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今天在馬其頓之上


今天在馬其頓之上


《今天在马其顿之上》(馬其頓語:Денес Над Македонија)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国歌,写作於1943年,由托多尔·斯卡洛夫斯基作曲,弗拉多·马莱斯基作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後,马其顿加入南斯拉夫民主联盟,这首歌就被定为国歌。1991年当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後,国歌并没有改变,这首歌仍然是独立後的国歌。

歌词

马其顿语

汉语翻译

今天在马其顿之上,出现了
全新的自由的太阳。
马其顿人飞吧,
为了他们的权利!
马其顿人飞吧,
为了他们的权利!

克鲁舍沃共和国的旗幟
现在又重新飘扬
戈采·代尔切夫,皮图·古里!
达姆·格鲁埃,桑丹斯基!
戈采·代尔切夫,皮图·古里
达姆·格鲁埃,桑丹斯基!

马其顿的森林在歌唱
新的歌曲和新闻
马其顿已经解放了
她已经获得了自由!
马其顿已经解放了
她已经获得了自由!

参考文献

注释

外部链接

  • 政府网站中的国歌
  • MP3马其顿国歌乐曲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今天在馬其頓之上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是由俄罗斯汉学家兼传教士彼得·伊万诺维奇·卡法罗夫(教名巴拉第)制订的一种可以把现代汉语转写成俄语字母的系统。

俄罗斯所用将汉语转写为俄语的官方标准也称帕拉季音标体系(Транскрип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алла́дия)转写为其他使用西里尔字母的语言,如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保加利亚语时,所用的标准会有出入。

方案

聲母

注意俄语西里尔文没有表示“资”“知”两声母的字母(保加利亚语用дз和дж,塞尔维亚语和马其顿语用ѕ和џ),因此用цз和чж分别表示。

韵母

若下一个音节以元音开始的话,末尾的ng被转写为нъ。例如,长安(Chang'an)和衡阳(Hengyang)分别被转写为Чанъань和Хэнъян。

零声母合口呼(汉语拼音以w-起首的音节)除wu转写为у之外都会转写为в。例如,武威(Wuwei)会被转写为Увэй,而万宁(Wanning)会被转写为Ваньнин。

与其他方案比较

例外

北京和南京写作Пеки́н(不是Бэйцзин)和Нанки́н(不是Наньцзин),就像Peking和Nanking仍在英语国家广泛流行那样。香港可以拼作Сянга́н(Xianggang)和Гонко́нг(Hong Kong),而后者更为常见。

hui通常拼写成хуэй而不是хуй(如回族:Хуэйцзу),偶尔还会出于美观的考虑写作хой(如安徽:Аньхой),因为хуй(huj)在俄语及其他斯拉夫语言中是阴茎的讳称。

早期的文献中存在着变种:мэн — мын、мэнь — мынь、фэн — фын、фэнь — фынь、пэн — пын,因此澳门(Macao)在俄语中的传统拼法为Аомынь。许多现代的文献在一些例外的情况下使用э。

乌克兰语系统

声母

韵母

若下一个音节以元音开始的话,末尾的ng被转写为нъ。例如,长安(Chang'an)和衡阳(Hengyang)分别被转写为Чан'ань和Хен'ян。

零声母合口呼(汉语拼音以w-起首的音节)除wu转写为у之外都会转写为в。例如,武威(Wuwei)会被转写为Увей,而万宁(Wanning)会被转写为Ваньнін。

对比表

下表展示了乌克兰Palladius系统和另外两种在英语国家最常见的拉丁化系统,分别是汉语拼音和威妥玛拼音的对照表。

乌克兰字母转写和俄语的有以下区别:

  • е → є
  • ё → йо
  • э → е
  • г → ґ
  • и → і
    • жи, чжи, чи, ши (ri, zhi, chi, shi) 仍用и
    • 零声母音节以ї起首(yi, yin, ying → ї, їнь, їн)
  • ы → и
  • ъ → '(送气符)

白俄罗斯语系统

白俄罗斯字母转写和俄语的有以下区别:

  • ао, яо → аа, яа (对应白俄罗斯语的A音化)
  • и → і
    • ri, zhi, chi, shi 中写作ы (жы, чжы, чы, шы).
  • ъ → ' (送气符)

塞尔维亚语系统

塞尔维亚语转写和俄语的有以下区别: j, q, zh转为ђ, ћ, џ;塞尔维亚字母ј, љ, њ取代了я, е, ё, ю, й;韵尾n、ng分别转作н和нг。

马其顿语系统

声母

韵母

w-和y-分别写作в-和ј-。

不同西里尔字母转写方案的比较

例文

参考资料

  • Automatic Cyrillic transliteration of piny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notation of Chinese with Palladius and other phonetic syste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文獻

引用

书目

參見

  • 东干语
  • 塔兹语
  • 粤俄实用转录

外部連結

  • Таблица соответствия транскрипций PINYIN и Паллади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О русской орфографи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Корректировочная таблица чтений китайских имен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названий и терминов, приводимых в трудах о. Иакинфа (Н. Я. Бичурина)
  •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крипция Пиньинь по системе Паллади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塞爾維亞語:Амбасада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е у Пекинг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派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外交代表機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六街1号,设于两国建交的1955年。

该大使馆兼辖塞尔维亚在朝鲜、蒙古国和巴基斯坦的外交事务。

历史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两国建交后均在对方国家首都建立大使馆,并互派大使,南斯拉夫首位驻华大使是原任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的弗拉吉米尔·波波维奇,波波维奇于1955年6月30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递交国书。

多个加盟国退出南斯拉夫联邦后,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于1992年组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大使馆为南联盟继承,2003年南联盟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解体,该大使馆为塞尔维亚继承。

历任大使

参见

  • 中國—塞爾維亞關係
  •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
  • 塞尔维亚驻上海总领事馆

参考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的新浪微博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Е


Е


Е, е 是一个广泛用在斯拉夫语言的西里尔字母。在俄语、白俄罗斯语中,它的称呼为 е, je;在保加利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语、乌克兰语中,它的称呼为 е, e。Е 与 Є 一样是由希腊字母 Ε 演变而成。

在俄语中,Ё, ё 字母顶上的两点很多时都被省去,变成 Е, е。

字母的次序

在俄语、白俄罗斯语字母中排第6位,在保加利亚语字母中排第7位,在乌克兰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字母中排第8位。

音值

在俄语為半閉前不圓唇元音/e/、白俄罗斯语为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在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等为 /e//ɛ/ 等音值。

字符编码

相關字母及其它類似字符

  • Ε ε : 希臘字母 ε
  • E e : 拉丁字母 e
  • Ɛ ɛ : 拉丁字母 ɛ
  • Ё ё : 西里爾字母 ё
  • Є є : 西里爾烏克蘭語字母 є
  • Ԑ ԑ : 西里爾字母反轉 ԑ
  • Э э : 西里爾字母 e

參考文獻

参閲

  • Ё ё(西里尔字母)
  • Ε ε(希腊字母)
  • E e(拉丁字母)

外部連結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Е」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е」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Е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