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阿曼努丁·曼蘇爾


阿曼努丁·曼蘇爾


毛拉韦阿曼努丁·曼苏尔(普什圖語:مولوي امان الدین منصور‎)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家,自2021年12月7日起担任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空軍总司令。 他还于 2021年9月至 2021 年11月7日担任巴达赫尚省省长。 他还于 2021年10月4日至 2021年12月担任第 209 法塔赫军团 (普什圖語:۲۰۹ الفتح قول اردو‎)的副指挥官。

参考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阿曼努丁·曼蘇爾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鲁霍拉·乔梅


鲁霍拉·乔梅


鲁霍拉·乔梅(波斯語:روح الله جمعه ای‎,1974年4月5日)是伊朗政治家和新聞工作者。他曾担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内政部副部长和部长顾问。他还曾担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副社长。

外界曾質疑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可能出现舞弊,他表示,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和伊朗总统府已让他在投票结束前在IRNA通讯社上公布内贾德选举获胜的消息。

他曾表示,2019-2020年伊朗抗議時有23%的伊朗抗议者被枪杀。他還表示:“议会中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的一些成员都知道汽油配额已出現问题。

参考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鲁霍拉·乔梅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艾达·贾弗里


艾达·贾弗里


艾达·贾弗里(乌尔都语:ادؔا جعفری‎‎,Adā Jaʿfrī,1924年8月22日—2015年3月12日)是一位巴基斯坦诗人,第一位出版诗歌的女性乌尔都语诗人 ,被称为“乌尔都语诗歌的第一夫人”。 她也是一位作家,是当代烏爾都語文學界的杰出人物。她曾获得巴基斯坦作家协会,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北美和欧洲文学社团的许多奖项。

生平

早年生活

艾达·贾弗里1924年8月22日出生于英属印度的布道恩。当时的名字是Aziz Jahan。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她。她在12岁时开始写诗,笔名是Ada Badayuni。

婚姻

1947年1月29日贾弗里与Nurul Hasan Jafarey在英属印度诸省勒克瑙结婚。婚后,她把笔名改为艾达·贾弗里。她的丈夫Nurul Hasan是英属印度联邦政府的公务员。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贾弗里随丈夫搬到了卡拉奇。Nurul Hasan用英语和乌尔都语为报纸撰写专栏,还是Anjuman-i Taraqqi-i Urdu的主管。Nurul Hasan是她写作的主要灵感,于1995年12月3日去世。

晚年生活

她一直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她经常在卡拉奇和多伦多之间旅行,在推广乌尔都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

艾达·贾弗里和丈夫有三个孩子:Sabiha,Azmi and 和Aamir。Sabiha Jafarey与Zubair Iqbal结婚,并定居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他们有三个孩子Sabah Iqbal,Yusuf Iqbal和Sameer Iqbal。Azmi Jafarey和他的妻子Shua Jafarey现在定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安多弗。他们有两个儿子,Faaez Jafarey和Aazim Jafarey。艾达·贾弗里和她的儿子Aamir Jafarey,Aamir的妻子Maha Jafarey以及他们的女儿Asra Jafarey一起住在卡拉奇直到她去世。

去世

艾达·贾弗里于2015年3月12日晚在卡拉奇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和国家遗产部长Pervez Rashid信德省省长Dr. Ishratul Ebad Khan,巴基斯坦总理納瓦茲·謝里夫, 巴基斯坦文学院(PAL)主席Dr. Muhammad Qasim Bughio和总干事Zahida Parveen均对贾弗里的死表示哀悼。他们称赞她在乌尔都语诗歌领域的贡献并为她的灵魂祈祷。她的葬礼在卡拉奇的一个清真寺举行。她于2015年3月13日被埋葬在卡拉奇的墓地中。

文学生涯

第一位女诗人

艾达·贾弗里处于一个传统的保守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不被允许独立思考和表达。但她足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尽管她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性格,但她还是参与了现代艺术。早在1950年,她就被公认为乌尔都语诗歌的第一夫人。面对社会的反对,她的母亲和她的丈夫Nurul Hasan Jafarey鼓励她继续她的文学活动。她是Akhtar Sheerani和Jafar Ali Khan Asar Lakhnavi这样的伟大诗人的学生,她经常让他们检查和纠正她的诗歌作品。

风格

艾达·贾弗里以性别中立模式写作,尽管她的作品中也包括女性主義主题,如歧视和被视为性对象的女性。她的个性似乎不存在于她的诗歌中。

贾弗里用一个改良的传统习语写下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经历,但同时也注意到伴随这些关系而来的成就感缺失。

体裁

艾达·贾弗里的作品大都是加扎勒,也尝试过自由诗和乌尔都语俳句。她精通乌尔都语诗歌的两种体裁:naz̤m和加扎勒。在她的加扎勒中,她使用笔名‘Adā’

作品

贾弗里的第一首加扎勒发表于1945年的一本杂志上。1950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Maiṉ Sāz Ḍhūṉḍtī Rahī” 。她的著作‘G̲h̲azal Numā’包含简短的散文短篇小说,以及前乌尔都语诗人作品的简短评论,出版于1987年。此外,她还出版了五本乌尔都语诗集(‘S̲h̲ahr-i Dard’‘G̲h̲azālāṉ, Tum to Wāqif Ho!’‘Ḥarf-i S̲h̲anāsāʾī’‘Safar Bāqī’‘Mausam, Mausam’)。除了她的自传(“Jo Rahī so BeK̲h̲abrī Rahī”)和四十篇研究论文,她还出版了她的乌尔都俳句集Sāz-i Suk̲h̲n Bahānā hai。她的加扎勒Hoṉṭoṉ pih kabhī un ke merā nām hī āʾeUstad Amanat Ali Khan演唱和推广。

奖项

1955年,新德里哈姆达基金会认定她是“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后来,她于1967年被巴基斯坦作家协会授予Adamjee文学奖,以表彰她的第二部诗集S̲h̲ahr-i Dard。为了表彰她的工作,巴基斯坦政府于1981年授予她卓越奖章。她于1994年获得了巴基斯坦文学院的Maulvi Abdul Haq博士奖,1997年获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文学奖。她还是巴基斯坦哈姆达基金会的优异证书的获得者,是来自北美和欧洲文学社团的各种国际奖项的获得者。

巴基斯坦政府于2003年授予她“文学表演奖”(奖项于2002年8月14日公布)。她是巴基斯坦文学院2003年文学终身成就的Kamal-e Fan奖的获得者。自1997年巴基斯坦文学院(PAL)颁发文学奖以来,她是该奖项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女性主义观点

艾达·贾弗里是女性主义支持者。她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接受男人强加的限制,只接受我思想强加给我的那些限制…我认为从面纱后面说东西更合适,因为象征和暗示也是诗歌的美。

作品评价

许多评论家都说贾弗里的诗歌充满了礼貌的表达。她通过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将新旧思想结合在一起。

Qazi Abdul Ghaffar在介绍贾弗里的诗集时特别提到她在女性主义表达方式领域的表现。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参见

  • 加扎勒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Maiṉ Sāz Ḍhūṉḍtī Rahī — 艾达·贾弗里自传下载(乌尔都语)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艾达·贾弗里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社会主义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社会主义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社会主义(波斯語:سوسیالیسم محمدرضا پهلوی‎),或称白色革命社会主义(波斯語:یا سوسیالیسم انقلاب سفید،‎),据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称是在伊朗经济中创建和实施的社会主义版本。巴列维认为这是唯一成功的社会主义版本,并在描述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时(特别是在白色革命后)经常使用相关术语。鉴于在那个时期,不同的左翼或社会主义学派通常支持加强公共部门并通过国有化或委员会控制经济来实现社会平衡和增加社会公正的政策,这个术语的使用似乎是为了指示巴列维政府的某些经济措施和决策,旨在加强公共部门并增加更多社会平衡。这种措施的著名例子包括国有化森林和牧场,工厂工人利润参与,推广和加强免费教育,为母亲和两岁以下的婴儿供应免费营养午餐,以及覆盖所有伊朗人的社会保险。

术语起源

尽管与左翼派别发生冲突,巴列维在多个不同场合自称有社会主义和左翼倾向。例如,他曾经自称“比左派更左”。 此外,在一次采访中,他强调自己在白色革命中创造了一个名为“白色革命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新版本,优于其他社会主义版本。

在采访的某个部分,奥里亚娜·法拉奇问巴列维:

“您的意思是,您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主义者,而且您的社会主义比斯堪的纳维亚社会主义更现代化和先进吗?”

巴列维回答道:

“当然!因为那种社会主义意味着对那些不工作却在月底拿到工资者的社会保障系统。但我的白色革命社会主义是为了作为工作动力而存在的。这是一种全新而独创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社会主义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鲁兹贝赫·切什米


鲁兹贝赫·切什米


鲁兹贝赫·切什米(波斯語:روزبه چشمی‎,羅馬化:Rouzbeh Cheshmi,1993年7月24日),伊朗足球运动员,司职防守中场及中后卫,效力于伊朗俱乐部德黑兰独立及伊朗国家队。

早年

切什米生于德黑兰,祖上来自薩卜澤瓦爾切舍姆

俱乐部生涯

早年

切什米在培坎开启职业生涯,2008年加入柏斯波利斯。2011年,切什米被外借到德黑兰莫哈威马特,以完成强制兵役。2013年,应阿里·代伊的转会请求,切什米受邀和柏斯波利斯成年队一同训练,并最终于同年加入庫姆薩巴。在庫姆薩巴的第一个赛季,切什米共登场25次,攻入一球。

德黑兰独立

2015年6月30日,切什米签约伊朗職業足球聯賽球队德黑兰独立,为期三年,后来有消息指切什米曾推掉一家德甲俱乐部的报价。效力德黑兰独立期间,切什米身披4号球衣上场,4号是球队前后卫阿米尔·侯赛因·萨德吉用过的号码。

2015年7月30日,在对阵西亞占美根的比赛中,切什米献上了其在德黑兰独立的首秀。2015年3月3日,在对阵马什哈德的比赛中,切什米的十字韧带受到撕裂,赛季余下比赛报销。后来他也缺席了德黑兰独立2016–17赛季上半赛季的比赛,教练阿里雷萨·曼苏里安决定将他移出上半赛季的阵容名单,尽管消息指他会在次年1月份回归。2016年6月29日,切什米与德黑兰独立续约三年。同年12月30日,切什米归队训练。然而俱乐部当时被限制球员转会,无法注册新球员,故切什米到赛季结束都无法上场比赛。

2017年9月20日,复出后的切什米在对阵佐布阿汉的比赛中攻入一球,将比赛拖进1–1平。2018年2月13日,切什米首次亚足联冠军联赛,德黑兰在这场小组赛中以2–2战平卡塔尔俱乐部赖扬。

国家队生涯

2017年8月,切什米获伊朗国家队卡路士·昆洛斯征召,代表伊朗出战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对阵韓國和敘利亞。2017年8月31日,切什米在伊朗对阵韩国的比赛中出场,最终双方0–0战平。次年2018年5月,切什米入选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伊朗队初选名单。6月15日,切什米在对阵摩洛哥的小组赛中出场,帮助伊朗队1–0取胜,拿下球队自1998年以来在世界杯的首胜。然而拿下开门红后不久,切什米在备战与西班牙的比赛前受伤,无法参加后续比赛,遗憾告别。

后来切什米参加了2019年亞足聯亞洲盃和202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在对阵威尔士的小组赛中,切什米在下半场伤停补时阶段第8分钟攻入关键一球,帮助伊朗2比0锁定胜局。

统计数据

俱乐部

最後更新:2022年6月30日

国家队

最後更新:2022年11月25日

进球纪录

荣誉

德黑兰独立

  • 哈斯菲盃:2017–18
  • 伊朗職業足球聯賽:2021–22
  • 伊朗超級盃:2022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魯茲貝赫·切什米在FIFA (archived) (英语)
  • 魯茲貝赫·切什米在FootballDatabase.eu(英语)
  • 魯茲貝赫·切什米在National-Football-Teams.com(英语)
  • 魯茲貝赫·切什米在Soccerway.com(英语)
  • 魯茲貝赫·切什米在WorldFootball.net(英语)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鲁兹贝赫·切什米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大不里士拖拉机足球俱乐部


大不里士拖拉机足球俱乐部


大不里士拖拉机足球俱乐部(波斯語:باشگاه تراکتور‎,亞塞拜然語:Tıraxtur),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的一个足球俱乐部。该队目前为伊朗拖拉机制造公司所有,球队标志亦有拖拉机图案。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波斯文) Official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大不里士拖拉机足球俱乐部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