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Opera


Opera


OPERAoperaOpera(法语:Opéra),可能指:

藝術

  • 歌剧,西方舞台表演艺术
  • Opera (單曲),2012年韓國男子組合Super Junior单曲

科技

  • Opera (浏览器),一款網頁瀏覽器
  • OPERA (實驗),中微子振蕩實驗(Oscillation Project with Emulsion-tRacking Apparatus)

其他

  • 劇院蛋糕,一種法式糕点

參見

  • 中國戲曲,又被稱做“Chinese opera”
  • 歌仔戲,在英文中被稱為「Taiwanese Opera」
  • Opus 或 OPUS
  • 肥皂剧(soap opera)
  • 太空歌劇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Opera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Opera (瀏覽器)


Opera (瀏覽器)


Opera是由Opera軟體基於Chromium架構所開發的網頁瀏覽器,採全新模組化設計,內建廣告阻擋器與VPN,特色功能包括工作區切換、标签页岛、快速撥號,整合式側邊欄中的音乐集成、社交媒体等各種集成,以及Opera Aria AI,可供Windows、macOS、Linux、Android與iOS系統使用。

Opera軟體公司總部位於挪威奧斯陸。

Opera首次發布於1995年8月10日,前十年為商業軟體,曾使用自己研發的Presto排版引擎。2013年,Opera的排版引擎從Presto變更為Blink ,成为现在众多Chromium衍生浏览器的一员。2016年,挪威Opera公司成為中國財團的子公司。2018年,Opera Software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2022年終,中國財團出售所有股份,Opera則回購其所有美國存託股份,以恢復企業自主權。

该公司於2019年為玩家推出了Opera GX,也於2022年1月為加密貨幣发布了Opera Crypto浏览器公测版。2023 年 4 月,宣布全面翻新Opera瀏覽器,版本號碼Opera 100,代號為Opera One,清爽的外观以及人工智能功能,Opera 100于2023年6月20日推出。

歷史

1994年,Opera是挪威最大的電訊公司Telenor的研究項目。

1995年,Opera軟件公司成立,最初是商業網頁瀏覽器,必須在試用期結束後購買。

1998年,為了利用互聯網連接的手持設備的新興市場,一個將Opera移植到移動設備平台的項目開始實施。

2012年4月24日,Opera開發團隊於博客中宣布停止支持Widgets和Unite應用,對於新用戶將預設關閉Opera Unite和Opera Widgets,將徹底移除這兩個附加元件平台。

2013年2月12日,Opera將使用Chromium項目的代碼,其排版引擎更改為其競爭對手Google Chrome的排版引擎WebKit,這些新版本因缺乏受歡迎的使用介面元素和排版引擎改變而受到批評。

2013年4月3日,Google宣布它將從WebKit中分離元件,建構一個名為Blink的新排版引擎,Opera將跟隨Google實施Blink排版引擎。

2016年11月,Opera軟件以6億美元將Opera品牌和網頁瀏覽器業務出售給中國財團,名稱為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 Fund I Limited Partnership,相关公司为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早前的交易未獲監管機構批准。

2017年2月,開始UI專案Reborn。

版本相容性

備註

  • Opera目前在Windows 10上目前只支援IA-32和x64,ARM64和ARMv7尚未被支援。

來源:

介紹

高效能

Opera Turbo可有效運用硬體本身的資源,提高整體的上網效能表現,主要是針對使用手機上網、Wi-Fi或其他網路較壅塞的使用者,預先在網頁下載到電腦前先行透過Opera提供的伺服器進行壓縮、縮減圖片檔案大小等工作,把網頁資料的傳輸量降低高達80%,如此一來,讓行動上網的使用者可以快速下載資料觀看,大幅減少行動資料傳輸的費用。當然也可以藉此減低網路封包的傳輸量,達到節省頻寬的效果。

高速度

Opera充分利用緩存機制,快速載入頁面,開啟多頁籤時尤其明顯。Opera在各項測評中得到相當好的成績。從很早開始Opera就主要以速度吸引桌面用戶和手機用戶,在許多配置較低的電腦或網速較慢的情況下也能流暢運行。

高靈活性

Opera具有相當多的個性化功能,方便用戶使用。它支持多頁面瀏覽,支持更換介面、鼠標手勢、頁面縮放以及自定義頁面格式。鼠標手勢是Opera首創的功能,還有快進、自動頁面登陸、自動填寫信息、會話管理、筆記、快速設置等功能。它還內置了各種搜索引擎,以及合理的快捷鍵設置。

高定制度

Opera對界面的定製做得極其方便,用戶不用擔心會把界面搞亂。除了Opera首創的鼠標手勢以及鍵盤快捷鍵,用戶還可以定製豐富的按鈕,以及工具菜單和搜索列表。這些備份起來也十分方便,用戶只須要備份相應的.ini文件即可;用戶還可以用其他人編寫的菜單、工具欄等。Opera內置了一些樣式表,用戶可以改變網頁的字體結構等,而UserJS和UserCSS提供進階用戶更多關於頁面樣式調整和Javascript使用的設置。

安全性

Opera更新十分頻繁,每當發現瀏覽器缺陷後都會盡快升級。Opera 9其後版本完美支持包括SSL 2/3以及TLS在內的各種安全協議,支持256位加密,可以抵禦惡意代碼攻擊、釣魚式攻擊等網絡攻擊,提供對Cookie的細節控制,可以一鍵清除電腦上保存的所有個人瀏覽信息,還可以自動進行安全性升級。從Secunia中可瞭解到Opera的安全性一直以來均高於Internet Explorer、Firefox等瀏覽器。Opera 10.60以後更引進支援AVG的防造假與防詐騙系統,讓使用者瀏覽網頁更安心。在切換到Blink排版引擎後支持沙箱,可以通過隔離網頁與腳本解釋環境來防止惡意程式通過瀏覽器啟動破壞系統。

支援多種網絡標準

Opera支援多種網絡標準,不但對應HTML5網頁技術,並對應CSS3多欄位排版與漸層、網路開放字體格式,甚至也對應Google所提供的WebP圖像編碼技術,讓使用者方便瀏覽完整的網頁內容。

內置多種實用功能

Opera除了基本的網頁瀏覽,內置包括隱私瀏覽,標籤瀏覽,下載管理器,鼠標手勢和瀏覽器擴展。廣告和跟蹤屏蔽,可以在保護用戶免受低質量的廣告騷擾與跟蹤,同時也能提升網頁載入速度並節省流量。面向全世界用戶免費開放的VPN,可以使用它來訪問被屏蔽或由於網絡故障而無法訪問的網站。由於此功能導致中國大陸封鎖了Opera產品下載頁面,且對應功能也無法使用,Opera對中國大陸用戶隱藏了此功能。

爭議

相容性

Opera是最先通過Acid2及Acid3測試的桌面瀏覽器之一,嚴格執行W3C網頁標準,不支持其它擴展標準、ActiveX和某些只對IE兼容的頁面,這樣瀏覽器安全性高,兼容性低。網頁原始碼標準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有不少網頁均不切合W3C的標準,例如使用非標準的獨有標籤、錯誤語法,或是透過偵測瀏覽器把特定的瀏覽器排擠在外(Opera是例子之一),該類網站多以IE測試,若以其他瀏覽器來排版則會出現不正確的顯示結果,一般用戶不會認為這是網頁編碼錯誤所引起,而是將其歸咎於瀏覽器的程序錯誤。

2001年10月,在Windows XP推出後不久,MSN即對主頁作出重大更新,Opera使用者指無法進入MSN主頁,微軟指「該主頁轉用了XHTML標準,Opera無法進入是因為它不支援XHTML」,但Opera方面則反駁,指Opera瀏覽器更切合標準,並以W3C驗證服務證明,MSN的主頁並非使用正確的編碼,要求微軟「在指責其他人以前,請先看看自己是否尊重公開標準」,並在網站有關的新聞稿頁面,另製作了一個標準XHTML版本來「還擊」,Internet Explorer 6無法正確顯示,而Netscape 6和Opera則可以。有鑑於此,微軟開始停止排擠Opera使用者。

而後,搜尋引擎龍頭Google推出Google Chrome後,開始排擠Opera使用者,但在Opera 15正式改用Blink排版引擎後,其被Google排擠的情況開始改善。

對此Opera也在各方面提供便利並加強對非標準網頁的支援。與其它瀏覽器相容非標準代碼的方式不同,Opera在安裝目錄中有一個名為browser.js的檔案,用來修正不正確的網頁代碼,使非標準網頁也可以在Opera中正常顯示。這個檔案由Opera軟體公司發佈並且不定期更新,用戶可選擇自動更新或禁用此功能。此外,用戶也能針對特定站點將Opera識別或偽裝為其他瀏覽器(如Internet Explorer或Firefox),解決某些網站排擠Opera的問題。對於一些僅支援Internet Explorer的網頁,Opera也允許使用者通過右鍵選單以其它瀏覽器打開。

易用性

Opera雖以高定制度和多功能特性見稱,但這難免也造成了新使用者的混淆以及設定選項不夠直觀的印象。許多設置無法直接從首选项中調整,反而必須通過功能編輯器或修改ini檔案等方法才能達成。另一方面,由於許多使用者都是由其他瀏覽器轉用,因此面對重新適應和習慣問題,例如傲遊雲瀏覽器中的超級拖曳、雙擊标签關閉和Firefox的擴展套件、下載管理器的關聯整合等都和Opera有所不同。再者,市場佔有率較少的Opera讓使用者在遇到問題需要求助時,不如其他熱門瀏覽器般容易取得資源。

為解決此問題,Opera官方於2008年12月針對中國大陸用戶推出朱雀版,內置許多本地化功能設定貼近中國用戶的瀏覽習慣,同時也建立了官方中文論壇給予互助和交流平台。對於易用性的爭議也促使了熱心的網友整理出各種第三方定製版,如台灣的Opera三太子等,更適合不同的使用者。另外,許多用戶自製的輔助工具也因應需求而生,如關聯下載管理器的oGet及調整初始設定的Opera Launcher。從10.50版本開始,Opera在功能編輯器中直接加入下載工具的相關選項。Opera11開始加入扩展、手勢視覺化提示,並在首选项中加入設置選項而不完全依賴功能編輯器,盡量使初學者更容易上手。

内存管理

Opera在開啟少标签的情況下内存佔用較其它瀏覽器高,讓許多使用者感到驚訝,並質疑Opera的内存管理能力。

根據官方指出,Opera採用可自行適應的内存管理模式(Adaptive Memory Management),即在電腦内存有限的情況下儘量節約資源佔用;相反的,當可用内存較寬裕時則充分利用以達到最佳體驗。這種管理方式的表現結果是:瀏覽少量頁面時内存佔用較高,但開啟多個标签後反而趨向穩定;在低配置的電腦中佔用低,而在高配置的電腦則較高。這種内存管理方式確保Opera能在各種環境中流暢運行,但使用者依然能在首选项中調整内存缓存和磁盘缓存的大小。

捆綁流氓軟體

Opera 6.04之後的版本,被捆綁流氓軟體3721上網助手。

中國財團收購

Opera在2016年被中国財團收購。

其他

貢獻

測試

  • 開發人員版、測試版和穩定版可以彼此獨立下載和安裝。新功能首先在開發人員版本中引入,然後根據用戶的反饋,可能會進入測試版並最終發布。
  • 開發人員流允許對新功能進行早期測試,主要針對開發人員,擴展創建者和早期使用者,不適合日常瀏覽,因為它不穩定,容易出現故障或崩潰,但它使高級用戶能夠嘗試仍在開發中的新功能,而不影響瀏覽器的正常安裝,新版本的瀏覽器經常發布,通常每週幾次。
  • 測試版以前稱為「下一個Opera」,是一個功能完整的軟件包,可在最終發布之前使穩定性和質量成熟,每兩週發布一個新版本,可以在正式發布的同時安裝而不受干擾,每個圖標都有一個不同的圖標來幫助用戶區分這些變體。

惡搞

Opera於愚人節時會在官方部落格中發表一些惡搞文章。其內容往往文筆正式、圖文並茂甚至附上影片,煞有介事。

  • 在2008年的愚人節玩笑內容為「Opera開發人員在測試時意外發現Acid3的復活節彩蛋,做出106/106分。」(Acid3的滿分為100分)
  • 面部表情是2009年的愚人節玩笑,並非真有其事。玩笑內容為「使用者只要透過網路攝影機,啟動Face Gestures的功能,只要動一動臉部表情,例如眨眼或是微笑,即可以臉部表情控制網路的瀏覽。臉部表情一共有超過45控制點,使用者可以利用Opera的Email功能,從寫Email到寄出,通通透過臉部表情完成,甚至啟動滑鼠手勢功能。」該文章中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引起熱烈回應,許多人信以為真。
  • 2010年的愚人節玩笑內容為「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瀏覽器——Opera太空版(Opera Space Edition)。」
  • 2016年的愚人節玩笑內容為「可以在紙製電腦中使用的瀏覽器——Opera紙製電腦系列(Opera Paper Products)」,其中更介紹Opera紙製電腦系列商業進階版(Opera Paper Products Business Premium)。

份額

  • Opera在桌面瀏覽器市場佔有率維持在2%上下,次於Microsoft Edge、Firefox、Google Chrome和Safari,排行第五。
  •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Purewire數據顯示有26%的駭客使用Opera。
  • 根據Statcounter的資料,微軟在歐洲發佈瀏覽器選擇界面後,Opera在波蘭的下載數字增加了328%,在西班牙增加了215%及在意大利增加了202%。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英文)Opera全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Opera中國大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Opera台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Opera (瀏覽器)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Opera軟件


Opera軟件


Opera软件(挪威語:Opera Software AS),成立於1995年,源自挪威最大的电信公司Telenor於1994年的研究项目,是由譚詠文和盖尔·伊瓦尔绥創立。

Opera的總部位於挪威奧斯陸,並在歐洲、中國和非洲設有辦事處。2016年,Opera被昆仑万维、奇虎360牽頭的中國財團收購。2018年7月27日,Opera軟件在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融資約1.15億美元。

历史

Opera軟件於1995年由谭咏文和盖尔·伊瓦尔绥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在挪威創立。他們最初在挪威電信公司Telenor工作時開始開發Opera網頁瀏覽器。

Opera軟件的第一款產品Windows版的Opera網頁瀏覽器2.10版本於1996年公開發表。Opera於1998年開始開發第一款用於移動設備平台瀏覽器。Opera 4.0,於2000年發布,包括一個新的跨平台核心,該核心可以幫助建立Opera適用於多種作業系統和平台。

Opera瀏覽器最初為試用軟件,必須在試用期結束後購買,直到在2000年5.0版本發布之後,Opera轉型為廣告贊助商,在沒有經過同意的情況下向使用者展示廣告而受到批評。隨著8.5版本(2005年發布)的發布,廣告被完全移除,主要的財務支援轉由來自谷歌(Opera的預設搜尋引擎)的收入。

2004年3月11日,Opera软件在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OPERA。

2004年,Opera軟件與一家「國際公司」達成和解,並向Opera軟件賠償了1275萬美元。據猜測,宣布和解的聲明中提到的「國際公司」是微軟,微軟之前曾讓Opera使用者無法正常瀏覽MSN.com網站。2007年,Opera軟件向歐盟指控微軟將IE捆綁到Windows上銷售,微軟這一做法造成了對瀏覽器市場的壟斷,這項控訴導致BrowserChoice.eu成立。

2013年,Opera軟件決定不再使用自行開發的桌面瀏覽器渲染引擎。從第15版本開始,桌面上的Opera瀏覽器將使用Blink渲染引擎,這是一個與谷歌共同開發的WebKit的分支。2015年9月,Opera推出了全新品牌的品牌標識,並且從最初的Opera Software改名為Opera。

2016年2月10日,一個來自中國的團體向Opera提出了1.2億美元(每股8.31美元)的收購邀約,但據說未獲監管部門批准。2016年7月18日,Opera宣布出售旗下瀏覽器、隱私及性能應用程式業務予金磚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一個包括奇虎360和崑崙萬維在內的中國投資者財團),據報收購金額為6億美元。該筆出售Opera消費者級業務的交易在2016年10月31日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2016年11月4日,金磚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該筆收購。

2017年12月18日,其母公司Opera Software ASA在出售其瀏覽器業務後更名為Otello Corporation。

2021年1月20号,Opera软件宣布收购YoYo Games,并将成立Opera游戏部门。据GameDaily报道,此次收购金额为1000万美元。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英文)Opera軟件全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Opera軟件中國大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欧朋软件中国大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北界无限)
  • (繁體中文)Opera軟件台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Opera軟件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Opera行動瀏覽器


Opera行動瀏覽器


Opera(又稱:Opera瀏覽器;前稱:Opera Mobile),是Opera軟件為智能手機和個人數碼助理推出的行動瀏覽器。

功能

Opera所用的引擎是自主開發的Presto排版引擎,後被Webkit取代,支援多種網路標準,如XMS、Ajax等。

此外,Opera Turbo網頁壓縮技術藉由該公司的網頁伺服器來壓縮網頁大小,藉此降低用戶端下載傳輸量,頁面加載時間得到了改善,帶寬消耗降低了80%。它使用Opera的小屏幕渲染(SSR)技術和文字換行,瀏覽器可以動態地重新格式化小屏幕網頁,還可以通過在觸摸屏或鍵盤上使用手指觸摸或觸筆來使用,並且縱向和橫向模式顯示。

該瀏覽器還提供快速撥號的功能,這個功能使得使用者能自訂初始畫面,放上常用的連結,最新版更支援無上限的快速撥號項目。支援智慧文字重新排版,讓使用者能更輕鬆地在手機這類小螢幕裝置上瀏覽網頁。其他如多分頁瀏覽、複製貼上、記憶帳號密碼、網址自動完成、歷史、我的最愛等等常見的功能也一應俱全。在網頁縮放方面,在支援的多點觸控螢幕裝置上可實現雙指拖曳來調整網頁放大倍率,亦可輕點兩下來縮放至預設大小。。

Opera Mobile是UIQ和Plaszma操作系统的預置瀏覽器,所有這兩種系統的手機都默認包含Opera Mobile。除此之外,Opera也為Symbian和Windows Embedded Compact手機製造商提供預裝定制服務。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技和BREW版本的Opera Mobile只能通過預裝途徑獲得,而不能自主下載。

歷史

  • 發佈6.0版本。
  • 2003年6月25日,發佈6.0.1小更新。
  • 2003年10月27日,發佈6.10,更新為多語言版本。
  • 2005年7月13日,大約兩年之後,發佈8.0,首次支援DHTML。
  • 2005年11月14日,發佈8.5。
  • 2006年4月5日,發佈8.6,首次支援SVG。
  • 2006年8月29日,發佈8.65,8.6版本的小更新。
  • 2007年2月,宣佈9.0。
  • 2008年7月17日,發佈9.5,
  • 2009年6月8日,發佈9.7 beta。
  • 2009年11月2日,發佈10 beta。
  • 2010年3月16日,發布10.0。這是Opera Mobile第一個免費下載的正式版。
  • 2010年5月11日,第一個Maemo版本問世。
  • 2010年11月9日,第一個可公開下載的Android版本問世。
  • 2011年3月22日,發布11.0。針對觸控式螢幕和平板電腦作出優化;首次支援HTML5;第一個MeeGo和Windows 7版本問世。
  • 2011年10月11日,發布11.5。引入流量統計功能。
  • 2012年2月27日,發布12.0。首次支援WebGL。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英文)Opera全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Opera中國大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Opera台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Opera行動瀏覽器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Opera Mini


Opera Mini


Opera Mini是一款由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制作,用于在移动电话上使用的免费网络浏览器,可浏览万维网及WAP网站。

Opera Mini的一大特點就是浏览时先由Opera公司的服务器对所访问的网页进行压缩和优化,縮小文件大小,以便於傳遞,使之适合于手机浏览,再于手机上显示,传输中信息使用SSL协议进行加密。

该软件備有不同版本,包括适用于绝大多数支持J2ME JAVA的手机的JAVA版及適用於BlackBerry OS、Android、Windows Mobile、Symbian及iOS的版本,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移动浏览器之一。

功能

  • 支持标准的WWW与WAP网站浏览,支持RSS订阅,内置搜索引擎,支持快捷键。
  • Opera Link帐户:可以通过个人注册的帐户,免费在Opera服务器上保存书签、笔记(仅第4版支持)、快速拨号,并可在多种上网终端同步个人账户内的信息。目前Opera Link还支持在联动的服务器同步RSS订阅。
  • Opera ZoomTM智能缩放技术:可用缩略图模式显示网页。
  • 可横屏浏览。
  • 模拟鼠标指针。

派生版本

国际版

Opera公司开发的多国语言的国际版本,使用的官方服务器位于欧洲和美国,可自由访问世界互联网上的所有网站。该版本也是唯一支援Android、黑莓和Palm的Opera Mini版本。

由于2009年11月21日北京时间0:45以前,国际版可以浏览被中国大陆防火长城封锁的网站,因此这个浏览器曾经在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中非常受欢迎。

中国版

由Opera中国基于Opera Mini国际版开发,主要使用位于中国大陆的服务器,访问非中国大陆网站时速度提升并不明显,且很多被防火长城屏蔽的网站无法用此浏览器直接访问。

Opera声明中国版与国际版的区别在于中国版与中国国内的压缩服务器相连,因此可以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并改善浏览效果。

欧朋浏览器

2011年8月9日,Opera中国版改名为欧朋浏览器,和中國天音集團共同制作,并将此前的中国版官方网站由“operachina.com”改为“oupeng.com”。与其他版本不同,欧朋版内置的缺省搜索引擎是百度。

欧朋浏览器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地區網路使用者所打造的高度客製化版本,大幅度迎合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者習慣以內建常用網站瀏覽導向為主,跟歐美或台灣等其他地區較習慣自行輸入網址或透過搜尋的使用行為不同。而欧朋浏览器名稱則源於“來自歐洲的朋友(即Opera)”,主要是由Opera软件公司與“中國天音通信”合資於北京成立的“北界創想軟體公司”推出。

Verizon版

由Opera和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合作开发,和国际版区别在于使用Verizon的服务器作为压缩服务器,移除Opera Link功能以及内置Verizon自己定制的快速拨号。

俄版

Opera Mini Modifications是由俄罗斯人发布的Opera Mini修改版,显著增强了原版的功能,如可以自定义服务器地址,是受欢迎的重要修改版本。

空中版

Opera空中版是Opera官方与中国大陆的空中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合作的浏览器,是以Opera Mini为基础的修改版,增加了一些本地化的内容,且使用位于中国大陆内的服务器,此服务器与国际版所使用的分设欧洲和美国的服务器并不联动。

其他修改版本

全球的Opera Mini使用者同样在发布众多的修改版,如“德国版”等。

中国大陆封锁与自我审查

2009年10月底,防火长城设置了“opera.com/mini”的关键字使得中国大陆用户无法直接在电脑和手机上下载Opera Mini。11月21日北京时间0:45起,Opera Mini国际版在中国大陆访问网络时,均自动跳转向写有“中国用户请访问mini.opera.com,立刻升级至Opera Mini中国版,更快更稳定。”字样的页面,浏览请求在中国大陆境内被主动拒绝,无法打开任何其他网页。Opera公司强制所有来自中国IP的用户,包括Android、黑莓和Palm用户“升级”至此中国版。但当时的中国版并不支持Android、黑莓和Palm。同时,Opera Mini中国论坛也拒绝用户讨论关于非中国版Opera Mini的内容,并且禁止提供下载。

Opera公司没有对这一决定的背景发表任何评论。外界指责该公司对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

截至2017年8月,Opera Mini的官方网站可以在中国大陆正常访问,不会自动跳转,但下载链接仍然无效。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Opera Mobile官方网站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9-13
  • Opera中国:欧朋浏览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era Mini Mod(俄版)官方网站
  • Android Market上的Verizon Opera Mini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18
  • Opera Mini 4模拟器
  • Opera中文社区博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era Mini Server Mirr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建Opera Mini代理服务器的项目,配合可自定义代理服务器的Opera Mini版本或是手动修改即可正常使用欧洲的Opera中转服务器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Opera Mini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My Opera


My Opera


My Opera曾是Opera網頁瀏覽器使用者的虛擬社群服務,由Opera軟體公司所建立。它提供部落格、相簿、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等。

2013年11月,Opera公司決定關閉My Opera,2014年3月正式關閉服務。

Vivaldi.net

為了在My Opera 服務關閉後為用戶提供一個避難所,谭咏文——Opera創始人、前任首席執行長——召集了約 20 名前 Opera 員工在Vivaldi.net上開發替代品。是專注為使用者提供網路論壇,部落格以及其他眾多實用服務的虛擬社群,供用戶交流、回報錯誤、或客製化翻譯。Vivaldi.net 於 2013 年 12 月 18 日開設。一年後,Vivaldi公司在2015年1月宣佈推出同名瀏覽器Vivaldi。

Vivaldi.net 與Opera软件公司無關;雖然 Vivaldi.net 旨在替代舊的 My Opera 社區,但谭咏文強調它對所有人開放。

參考資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My Opera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