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疯子组合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疯子组合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疯子组合(烏克蘭語: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і маніяки羅馬化:Dnipropetrovski maniiaky),指乌克兰連環殺手维克托·萨延科伊戈尔·苏普鲁纽克亚历山大·甘扎,于2007年6月25日至7月23日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犯下29起谋杀案,造成21人死亡。

2009年2月10日,萨延科和苏普鲁纽克被判处无期徒刑,甘扎被判处九年监禁。

背景

维克托·萨延科和伊戈尔·苏普鲁纽克家庭条件均较好。萨延科的父亲在检察院上班,苏普鲁纽克的母亲则是当地行政部门的一名高级官员。苏普鲁纽克读书时便犯事不少,曾殴打同学,偷窃自行车。由于其家庭的政治关系,苏普鲁纽克并未受到法律制裁。

三人就读于同一所中学,九年级下学后便认识了彼此。受伊戈尔·苏普鲁纽克影响,三人开始虐杀动物,后来为寻求更大的快感,便开始抢劫和杀人。

谋杀

前两起谋杀案发生于2007年6月25日晚。首位受害者是卡捷琳娜·伊利琴科(烏克蘭語:Катерина Ільченко),女,33岁。她去朋友的公寓喝茶,完后步行回家,途中遇害。据萨延科供述,他和苏普鲁纽克当时正出外散步。苏普鲁纽克拿着把锤子。当伊尔琴科走过时,苏普鲁纽克转过身来,打击其头部一侧,致其死亡。凌晨5点,伊利琴科的尸体被其母亲发现。在第一起谋杀发生后不出一小时,第二名受害者罗曼·塔塔列维奇(烏克蘭語:Роман Татаревич)便遇害,其时他正在距离第一起谋杀案现场不远的长椅上睡觉。塔塔列维奇头部受到钝器多次击打,使其面部无法辨认。长椅就位于当地检察官办公室对面的街道上。

7月1日,邻近城市新莫斯科夫斯克另有两名受害者叶夫根尼娅·格里先科(烏克蘭語:Євгенія Грищенко)和尼古拉·瑟丘克(烏克蘭語:Микола Серчук)被谋杀。7月6日晚,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又有3人被谋杀:刚刚退伍的新兵叶戈尔·涅奇沃洛达(烏克蘭語:Єгор Нечволода),从夜总会步行回家途中被打死,其母亲早上在博格丹·赫梅尔尼茨基街他们的公寓楼附近发现尸体; 28岁的夜班警卫奥廖娜·什拉姆(烏克蘭語:Олена Шрам),在科西奥拉(烏克蘭語:Косіора)街拐角处被谋杀,据萨延科供述,当什拉姆走向他们的时候,苏普鲁纽克用预先藏在衬衫下面的锤子击打她,什拉姆摔倒之后,苏普鲁纽克重又打了她几下。什拉姆有一个装满衣服的包,萨延科和苏普鲁纽克便用衣服擦干净锤子,然后把包扔掉;当晚随后不久,他们又杀了瓦连京娜·甘扎(烏克蘭語:Валентина Ганжа,与共同被告亚历山大·甘扎虽同姓但无明显亲缘关系)。瓦连京娜·甘扎有三个孩子,且丈夫残疾。

次日,即7月7日,邻近城市皮德霍羅德內的两个14岁男孩安德烈·西久克和瓦季克·利亚霍夫(烏克蘭語:Вадик Ляхов)在钓鱼时遇襲。安德烈被杀害,瓦季克躲进树林逃過一劫。 7月12日,48岁的谢尔盖·亚岑科(烏克蘭語:Сергій Яценко,不久前因癌症致残)骑第聂伯摩托车失踪。四天后,尸体方被发现,尸身上遭虐待痕迹仍清晰可见。7月14日,临近村庄季伊夫卡(烏克蘭語:Діївка),45岁的纳塔利娅·马姆恰鲁克(烏克蘭語:Наталія Мамчарук)骑摩托车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两人将她撞倒,用锤子或管子将她打死,随后骑摩托车离开。有目击者曾上前追赶,但两人早就看不见了。

随后不断发生了共计12宗谋杀案,通常每天都会发现多具尸体。受害者多为儿童、老人、流浪汉或者醉汉。绝大多数人被锤子和钢筋等钝器所杀害。作案人常常用钝器击打受害者面部,使其尸体不易辨认。许多受害者遭到肢解和酷刑,如一些受害者眼睛被活活挖了出来,一名孕妇的胎儿被从子宫中割出等,但没有报告表明受害者曾遭到性侵犯。有一些受害者的手机和其他贵重物品也被抢走,被卖到当地的二手市场,然而大多数受害者的财产都完好无损。系列谋杀案作案地点范围极广,除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外,还有许多案件发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边远地区。

逮捕

三名犯罪嫌疑人均于2007年7月23日被捕。苏普鲁纽克当时正准备把遇难者的一部手机以150格里夫纳的价钱转手卖给二手商店,店主开机检查手机性能,使得警方追踪到手机信号所在地,在商店的收款台将萨延科和苏普鲁纽克逮捕。甘扎在家中被捕,当时正将赃物扔进马桶冲走。

审判

三人犯下的29起谋杀案有21起既遂、8起未遂。法院指控苏普鲁纽克21起谋杀案、8起持械抢劫案和1起虐待动物案,指控萨延科18起谋杀案、5起持械抢劫案和1起虐待动物案,指控甘扎2起持械抢劫案(作案于2007年3月1日卡姆揚斯凱)。

逮捕后法医对三人进行了医学鉴定,证明其精神正常,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最开始三人均承认罪行,但看到法院对他们的指控后,苏普鲁纽克便翻供,并声称之前的供词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另外两人则只承认部分指控。

调查人员搜集证据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和电脑存有他们在作案时和作案后拍下的许多影片和照片。2008年10月29日,法庭展出了300多张照片和2段视频。2009年2月10日,法庭判处苏普鲁纽克和萨延科无期徒刑(1999年12月乌克兰废除死刑),判处甘扎九年有期徒刑。随后萨延科和苏普鲁纽克不服判决,通过律师提出上诉。2009年11月24日,乌克兰最高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后续

2008年12月4日,谢尔盖·亚岑科等人遇害的影片被人上传到美国一家网站,后来以《三男一锤》(“3 guys 1 hammer”)、“3 guys 1 screwdriver”等标题在网络上流传,引起极大关注。《泰晤士报》等正规媒体亦有报道。

模仿

2011年4月5日,人称“学院疯子组合”(俄語:Академовские маньяки)的两名俄罗斯青年阿尔乔姆·阿努夫里耶夫(俄語:Артём Ануфриев,1992年)和尼基塔·雷特金(俄語:Никита Лыткин,1993年),因涉嫌对伊爾庫茨克学院城居民实施6宗谋杀袭击案而被捕。据媒体报道,他们是受到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疯子组合相关新闻的影响。

注釋

参考资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疯子组合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Ъ


Ъ


Ъ, Ъ̇, ъ, ъ̇ 是一个西里尔字母。它在现代俄罗斯语中称呼为 твёрдый знакtvjordyj znak,即“硬音符号”),在保加利亚语中称呼为 ер голямer goljam; 大 jer)。这个字母在古教会斯拉夫语和古俄语以及改革前的俄语中称为“ер обратный”(jer obratnyj; 后 jer)。最初这个字母是代表非常短的或非重读的中圆唇元音(/ø̞/)。与Ъ/ъ相对应的是被叫做“前 jer”的Ь/ь,也就是现代俄语中的软音符号或保加利亚语的“ер малък”(er malyk; 小 jer)。Ъ和Ь本来都是音值较弱的元音,后来音值逐渐消失,甚至前者在现代多种斯拉夫语言中已经完全消失,或仅作隔音符号;后者现在在几乎所有斯拉夫语中用于标记辅音的颚化(或称软化),除了在塞尔维亚语、黑山语和马其顿语中只出现在连体字母Њ、Љ而非独立存在。

在革命前的俄语旧正字法中,硬辅音结尾的词语后都会写上一个不发音的ъ。正字法改革取消了词尾的ъ,但仍然保留词语中间起隔音作用的ъ。但ъ字母逐渐被视为旧正字法,乃至旧秩序的象征,因此词语中的ъ也受到波及。

在1920年代,使用旧正字法的新书会被查抄,无论其内容和政治倾向。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高潮,所有的铅字Ъ都从活字分格盘里被没收。于是在当时的出版物中用分隔符取代了ъ。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代表大会”(съезд)、“联合”(объединение)和“高涨”(подъем)等苏维埃政权最经常使用的宣传用语中都丢失了ъ字母。

俄语

古俄语:еръ

在古俄语和中古俄语中,Ъ在弱读时完全不发音,重读时会被非弱化元音所取代。因此现代俄语的屈折变化中有时会在原本Ъ发音或不发音的位置上用一个短元音取代Ъ。比如:

  • 古俄语 сънъ /ˈsŭ.nŭ/ → 现代俄语 сон /son/ “睡觉”(第一格单数)
  • 古俄语 съна /sŭˈnа/ → 现代俄语 сна /sna/ “睡觉”(第二格单数)
  • 古俄语 угълъ /ˈu.gŭ.lŭ/ → 现代俄语 угол /ˈu.gəl/ “角度”(第一格单数)
  • 古俄语 угъла /u.gŭˈla/ → 现代俄语 угла /ʊˈgla/ “角度”(第二格单数)
第一格又叫主格,第二格又叫属格。

Ъ和Ь所共用的基本读音和弱化规则如下:

  • 重读时ъ读作о,Ь读作е或ё
  • 弱读时不发音,除了在ь表示软音记号时。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ъ或ь被重读还是弱读,都有音节分割的功能。
  • 词末的ъ或ь弱读。
  • 跟随一个非弱化元音时为弱读ъ或ь
  • 弱读的ъ或ь前的ъ或ь为重读,重读的ъ或ь前的ъ或ь为弱读。

在1889年,捷克学者Antonín Havlík (1855-1925)发现了他命名的ъ或ь的强弱发音判断规则。请参见哈夫利克定律(Havlík's law)。

一般来说,大部分来自古俄语的含有ъ的单词,到了现代俄语中要么ъ变成元音,要么消失,尤其是词末的ъ。少数例外的单词还保留着ъ,但仅用于音节分割。这种例外被普遍认为是用于与某些形近字区别开来。词末的ъ的实际发音大约在15世纪时已经消亡,而19世纪时更完全消失,比如человекъ(人类)的读音变成了человек(人类)。弗拉基米尔·达尔在1880年到1882年间编纂的字典的前言中提到:

字母ъ最终在布尔什维克政权上台后的1917年俄语正写法改革中被废除(随后又恢复使用),当时正处于俄国内战。为了鼓励彼得格勒那些顽固的印刷商使用新式字母表,驻守当地的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派兵没收所有印刷商手上带有这个字母(当局称之为“字母的寄生虫”)的印刷模具。印刷商不得不用非标准的撇号(这个符号不是俄语的标点符号)来代替单词中用于分割音节的ъ。比如:

  • 改革前: съѢздъ
  • 改革期间: с’езд
  • 改革完成: съезд
以上是现代俄语中съезд(会合、集中)在改革前后的写法。

内战过后ъ逐渐被恢复用作隔音符号,而改革期间临时使用的撇号在一些没有 ъ 的打字机或印刷模具上仍旧使用,但相当罕见。

根据列夫·乌斯品斯基的支持俄语改革的流行语言学著作《关于文字的文字》(Слово о словах)的粗略估计,词末的ъ大约占了印刷文本中字母数量的3.5%,这意味着这个不发音的字母浪费了大量纸张,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废除这个字母。印刷商最初不赞成布尔什维克对这个字母的废除,因而他们在改革后的一段时间仍坚持使用改革前的拼写法,但最后还是适应了改革后的新拼写方式。

现在词末的ъ有时用于商标名,比如著名的《生意人报》(Коммерсантъ),这种用法有时是象征对保守的俄罗斯价值观的认可,或者是表示幽默,但这些用法不一定符合改革前的ъ拼读规则。一些以过去的俄罗斯为题材的当代俄罗斯艺术作品也会在标题中用上词末的ъ,如2008年俄罗斯反映俄罗斯海军上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作为黑海舰队总司令的战斗生涯的电影《海军上将》(Адмиралъ)。

现代俄语:硬音符号

“ъ”在现代俄语中被称为硬音符号(твёрдый знак),本身不发音,纯粹是拼写法的工具。其功能为把辅音与后面由一个软元音开头的音素分离,因此这个字母通常出现在"я"、"ё"、"е"和"ю" (在俄语和保加利亚语中读作jajojeju)前。硬音符号能使这4个字母发音所带的[j]音被当作重读发出。例如:

  • съёмка /ˈsjomkə/:取下、拍摄、拓印下来、抄下来(动词完成体)
  • Сёмка /ˈsʲomkə/:男性人名Семён(Simon)的昵称

因此,这个字母等同于一个“分隔符”,自1918年改革后其用途仅限于一些特定情况(如区别上面提及的Съёмка与Сёмка)。然而事实上硬音符号前的辅音字母在某个程度上会被后面的软元音所软化(颚化),因此在20世纪初苏俄政府内曾经存在计划打算彻底消灭硬音符号,以软音符号ь取而代之。不过部分由于ъ前元音软化并不是被广泛接受的发音规则,因此这个计划没有被执行。在现代俄语,ъ既存在于本土词汇,也存在于外来词的前缀。近年来,ъ有时用于外来单词的字母и前,使构成单词的音节分割得更明显,但这种用法没有正式地被写入字典中。

详见俄语正写法和俄语正音法。

卢森尼亚语

这个字母在卢森尼亚语中的作用与俄语相同。

保加利亚语

在保加利亚语中,ъ(称作大Jer)为 /ɤ̞/(半閉後不圓唇元音),音值相當於現代標準漢語的 e,有时也用作代表 /ə/

保加利亚语中由于没有元音前软化(颚化)的规则,因此没有硬音符号,但在一些古老的单词会存在用撇号作类似硬音符号的音节分隔符。

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

这个字母在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字母表中不存在。在白俄罗斯语西里尔字母中它的功能由撇号或字母Й取代,而在拉丁字母中則用j来代替,例如Сям'я和Siamja。在乌克兰语中取而代之的也是撇号。

其他语言

在高加索语言如车臣语、阿巴札语和阿瓦尔语,此字母用作 /ʔ/

转写

ъ 在转写成拉丁字母时,通常转写作双引号 ʺ(U+02BA),而在古教会斯拉夫语和保加利亚语中则可以是ŭ或ǎ。

字符编码

参考文献

参看

  • Ь ь(西里尔字母的软音符号)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Ъ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М


М


М, м(称呼为 эм, em)是一个广泛用在斯拉夫语言的西里尔字母,由希腊字母 Μ 演变而成。

此字母的小写 м 是缩小了的大写 М ,留意 т 是斜体的小写 Т。

字母的次序

在俄语、白俄罗斯语字母中排第14位,在乌克兰语字母中排第17位,在保加利亚语字母中排第13位,在塞尔维亚语字母中排第15位,在马其顿语字母中排第16位。

音值

通常为 /m/,在腭化元音前代表 /mʲ/

字符编码

參考文獻

参看

  • Μ μ(希腊字母)
  • M m(拉丁字母)

外部連結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М」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м」
  • Буква 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на сайте graphemica.com
  • Буква 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на сайте graphemica.com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М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