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长沙经济


长沙经济


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经济总量(GDP)由1978年的16.85亿元(合1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4,547.06亿元(合671.70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1亿元(合29.84亿美元),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2,437.03亿元(合360.00亿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08.02亿元(合281.86亿美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08亿元(合267.68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2.57亿元,进出口总额60.8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5.51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4元(合3,37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06元(合1,655美元)。固定电话用户208.42万户,减少5.7%;移动电话用户762.53万户,增长18.4%,普及率超过100%;互联网宽带用户88.45万户。

经济发展史

历史上的长沙是中国四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唐朝、五代十国和南北宋时期,长沙的经济贸易迎来一个长时间的繁荣。长沙窑出产的陶瓷器畅销国内,并大量外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农业、茶叶、纺织业等也十分发达。明朝末年、清朝和民国时期为长沙另一个重要的经济繁荣期。明朝末年时成为中国四大茶市之一,清朝时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同时也是桐油、湘绣等商品的重要销售地。近代的繁荣一直维持到1938年文夕大火前。大火以后长沙被基本烧毁并成为抗日主战场,之后三年国共内战,经济出现严重的倒退。

1978年长沙市GDP总量为16.85亿元,2008年为3,300.71亿元,到2011年达到5,670.16亿元。基于现价,2011年GDP为1978年的336.6倍,年均名义增长率19.28%;基于不变价,2011年GDP为1978年的61.1倍,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3.27%。

农业

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占总种植面积80%左右,历史上位列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现为中国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农业科研基地。其他则为经济作物。长沙农业形成了优质稻米、甜糯玉米、茶叶、时鲜瓜果、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烤烟、中药材八大主导产品;2000年八大主导产品生产面积占种植业面积60%。水产和养殖以生猪、黑山羊、牛和淡水鱼为主,年生猪出栏超过600万头,为湖南省传统牲猪出产地。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长沙的经济与其他中西部城市一起跌入低谷,工业发展缓慢。从1990年代开始长沙开始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期,与沿海虽然有不小的差距,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长沙经济由城市五区、二个国家级开发区即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开发区)和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县一市构成。目前长沙、望城两县已完全纳入长沙市城市规划,分别与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融为一体。长沙重要的工业企业大多数位于开发区内,主要有长沙卷烟厂、长沙远大集团、三一重工、北汽福田、长沙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伊莱克斯、湘计算机、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梦洁家纺、九芝堂等。

工业企业20强(2005)

长沙工业在近10年来快速成长,成为长沙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长沙市现在有长沙卷烟厂、LG菲利浦曙光、远大、HEG玻壳、长丰猎豹、北汽福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江涂料集团等工业企业。长沙工业二十强(按销售收入)如下:

工业龙头企业

其他主要企业

商业

长沙主要的商业中心是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延伸到五一广场的地带。长沙的媒体业、餐饮业、娱乐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长沙的商业发展。长沙的商贸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居中国省会城市中第二位。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零售总额在中国省会城市排名12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省会城市排名第9位。同时长沙也是中国大陆十大物流配送中心试点市。

长沙饮食服务业独具特色。其中饮食业以湘菜为主要特色,汇集全国各地特色,以火宫殿、玉楼东、杨裕兴为代表的老字号餐饮久负盛名,2003年全市饮食业销售额已达到60亿元;服务业设施齐全,拥有星级饭店5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华天、通程、神农等6家,四星级酒店有富丽华等6家,宾馆可同时接待10多万人。

金融业发展稳定健康。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79.22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816.46亿元,货币回笼62.7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598.7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04.8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9.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8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85亿元,中长期贷款859.68亿元)。

2003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1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5.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4.8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4亿美元。

商贸中心

  • 高桥大市场,经营食品、小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批发,有铺位6000多个,从业人员约4万人;地处长沙城东,紧靠二环线和长沙大道[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红星大市场,位于长沙城南,紧邻韶山南路和长沙汽车南站;为湖南境内最大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为每年一度的湖南省农产品博览会主会场;
  • 城东市场区,包括马王堆陶瓷建材市场、三湘南湖市场、马王堆汽配大市场、金苹果大市场、马王堆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等;
  • 湖南汽车城(东风路)、中南汽车世界(星沙镇);
  •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地处黄兴南路司门口至南门口地段。

超市连锁

  • 友谊阿波罗(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有16家大型店,主要分布于袁家岭、东塘、河西溁湾镇、五一广场等处。包括家润多、春天百货、阿波罗百货商场、友谊名店等龙头企业;
  • 家乐福(长沙家乐福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长沙有多家分店;
  • 平和堂(湖南平和堂实业有限公司),位于五一广场;
  • 华银旺和(湖南省华银旺和超市贸易有限公司),长沙有多家分店;
  • 老百姓大药房(长沙老百姓大药房有限公司),长沙有10多家分店;
  • 麦德龙,位于城北四方坪;
  • 沃尔玛,三家分店分别位于司门口、雨花亭和朝晖路口(高桥大市场);
  • 王府井百货,紧邻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
  • 新一佳,河西溁湾镇、城北华夏路(紧邻开福寺)和候家塘三家分店;
  • 好又多,数家分店;
  • 苏宁电器位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国美电器位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和芙蓉中路;
  • 家润多,大卖场,数家分店。
  • 大润发,位于芙蓉区政府对面。

建筑、装饰材料市场

  • 建材超市、专店
    • 安居乐建材超市
    • 万家丽家居建材超市
    • 好益家装饰建材超市
    • 旺德府建材超市
  • 综合性建材市场
    • 东阳陶瓷大市场
    • 郁金香装饰建材大市场
    • 马王堆陶瓷建材新城
    • 红星建材市场
    • 高桥建材市场
    • 长沙建筑材料市场

饮食名店

  • 杨裕兴,属于“老字号”,以经营长沙地方口味特色的面条和米粉为主、兼营冷菜,长沙城区均有分布,有超过一百家分店;
  • 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经营美式西式快餐,长沙有数十家分店,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主;
  • 必胜客,地处芙蓉中路,芙蓉路与五一路交叉处,经营意大利式西餐;
  • 蒙娜丽沙(湖南蒙娜丽莎餐饮有限公司)、名典咖啡、上岛咖啡,经营西餐、中式套餐和咖啡,长沙有数十家分店。
  • 哈根达斯,2006年1月21日在长沙开店,是中部第一家哈根达斯专店。

主要商贸企业

产业园区

长沙高新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面积24平方千米,包括国家级软件基地长沙软件园、岳麓山高科技园及政策区、传感技术产业基地、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星沙工业高科技园和远大高科技园等。2003年,该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3亿元,完成增加值105亿元。

长沙经开区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面积33.5平方千米,包括金霞物流园区、生产加工基地、配套服务区、生态住宅生活区四大部分。2003年,该区完成增加值70.1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中国中西部各国家级开发区的前3位。

宁乡经开区

浏阳生物产业基地

上市公司

区县经济

2009年长沙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3,744.76亿元(折合548.20亿美元),占湖南全省的27.96%处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893.58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增加值1554.54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671.78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52.1%、4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56620元(折合8,289美元),同比增长13.7%。

工业重镇

经济合作

长沙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建设的核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计划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正在加紧进行,规划已经通过,三市构成的城市群渐渐融合。长沙一小时经济圈以长沙为中心,包括岳阳、益阳、常德、娄底、湘潭和株洲等周边城市。长沙也加入了中国中部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武汉经济协作区,与中部各省的相邻城市进行经济合作。

来源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长沙经济 by Wikipedia (Historical)