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界限街


界限街


界限街(英語:Boundary Street),是香港九龍半島一條東西向街道,連接深水埗區與九龍城區。道路始於深水埗南,中間穿越九龍塘南部和九龍仔,最後到達九龍城並併入太子道西。而界限街本身亦與太子道西大致平行。

殖民地時代,清廷割讓予英國的土地以此線為界,此線以南為割讓地(九龍),以北為租借地(新界)。

歷史

中英邊界

1860年,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清國與英屬香港的邊界以昂船洲最北點起向東直線劃過九龍半島,直到九龍城以南、珓杯石以北的九龍灣海濱為止。英方稱邊界為「界限線」(Boundary Line),規定開關時間為每天早上6時至日落之後。

1898年,英國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九龍及新界,中英邊界改到深圳河。這條界限線亦被英方改稱為「舊邊境線」(Old Frontier Line)。

界限街

1860年邊界生效後,深水埗一分為二,南部由香港政府管治,而南面部份一條短小的邊界街道便被稱為界限街,設有哨站。另外,在馬頭圍村以北,曾有一條與邊界平行的道路,到達聖山後繞過其北麓通珓杯石,這條道路在1920年代初被太子道東所取代。1920年代中,在深水埗都市化、九龍塘花園城市計劃開展,加上平整九龍仔山等因素底下,界限街到了1934年已延長至現今的規模。

除了與九廣鐵路交匯的一段以外,界限街整條街道基本上與舊邊界平行。較界限街早落成的九廣鐵路,建火車橋跨過由九龍仔流出旺角咀的水坑,該條水坑後來變成暗渠,被界限街所覆蓋。

現今意義

雖然1898年後,邊界已不復存在,但界限街仍然作為分開九龍(舊九龍)與新九龍的分界線的功能。位於界限街以北地區的物業需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租,以南之物業則需繳付地稅。

現況

界限街中段是九龍仔豪宅區,居住者大多是中產階層,該處亦是不少名校如瑪利諾修院學校、喇沙小學的所在地;而西面就是深水埗及大角咀,居住者以中下階層為主。

圖片

沿路著名地點

  • 曉珀
  • 警察體育遊樂會
  • 曉珀·御
  • 旺角大球場
  • 園圃街雀鳥花園(雀仔街)
  • 花墟球場
  • 花墟道
  • 瑪利諾修院學校
  • 明愛太子宿舍
  • 喇沙書院
  • 喇沙小學
  • 碧華花園

連接道路 (西至東)

  • 通州街
  • 聚魚道
  • 南昌街
  • 海壇街
  • 大角咀道
  • 醫局街
  • 荔枝角道
  • 黃竹街
  • 大南街
  • 楓樹街
  • 基隆街
  • 汝州街
  • 白楊街
  • 砵蘭街
  • 長沙灣道
  • 彌敦道
  • 西洋菜北街
  • 通菜街
  • 花園街
  • 洗衣街
  • 大坑東道
  • 基堤道
  • 勵德街
  • 金巴倫道
  • 窩打老道
  • 何東道
  • 伯爵街
  • 喇沙利道
  • 述德街
  • 書院道
  • 品蘭街
  • 嘉林邊道
  • 太子道西
  • 聯合道

參見

  • 北京條約
  •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太子道
  • 亞皆老街

參考資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界限街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