋反駁黎說,早在1936年已有報道稱陳錦棠為「武狀元」;而1932年陳錦棠在日月星劇團劇目《花落見花心》中演出的角色朱亮是一名武狀元;又引1977年《星島日報》專訪,陳錦棠自言二戰前因常演武戲,已被人稱作「武狀元」。

其妻陸淑卿為陸佑後人,一說為女兒,一說為孫女。據朱少璋考證,孫女之說為實,陸淑卿(1908-2001年)是陸佑兒子陸運超的五房太太楊秀坤所生。陳錦棠與陸淑卿於1936年1月1日在香港成婚。陸淑卿一直主理錦添花劇團班務,朱少璋指她在粵劇界與薛覺先之妻唐雪卿、文覺非之妻梁金蝶、羅品超之妻黃寶瓊並稱為「四大老婆」,朱少璋亦認同製作人丘亞葵將她譽為「女班政家」、「女中豪傑」。

陳錦棠的女兒陳琰玲同時亦是其關門弟子。早年在廣州由師公新北照顧並向她傳授粵劇基本功,名字「琰玲」亦為新北所起。

以下僅列出具代表性、記載較多者。

  • 蕭仲坤(1929-2005年):入門最早的弟子,與蘇少棠合稱陳門「哼哈二將」。
  • 蘇少棠(1927-2012年):與蕭仲坤合稱陳門「哼哈二將」。為錦添花劇團後期之台柱。
  • 梁蔭棠(1911-1979年):曾向桂名揚學藝,後帶藝拜陳錦棠為師,人稱「武探花」(時人本擬稱其為「武榜眼」,但他不敢緊居於師父之後,故稱「武探花」)。
  • 盧海天(?-2003年) :曾向桂名揚學藝,後帶藝拜陳錦棠為師。香港音樂人盧冠廷之父。
  • 羅家寶(1930-2016年):粵劇大師。約13歲拜陳錦棠為師,與蕭仲坤及蘇少棠為結拜兄弟,亦曾師從薛覺先、桂名揚,始創「蝦腔」。名伶羅家英堂兄。
  • 林錦堂(1948-2013年):朱少璋據陳錦棠訃文及一些報章報道考證,認為他曾拜陳錦棠為師。
  • 周少平(1916-2011年):1939年起於美國演出,因太平洋戰爭而滯留,加入美軍,戰後定居美國成為公民,沒有再以粵劇為業,只參與業餘演出。曾為香港八和會館名譽顧問。
  • 唐佳(1937年-):1960-70年代香港著名武術指導,1950年代來到香港謀生,曾在戲班工作,向陳錦棠學藝。
  • 梁漢威(1944-2011年),未曾正式向陳錦棠拜師,1960年代在啟德遊樂場演出期間,常效法陳錦棠的演法,獲陳錦棠指點。於2005年八和會館一項口述調查中表示,曾口頭上向陳錦棠拜師。
  • 陳慧瑜:曾與導演馮峰結婚,誕下著名女演員馮寶寶。又曾與陳錦棠妻陸淑卿之姪兒陸潤龍結婚,1958年離婚。
  • 梁素琴(1928-2022):粵樂大師梁以忠及粵曲歌唱家張玉京之女,有才女之稱。最初於錦添花劇團師從陳錦棠(1940年前後),不久隨父親轉投當時在桂林的覺先聲劇團,拜薛覺先為師。
  • 李香琴(1932-2021):著名二幫花旦及影視演員,曾加入陳錦棠領導的「錦添花劇團」。
  • 陳琰玲:陳錦棠之女,見上。
  • 朱少璋著《陳錦棠演藝平生》
  • 陳錦棠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陳錦棠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陳錦棠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简体中文)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陳錦棠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